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江慧 陸志晶
(廣西壯族自治區環境監測中心站 廣西南寧 530028)
淺談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系統建設
韋江慧 陸志晶
(廣西壯族自治區環境監測中心站 廣西南寧 530028)
結合廣西環境空氣自動監控系統的實際,從基礎能力建設、設備運營維護、運行監督管理等環節入手,就系統建設、管理、運行等核心問題進行了分析探索。
環境;自動監控;建設;運行;管理
自動監測作為環境監測的重要手段,具有自動、連續、及時、高效、全天候等優勢,是新形勢下強化環境保護、加強環境質量監測和污染源監督的需要[1],是環境監測預警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評價區域環境質量的重要手段。廣西從1999年開始構建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系統,目前已經建設84個環境空氣自動監測子站,能及時反映廣西轄區的環境空氣質量,在環境監管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本文結合廣西實際,從建設、運營、維護、管理等方面對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系統建設運行管理進行分析。
環境空氣自動監控系統(圖1)的基礎建設包括前端自動監測設備、數據采集傳輸設備以及監控平臺等三個方面[2],是系統能夠正常運行的基本條件和重要保障。

圖1
1.1 子站端構建
子站端構建包括自動監測設備配置、儀器集成。根據《環境空氣質量監測技術規范(試行)》和《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選擇顆粒物(PM10)、細顆粒物(PM2.5)、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臭氧(O3)、一氧化碳(CO)6項污染物項目為環境空氣在線監測系統主要監測項目。
1.2 數據傳輸
數據傳輸與網絡化質控平臺包括:監控數據采集傳輸系統、環境空氣質量運營監管平臺。通過平臺的建立,實現了數據采集、傳輸、在線質控。
子站端軟件的主要功能如下:
(1)可根據子站儀器品牌、型號及其特定的通信協議,每30s一次的頻率自動從監測儀器中采集監測結果數據,以5min、1h、每天統計一次采集結果的平均值并通過互聯網發送給指定地址。
(2)具備自動質控、現場質控及質控預標識功能。
(3)軟件系統或數據采集器故障出現故障而儀器正常運行,待軟件系統或數據采集器修復后可通過軟件系統從儀器導出數據進行數據回補。
(4)可查詢歷史監測數據、歷史API數據、歷史AQI數據、回補記錄及儀器狀態信息。
(5)通過軟件系統能實現巡檢報表填寫、質控報表填寫,達到優化子站維護管理。
(6)數據采集傳輸系統可實現采集數據同時發送到國家空氣網、省級平臺的功能,同時能接受國家空氣網市級、省級平臺的遠程反控。
1.3 監控平臺
平臺是對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的日常運營業務管理,實現對儀器設備的故障響應和維修維護管理。通過該系統,可實現對運營方及技術人員進行工作計劃安排、工作計劃實施跟蹤、工作情況記錄與人員考勤、自動監測系統質控報告、運營工作報告的生成與上報等管理功能,為監管方提供對人員、對設備、對工作事物流的調度平臺和運營數據系統,為委托運營方(業主單位)提供對運營單位服務質量的監督和考核平臺,以及對監測系統的運行狀況的監督平臺。
2.1 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主要是通過日常維護保證數據正常,手動比對保障數據有效性。
(1)日常維護;顆粒物(PM10和PM2.5)監測儀器的流量校準、標準膜校準;氣體污染物(SO2、NO2、O3、CO)的標準氣體檢查、零跨檢查、精度檢查、鉬轉換率、多點檢查、流量檢查;數據傳輸系統的維護;
(2)手動比對;通過質控審核軟件監控狀態參數異常時的監測數據,并通過人工審核對監測數據有效性進行判定等措施。
2.2 質控管理
采取網絡質控、現場檢查、比對質控(人工比對、標準物質比對、聯機比對)、準確度審核等手段,對空氣站運行質量和監測數據質量進行監督考核。
環境自動監控是新形勢下環境監管發展的必然需求,并且在環境保護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環境空氣自動監控系統各地方可能有各自不同的建設方式,但是自動監控系統的主要內容不會變。只要各級環保工作者有創新思想,就一定能夠不斷提高自動監控系統建設運行管理水平,開創環境自動監控工作的新局面。
[1]劉方,李鋼,王瑞斌.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系統管理[J].中國環境監測,2003,19(6):4~5.
[2]劉紅,王悅.關于環境自動監控的系統設計和方案探討[J].上海環境科學,2001,20(3):111~115.
X84
A
1004-7344(2016)23-0273-01
2016-8-2
韋江慧(1977-),女,高級工程師,廣西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化學工藝2000級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自動監測系統管理及技術研究。
陸志晶(1981-),男,工程師,廣西師范大學環境工程專業工學學士,主要從事環境監測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