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華 涂志清
摘要:隨著就業壓力的日益增加,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產生了校園創業的想法,本文通過分析,發現了大學生校園創業存在著信心不足、不具有長期性、缺乏經驗、資金不足的問題,由此提出了用好用足優惠政策、營造校園創業氛圍、加強創業師資隊伍建設、搭建校園創業平臺、提升大學生創業能力與素質等相關解決措施。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校園市場開發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05-0111-02
一、大學生校園創業的現狀
(一)大學生校園創業比例不高
雖然大學校園活躍著很多創業分子,各地區政府與高校也出臺了一些鼓勵性的扶持政策,高校大學生亦在日益嚴峻的就業壓力下認識到創業是實現自身價值的有效途徑之一,但考研、考公務員以及就業,依然是高校大學生的首要選擇,真正想創業,把想法落實到實踐上的人少之又少,調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大學生校園創業的比例較低,不到總數的5%。
(二)大學生對自己的創業能力缺乏信心
部分大學生接受著高等教育,并且有著強烈的創業渴望,但在進行創業能力的自我評價時,覺得自身對創業相關事宜不夠了解的同學占大多數,同時認識到自身缺乏一定的管理經驗、營銷經驗、實踐經驗以及創業的基本知識能力,也不懂得如何規避創業風險,對于創業實踐過程中可能發生的狀況,無法在客觀準確的判斷基礎上做出處理決定,進而缺乏成功創業的信心,以致于遇到阻礙,就容易灰心喪氣,中途放棄,總的來看,畢業后能繼續堅持創業的人很少。
二、大學生校園創業的可行性
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性政策,例如,央行、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改進小額擔保貸款管理積極推動創業促就業的通知》《關于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工作的指導意見》,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了一定保障。
(一)大學生創業熱情高
通過對部分高校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發現,在校大學生中有76%的人有自主創業的意愿,并勇于付諸實踐,其中有14%的大學生有強烈的創業欲望,并且在組織策劃進行創業實踐。雖然大學生在創業時可能會遇到一系列的問題,成功率不是特別高,但創業者們精力旺盛 ,創業熱情高漲,而且能夠在實踐中不斷學習,不斷積累經驗,增加了今后職業道路上成功的可能性。
(二)校園市場能夠滿足創業需求
大學生校園消費市場潛力巨大,呈現出多樣化的態勢,飾品、餐飲、旅游、照相、復印、快遞、超市、有機果盒、娛樂項目等行業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高校中,遍地商機為大學生在校園中進行自主創業經營提供了無限的可能性,基本能夠滿足創業需求。
(三)有利于緩解就業壓力
在目前就業壓力日趨嚴峻的大環境下,大學生自主創業既有利于提升自身的生存能力,也能夠為未來的發展奠定基礎。大學生自主創業能力的挖掘和提升有利于解決大學生自身就業難問題,一個好的創業項目不僅會增加社會上的就業崗位,還可以有效緩解目前社會中的就業壓力,為此,國家把“鼓勵和支持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作為當前解決就業壓力的主要政策之一。
(四)能夠培養大學生創新精神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美國前總統里根曾說:一個國家最珍貴的精神遺產就是創新。青年大學生作為國家最具活力的存在,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和無限的創造力而成為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通過開設各種創業實踐課程和開展創新創業活動有助于培養在校大學生勇于開拓創新的精神,在讀書過程中不斷探索商機,把握機遇在創業中實現自身價值。
三、大學生校園創業存在的問題
(一)難以有效平衡創業與學業時間
雖然大學時間可以自由安排,合理利用,但依舊存在著一定的學業壓力,按時上課、修滿學分以及一系列技能證書的考取任務,這些任務都需要一定的學習時間,這樣創業就會對學業有沖擊,使創業時間與學業時間之間難以實現有效平衡。
(二)創業技能不足,缺乏創業經驗
自主創業的大學生需要具備例如企業經營管理、營銷策略、財務管理等諸多與企業經營和管理有關的文化知識與實踐經驗。但是就目前實際情況來講,大學生創業者進行自主創業,是一個直接從理論課堂步入社會實踐的過程,普遍都存在著不具備相關管理能力和經驗的現象,有創業以及從業經歷的大學生更是寥寥無幾。同時,大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偏重于理論知識學習,缺輕視了專業技能方面的訓練和培養的現象十分普遍,使大學生在校期間所學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不能滿足創業實踐的需要,這一系列待解決的問題給大學生自主創業增加了難度。
(三)創業理論教學與創業實踐教育相脫節
成功創業,不單單只是通過書本上的間接經驗就可以達到的,成功與腳踏實地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生活中的探究體驗和動手實踐才是硬道理,當下高校普遍缺乏既具有較高理論水平,又有一定創業實踐經驗的師資力量,這就導致了目前大部分高校開設的創業教育與創業實踐相脫節的現象非常嚴重。
(四)缺乏完善的創業信息系統
目前有自主創業意愿的大學生不僅在創業資金、創業心理輔導方面有較大不足,更重要的是大學生創業者對國家和學校在創業方面的一系列鼓勵性方針政策知之甚少,市場缺乏較為完善的創業信息交流系統,創業者無從獲得更全面有效的創業信息,在創業之路上難以對項目的可行性作出準確的判斷,無法根據有效的實際信息對前景規劃作出適時的調整,建立完善的大學生創業信息服務系統,勢在必行。
(五)創業資金不足
大學生進行自主創業最關鍵的環節是解決創業資金缺乏的問題,起步期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企業經營活動還未走上正軌之前,少有盈利甚至是處于暫時虧損的狀態,短期無法實現收支平衡,又難以通過商業貸款形式和政府政策補貼等方法獲得資金補充。融資途徑少,缺乏流動資金,給大學生自主創業之路增設了巨大的阻礙。
四、大學生校園創業的對策
(一)用好用足政府及學校的優惠政策
國家為大力支持大學生自主創業,對大學生創業在申辦流程、土地使用、財稅金融政策以及產業資金支持、稅收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相關的鼓勵政策并逐漸加大優惠力度,各高校也創建了產業園和創業基地等創業平臺,制定了一系列符合學校實際的支持性政策。如果自主創業的大學生們能在研究了解政策的基礎上充分合理地利用,不僅能在創業之路上減少很多的阻礙,也能增強企業的競爭力,還能對未來的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二)營造校園創業氛圍
學校可以通過開設網絡創業課程、成立相關創業的社團、組織成立創業志愿者團隊,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以及成立大學生創業活動實踐基地等多種形式,將具有強烈創業意愿的大學生聚集到一起,形成一個創業者同僚。在這個大家庭中,個體之間具有共同的價值取向,他們之間相互學習,共同進步,并對在校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優秀成果進行展示,積極發揮優秀創業者的榜樣作用,形成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的良好氛圍。
(三)加強創業師資隊伍建設
一方面可以聘請專家學者來校授課,或者購買相應網絡資源,同時對該校現有創業經驗的老師進行集中培訓,并積極鼓勵教師從事創業實踐,與學生一起創業,并從中積累經驗,加強同各高校之間創業教學成果的交流。另一方面可以外聘創業教育經驗豐富的教師,以及邀請具有實際創業經驗的專業成功人士開展講座等形式,致力于打造優秀且專業的創業教育師資力量隊伍。
(四)搭建校園創業平臺
1.建立校園創業協會
建立校園創業協會,在就業辦公室和創業教師的指導下,以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為目標,以鼓勵創業為宗旨,開展一系列創業大賽活動,使同學們在實踐中成長,亦可以在協會中聘請創業成功人士,定期舉辦講座分享自身經歷與經驗,使大學生在校期間能夠了解就業相關動態,感受到與日俱增的就業壓力,及時學習,并進行創業實踐,為在校創業奠定基礎。
2.實行創業學分制
各高校應推行學分制教學改革,使創新創業學分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占合理比重,建立健全創新創業學分轉換制度,試行將大學生自主開展的創新實驗研究成果以及發表的科研論文與學分相抵,獲得國家專利和自主創業成功的個人就情況研究討論折算為學分或者提前畢業,高校在調查論證的基礎上,制定出具有地區特色的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計劃,為創新創業的先進個人建立電子檔案,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根據創業者的興趣意愿和專業需求轉入相關學院進修,以鼓勵支持大學生進行自主創業。
3.完善創業信息系統
學校可以通過建立創業網站、論壇、創業者QQ群等載體傳遞信息,保障信息的真實性、可靠性、完整性,使創業信息資源共享,增加創業者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有利于提高判斷的準確性,增加創業成功的可能性。
4.建立創業實訓基地
學校可以與有良好發展前景的小型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提供政策、土地、辦公設備等各方面條件,誠邀其入駐校園,建立創業實訓基地,使同學們參與到企業經營管理中,在實踐中學習和成長。
5.設立大學生創業基金
一方面國家要加大對創業基金的財政投入,設立更多的創業專項基金,簡化創業基金的申請條件與程序,使得更多自主創業的大學生可以獲得創業基金的支持。大學生創業基金以財政撥款為主,同時積極吸納社會資金。另一方面,學校也要建立創業基金,對優秀創業代表給予資金支持。學校可以與企業進行對接并開展合作共同出資或由企業單方面出資進行投資設立大學生創業資金,對創業項目進行篩選優中擇優,最大限度發揮創業基金的效用。
(五)提升大學生創業能力與素質
在學習理論創業知識的同時,鼓勵大學生深入到生活中去發現和挖掘商機,積極參與創業實踐活動,并在假期舉辦創業培訓活動,培養大學生創業能力,同時定期安排學生到合作企業實習,感受企業文化氛圍,學習企業事務處理的流程,提升大學生創業能力與素質。
參考文獻:
[1]王曉政.試析大學生創業面臨的問題和對策建議[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2(04):43-49.
[2]韓欣瑋.基于大學生自主創業及高校創業教育的政策支持問題的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14.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