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媛媛
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效的提問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讓課堂充滿生機活力,引發學生的積極思維。因此,課堂提問無疑是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值得引起所有語文教師的重視。有效的課堂提問,能夠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打開學生思維的閘門,讓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究。有鑒于此,教師要抓住文本的關鍵內容,精心設計每一個問題,這樣引導學生在討論探究中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打造精彩的語文課堂。筆者將結合教學實際,對如何有效開展課堂提問,優化語文課堂進行簡單的闡述。
一、問在重難點,突破瓶頸
在語文教學中,離不開教師的精心預設,唯有教師在課前針對學生實際及教材特點,精心思考,巧妙預設,這樣才能讓教學做到有的放矢,做到有效直至高效。同樣,在設計問題的時候,教師也要抓住文本的重點及難點,結合教學目標進行設計,讓學生的思維更具目的性和實效性,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重點突出,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例如在教學《虞美人》這首詞時,教師預設教學目標的時候,將體會文本中蘊含的深刻而復雜的愁緒作為文本閱讀的重點,同時作者在詞中使用的抒情方式也是教學難點。對于高中生來說,其實對李煜已經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在初讀這首詞的時候能體會出其中的亡國之恨,但是這顯然不能實現教師預設的教學目標,于是教師通過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深入體會這首詞中復雜的情感:“通過大家的初步感知,在結合之前大家對李煜的了解,可以知道在這首詞中抒發了李煜的亡國之痛,但是,其實這首詞的感情是非常復雜的,現在我們就體會一下這首詞中其他的情感,同時討論一下,作者是怎樣將這樣的感情抒發出來的?”通過大家的討論,認識到這首詞中還有李煜對往事的悲嘆、離開自己國家的痛苦及思念等,詞中“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更是將無形的愁緒寫得具體可感,不愧為流傳千古的經典名句。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要一味追求提問的數量,而是要結合教學目標中設置的重點及難點精心設計,問在重難點,有的放矢,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學習中把握文本解讀的關鍵,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興趣,引導學生深入文本,獲得豐富的知識和深刻的感悟,學生經歷深刻的情感體驗之后,對文本的理解才會更透徹,對文章中作者通過文字蘊含的本質才會有正確的認識。
二、問在細節點,見微知著
在文本閱讀中,把握文本的細節描寫,是升華學生思維的有效方法之一。細節,往往是一篇文本的精髓所在,在品味細節的過程中,讓我們揣摩出文本的獨特韻味,因此應該引起大家的重視。品析細節,讓學生真正讀懂語言文字內后的內涵,讓學生的思維得到深化,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
例如在教學歸有光的《項脊軒志》這篇課文時,筆者抓住文本中的細節描寫,引導學生把握情感。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初步感知,然后這樣進行引導:“這篇文章雖然語言樸實,但是卻蘊藏著細膩的情感,而這種情感正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細節來抒發的。那么,大家仔細找一找,在這篇課文中,都有哪些細節描寫呢?這些細節描寫有什么作用呢?找出來說一說,和大家一起分享。”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對文本進行了精讀,找到了其中的細節描寫。例如有的學生抓住祖母“以手闔門”的細小動作,這樣分析:“動作雖小,但是卻讓我們看到了祖母對作者的無限關心和殷切期盼。祖母還要再回來給孫子送笏板,但是又怕打擾孫子讀書,所以輕輕將門關上,所以通過這樣的細節,讓學生充分體會到祖母對孫子的深情。”這樣的細節體會,讓學生很好地體會文本中“親情”的主題。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往往會發現學生對于文本的解讀粗枝大葉,浮光掠影,這樣不僅不利于學生領會作者在字里行間滲透的情感,更容易讓學生養成錯誤的閱讀習慣。實際上,在閱讀教學中,有很多這樣的細節描寫,就是這樣的細節,只要巧妙引導,通過巧妙提問,即可讓學生去品味、去體會,見微知著,從而感受到文本的深刻意味。在課堂活動中,教師要將其作為教學的重點內容,引導學生咀嚼品味,讓學生收獲深刻的情感體驗,感悟文本的精髓,同時深化學生的思維。
三、問在延伸點,水到渠成
在閱讀教學中,語文教師在設計課堂提問的時候,視線不能僅僅停留在教材本身的內容上,而是要大膽地借鑒與文本內容相關的資料,找到二者之間的有效結合點細心閱讀,拓寬學生的視野,拓展教學的廣度,從而引導學生積極把握文本的深刻內涵,提高學生的思想境界,這樣的教學符合大語文閱讀觀的理念。
杜甫的作品大家都很熟悉,杜甫的名作——《登高》是高中階段非常重要的一首古詩。這首詩可以說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很好地展現杜甫詩歌創作中沉郁頓挫的創作風格,在教學過程中筆者首先引導學生反復朗誦,充分體會文本中蘊含的深厚情感。然后設計提問:“請同學們再仔細讀這首詩,看一看這首詩中作者選取了怎樣的景物?作者是怎樣將自己的情感融入這些景物的?”這樣引導學生充分體會這首詩的情感及表現手法。但是筆者沒有在此停止,而是將學生的視野引向課外:“杜甫的作品很多,老師希望你們將以前學過的詩作,或者自己在平時閱讀中看見的詩作都整理到一起,然后重點體會一下,為什么杜甫的詩中充滿了這樣深沉的情感呢?”這樣層層追問,幫助學生充分感受杜甫憂國憂民的創作思想。
這樣將課外的知識引入課堂,讓學生增長知識,更輕松地解讀文本,不僅可以豐富語文課堂,拓展語文課堂,更可以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實現對文本的細讀,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真正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總之,課堂提問不僅是一門藝術,更是一種智慧。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智慧提問,激活學生的思維,啟發學生深入解讀,提高教學效率。智慧提問,讓語文課堂不斷泛起情感的漣漪,讓學生收獲精彩,這樣的語文課堂才是充滿生機與活力的課堂,才會展現不一樣的靈動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