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景宗
摘 要: 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基于學生實際情況實施分層教學模式,有助于顯著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實現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改善。本文對分層教學模式在初中信息技術中的應用設計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初中信息技術課 分層教學模式 應用設計
從近年來的教育環境看,在我國的九年義務教學推進的過程中,這種新式就逐漸為教育提供保障,而其中信息技術在各個領域內,都展示出其強大生命力。而為了更好地保證初中生在日常學習中,更熟練地掌握其中應用技巧,必須從教學手段上進行相應的分析解答[1]。下面針對分層教學進行討論。
一、分層教學模式的基本認識
所謂分層教學方法,從基本定義說,就是在教學大綱的基礎上,針對學生的個人承受能力進行的分層次教學方法,這其中包括在不同層次環境下的個體化教學要求,并以此給予相應的輔導教學,從側面,為其評價及教學形式提供更優質的改革策略。這一教學形式的核心在于,通過信息技術課程給學生提供更為優質的教學課程,并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下,提升學生對信息技術的熱情。
二、分層教學模式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伴隨現代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社會環境,在應用現代化信息技術進行的日常工作中,逐漸代替原有的人力資源工作環境,因此在進行現代化的應用教學改革中,實施信息化教學必不可少,而其中應用現代信息教學中分層教學模式就顯得更為必要[2]。其必要性就有如下特征。
1.多元化的目標需要分成教育。不得不說在現代社會發展中,不同層次人才需求問題,都需要不同的技能掌握,而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下,這些問題的使用規律率,就需要通過不同人對素質的表現上進行綜合性提高,并以此改善對基本信息數據有效性上的合理化創建[3]。而在情感上,學生的自我修養及能力都有差異,那么一刀切或者一鍋煮的教學模式,都將嚴重影響不同學生的個體能力成長。而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就現有的教學模式來說,應用分層教學模式,可以更好地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
2.計算機基礎掌握能力上的差異需要進行相應的分層教學。對于學生個體在學習過程中對地區環境所導致的基礎效果問題,也將產生個體上的不同水平差異。就筆者在多年的教學中所接觸的基本教學問題看,這些差異,主要集中在家庭、操作水平、個體、興趣及自控等多個方面及而其中影響最大的問題,在于家庭的影響差異。對于操作水平、個體興趣等方面,則能夠通過后天學習進行彌補。
3.學習能力的差異性標準問題,需要通過分層控制確保其在心理學教學上的明確表達,并改善個體智力發展情況的自我成長。對于部分自身能力較差的學生,其在學習中,可能與其他學生之間有一定差異,那么采取合理的科學化教學改良,就可突出在不同環境下的自我控制,以此改善對基本教學處理措施的自我調控[4]。
三、分層教學模式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在現代化初中教學中,應用已知教學方法進行綜合性教學,應做到以下幾點有效分層。
1.對于學生個體的分層。這一問題主要針對于學生個體差異問題,通過對學生基本能力的有效分化,更好地完成在基本結構知識教學策略上的控制,并一次改善對知識結構教學形態上的測試控制,從而實現在研究理論形式上的合理調控[5]。而在教學中,教學班級就可以分為甲乙丙三個層次進行教學要求,在接受同等次的課程教學以后,根據學生的個體能力進行劃分,并細化教育。
2.教學結構上的分層教學。這一情況主要針對的是課堂教學中的分層學習,以學作為基礎目的,并改善學生學習過程中,因個體差異而導致的學習能力差異,并針對其強弱項目進行針對性課程調整控制,以此改善現代初中計算機課程教學的諸多層次不同上的合理化調整,以此進行改進,從最根本的策略上實現對綜合教學行為的有效改革。
通常情況下信息基礎的操作時間在整個課堂中占到70%,對于學生來講必須做到多練,只有多練才能夠顯著提高學生操作能力,提高學生學習質量。例如,在將一個文件從A盤復制到D盤這方面內容學習中,針對不同學生可以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對于低層次學生則可以掌握利用“編輯”菜單中的“復制”和“粘貼”命令實現復制即可,但是對于高層次學生則需要掌握多種復制方式,對于中層次學生則掌握兩三種復制方式即可。對于提前完成本節課操作內容的學生,在本節課教學中則可以擔任教師助手或者輔導員,對于還沒有完成的學生則可以提供相應幫助,這樣不但有助于減輕教師教學負擔,而且能夠鍛煉學生適應能力,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3.教學目標上的分層教學?;诮虒W大綱要求,針對學生的不同個體特點分層,制定高、中、低三個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必須對不同層次學生的掌握知識及技能有明確的認識[6]。例如在教學過程中,高層次學生不但要理解透徹教材中的各個知識點,同時必須進一步拓展和提高其實踐操作能力。在實現能力目標上,重點是提升學生理論方面的接受能力及操作上的實踐能力,在掌握課本知識的基礎上不斷思考,加強親身體驗,在課后習題布置同樣為高層次習題;對于中層次學生來講,首先需要透徹理解課本上的各個知識點,并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在能力培養目標中,主要是加強操作技能培養,并且有效確保掌握的知識能夠達到教材的具體要求;對于低層次學生來講,重點是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并且模仿性地完成相關操作。例如在《打字練習》中,低層次學生需要嚴格依照鍵盤指法,將26個英文字母正確輸入;中層次學生則需要熟練掌握鍵盤指法,并且快速正確地輸入26個英文字母;高層次學生則需要正確掌握鍵盤指法,并且以每分鐘30個以上英文字母的速度正確輸入26個英文字母及10個阿拉伯數字。
伴隨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在人們的生活中逐漸成為影響的根本,我們從現代教學中的地位情況看,由于原有的傳統學科的特殊性作用問題,都能夠更好地促進其在根本措施上的有效創建,從現代社會的發展情況看,發展的根本,在于對基礎形態結構的教學問題。應用現代化技術進行的綜合教學形式,可以促進對基本教學策略的深化改革。對于今后的實踐性教學方案的推進,分層教學方法將成為主要教學法則,以此進行教學改革,是推動現代教學人性化教學的根本所在。
參考文獻:
[1]孫樹森.基于任務驅動的分層分組教學法在初中信息技術課中的應用[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4,(2):44,132.
[2]朱娜.淺談初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構建[J].中國校外教育(美術),2012,(5):74.
[3]李瑋.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分層教學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3.
[4]胡為敏.巧設任務,分層教學——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實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9(12):146.
[5]顏丙晗.基于任務驅動的分層分組教學法在初中信息技術課中的應用分析[J].教育界,2014,(29):58.
[6]師海燕.基于任務驅動的分層分組教學在信息技術課的應用[J].讀寫算(教研版),2015,(14):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