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英
新課程改革提倡人文精神,并把提高人文素養作為教育目標滲透于學科教學中。因為人文精神與人文素養是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的重要品質和精神需求,對學生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培養與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因此,課堂教學中,不僅要創造平等、和諧、愉悅的學習環境,還要營造體現人文精神與人文素養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優化的環境與活躍的氛圍中主動學習,自主構建知識,使學生獲得的知識自然生成。課堂只有自然生成,才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突出學生主體地位,使課堂更精彩且富有生命力,這是“以生為本”,促進學生發展核心理念的重要體現,也是素質教育的內在要求。
下面我以《除法的初步認識》一課為例,談談在興趣與人文氛圍中讓知識自然生成的認識與體會。
教學《除法的初步認識》一課時,按照小學數學新課程理念要求,結合小學生生活實際,精心設計了導學案,明確了學習目標,確立了重點、難點及要求。然后組織小學生自主學習(要求:靜、思、專)。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根據教學需要設計了相關討論內容,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探究(要求:記錄員做好討論結果記錄,并為展示做好準備)。最后,每個小組進行展示交流、評價、質疑與補充,從而實現了本節課教學目標。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有效互動與交流,學生在興趣與人文氛圍中獲得了新知識,收獲了情感,培養了能力,分享了成功的喜悅。這節課的成功讓老師高興,更讓老師陶醉,仿佛老師領著孩子們去登山,孩子們都看到了山頂的風光一樣,驚喜萬分。回到辦公室后,這顆稍適平靜的心情又掀起了波瀾,對這節課進行了反思與梳理,并把這堂課的成功之處記了下來,或許對他人課堂教學有所啟迪、有所幫助。
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興趣活動。他們愛玩好動、愛聽故事、愛做游戲。基于孩子的這些特點,為了使數學課堂變得生動且有效,我把激情與鼓勵帶進了課堂、把“兒童趣味兒”帶進了課堂,把“人情味兒”帶進了課堂。把數學課堂變成了孩子們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場所,使課堂自然生成,更加有效。因此課堂教學中主要安排兩條路徑:
其中一條路徑是:用情境法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構建有興趣的氛圍課堂。這節課我首先注重相關情境創設,并且依托這一情境,把富有情感的故事穿插于課堂教學中。在新知識學習伊始,我便創設了一個這樣的故事情境:一張熊貓剪紙圖(30厘米高,20厘米寬),形象特別逼真。當孩子們好奇地觀看時,我及時配備畫外語境:這是一位勤勞的熊貓媽媽,她采來了20個竹筍,打算分給4個寶寶,還要讓寶寶都高興。她想請小朋友們幫忙分,同學們想幫忙嗎?看誰最先分好、最快告訴熊貓媽媽。(其實我是把知識蘊藏在故事中了,“寶寶都高興,就要分平均,也就是平均分”。)孩子們以好奇的心態開始探究,并按熊貓媽媽的提示動手動腦擺起了學具。合作討論場面非常活躍,他們互相幫忙擺,生怕熊貓媽媽不高興。擺完后,令伙伴們非常滿意的同學脫口而說:“擺好了,怎么同熊貓媽媽說呢?”這時我在一旁邊鼓勵邊啟發說:“好樣的,不但要擺好,還要說好。”用這種方法訓練孩子們的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這樣孩子們的興趣更濃厚,討論更有激情,參與學習活動更積極、主動。在孩子們親身體驗中,把抽象的計算轉變成了直觀、形象的操作,讓學生從學數學變為做數學。孩子們在“童趣兒”中各個學會了“平均分”。以往課堂教學由于孩子認知水平不同,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造成許多學生“夠不著,吃不到,吃不飽”。通過情境創設,孩子們有了學習興趣,并在有趣活動中“跳一跳,摘到了果實”——學會了平均分、知道了除法算式的意義。
另一條路徑是:在情境中構建人文氛圍數學課堂。在情境中學數學,讓學習主題鮮活起來,變得有血有肉、有情有義。使孩子們親自體驗數學就在生活中,就在生活的故事中。利用人情入境、繪聲繪色的語言,讓孩子們寓于故事角色中,從而營造人文氛圍的數學課堂。如這節課中,我由始至終貫穿精彩的“幫一幫”故事情境,先幫熊貓媽媽分竹筍(幫得投入,真的成了幫手);再幫同桌擺一擺(幫得自覺,非常自信),在知識生成中又幫小豬“分一分”,幫小天使“圈一圈”。整個課堂孩子幫得投入,氣氛熱烈,爭先恐后地去做、去擺、去分,并積極交流自己的不同做法,使孩子們在人文氛圍中獲得積極的情感、正確的價值觀,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學生在興奮中感覺到幫助別人也是一種快樂,幫助別人自己也有成功的體驗時,我恰到好處地激起學生心靈的共鳴,幫助別人自己也會有收獲——我們會做除法,使課堂達到了高潮。此時數學課堂變成了洗滌心靈的樂園。孩子們感謝老師:老師給他們創造了“助人成功”的機會。孩子們彼此感謝:互助使他們都有了自信,有了成功的喜悅。這樣的人文氛圍感染著孩子、感染著教師,使知識自然生成,課堂精彩有加。
總之,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以學生為本”,促進學生發展。本著這一重要理念,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要適時創設適合學生學習與發展的情境,讓孩子們在情境中生情、生趣。同時努力營造符合孩子特點的人文氛圍,使孩子們產生自信,并使孩子們在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學習中,獲取新知識,形成良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從而體現“三維”教學目標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