馬樹強 陽光農業相互保險公司
擴大農業保險供給策改革的思考
——政策性農業保險稅收政策支持方案建議
馬樹強陽光農業相互保險公司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從提高供給質量出發,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更好地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農業保險擴大供給,就是要提高農業保險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這離不開政府扶持。隨著政策性農業保險在全國的深入開展,政府應按照《農業保險條例》的規定制定更大的稅收優惠政策,加強對農業保險的扶持力度,以擴大農業保險的有效供給,保障農業保險的穩步推進。
目前我國涉及農業保險的稅收政策主要有以下五項:
一是《關于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稅〔2016〕36號),其中的附件3《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過渡政策的規定》第一條第十款規定農牧業保險免征增值稅。
二是《關于延續并完善支持農村金融發展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財稅〔2014〕102號),第三條規定,自2014年1月1日至2016 年12月31日,對保險公司為種植業、養殖業提供保險業務取得的保費收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按90%比例減計收入。
三是《關于保險公司農業巨災風險準備金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財稅〔2012〕23號),規定保險公司自2011年1月1日起至2015年12月31日止,按財政給予保費補貼不低于保費60%的種植業險種的,按不超過補貼險種當年保費收入25%的比例計提的巨災風險準備金,準予在企業所得稅前據實扣除。
四是《關于保險公司準備金支出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有關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2012〕45號),規定保險公司自2011年1月1日起至2015年12月31日止,按不超過保費收入的0.8%繳納的保險保障基金可以據實扣除;按國務院財政部門的相關規定提取的未到期責任準備金、已發生已報案未決賠款準備金和已發生未報案未決賠款準備金,準予在稅前扣除。其中已發生未報案未決賠款準備金不得超過已發生已報案未決賠款準備金的8%。
五是《國家稅務局關于對保險公司征收印花稅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稅地字〔1988〕37號),第二條關于財產保險合同的貼花問題中規定,為了支持農村保險事業的發展,照顧農牧業生產的負擔,對農林作物、牧業畜類保險合同暫不貼花。
國內經營農業保險需要繳納的稅種主要為企業所得稅,每年需要按利潤總額調整后的應納稅所得額乘以25%來繳納企業所得稅。相關的優惠政策有:2014年延續的財稅〔2014〕102號文件規定的,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按90%比例減計收入;財稅〔2013〕23號文件規定的,計提的巨災準備金可按不超過當年收入的25%準予在稅前扣除;已發生未報告準備金可按賠付支出的8%以內扣除。
盡管如此,公司經營農業保險在遇到年景好的時候仍然需要繳納大量的企業所得稅,但年景不好的時候公司賠付額巨大,還不能將年景好的時候經營結余積累起來用以應對十幾年一遇的農業大災。
農業保險產品具有準公益性。從農業保險的性質上看,農業保險的準公益屬性、高風險性和高成本性,決定了其準公益性質。從現行農業保費構成結構看,農民僅承擔20%,80%來自國家、省市縣財政補貼。如對農業保險的豐年結余進行征稅,實際上等于減少了政府補貼給農民的資金,同時也降低了公司應對巨災風險的能力。
試想一下,財政給農業保險補貼,卻又對巨災準備金等經營結余征收高比例的所謂“所得稅”。這似乎有些矛盾。國家財政和稅收政策取向應是一致的,二者應當是相互配合而不是相互抵觸才對。
(一)建議減免企業所得稅或加大優惠力度
1.《企業所得稅法》第二十七條規定,企業從事農、林、牧、漁業項目的所得,可以免征、減征企業所得稅,這里面的農、林、牧、漁業項目主要是指種植、飼養、捕撈等,是否可以增加為農、林、牧、漁業項目提供保險的項目免征企業所得稅,以推動保險公司更好地為廣大農戶提供保障,較好地履行社會責任。
2.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印發的《關于延續并完善支持農村金融發展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財稅〔2014〕102號),對保險公司為種植業、養殖業提供保險業務取得的保費收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按90%比例減計收入。有兩方面建議:(1)能否明確將林業保險也納入該政策范圍。雖然目前我國林業保險發展速度和范圍不如種植業和養殖保險,但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可以為社會提供更大的風險保障程度,因此,需要國家政策層面的大力支持。(2)按照《企業所得稅法》第二十七條規定,減計收入的比例是否可以進一步提高,直至取消農業保險的企業所得稅。
(二)如果不能實現減免所得稅和加大優惠力度,建議修改相關稅收政策
1.農業保險巨災風險準備金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政策的修改建議
(1)建議將養殖業、林業保險提取的巨災風險準備金納入稅前扣除的范圍。原政策是保險公司經營財政給予保費補貼的種植業險種計提的巨災風險準備金,準予在企業所得稅前據實扣除。
(2)建議提高允許稅前扣除的比例上限。原政策規定按不超過補貼險種當年保費收入25%的比例計提的巨災風險準備金,準予在企業所得稅前據實扣除?,F行的計提規定上限是當年農業保險自留保費的一定比例。
(3)建議取消各級財政部門補貼比例之和的限制。原政策規定各級財政部門補貼比例之和不低于保費60%,準予在企業所得稅前據實扣除?,F行的計提規定是只要有財政補貼的農險業務均要計提巨災準備金。
(4)建議延續政策在2016年及時出臺,以便于納稅人在2016年匯算清繳期有準確的政策依據。同時對由于2014年、2015年巨災政策不一致導致的部分農險公司多繳稅款給予抵扣或免除。
提出以上建議,主要是基于農業保險是國家惠農政策的體現,提取巨災準備金是國家完善巨災風險分散的有效機制,農業保險公司在提取巨災準備金后,獲利空間非常有限,需要國家政策層面的大力支持,給公司更大的發展后勁,更好地服務于“三農”發展。同時,通過政策鼓勵保險公司經營更多商業化運作的農業保險產品,為廣大農戶提供廣泛的保障渠道。
2.保險公司準備金支出企業所得稅前扣除有關政策的修改建議
建議對“已發生未報案未決賠款準備金按不超過當年實際賠款支出額的8%提取”這一條規定的比例進行修改,改為“保險公司依據經中國保監會核準任職資格的精算師或出具專項審計報告的中介機構確定的金額提取的未決責任準備金準予在稅前扣除”。由于按照正常的非壽險業務準備金評估方法,存在已發生未報案未決賠款準備金超過當年實際賠款支出額8%的可能,如果超過部分需要繳納稅款,勢必會使保險公司產生故意低估準備金的傾向,導致保險公司經營結果不實,加大無力應對可能發生損失的風險,影響保險服務社會的能力,損害保險行業健康發展。
通過國家農業保險稅收支持政策的出臺,免征或減征農業保險的企業所得稅將會使農業保險得到較快發展,使國家的惠農政策真正落實到位,為現代化大農業的提速發展助力。這也是進一步釋放農業發展潛力、擴大農業保險的有效供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現實需要,對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探索農業現代化與工業化協調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