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豐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中職教育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我國的中職教育應該與社會生產緊密結合,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原則,培養社會型人才。但是目前我國中職美術專業大多仍采用學科本位的教學模式,不適應職業教育的發展。因此,我國應該改革中職美術專業教學模式。本文講述了中職美術專業教學模式的現狀、教學模式改革遇到的問題以及行動導向集群式教學模式。
關鍵詞:中職美術專業;教學模式;改革
中圖分類號:G63395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05-0183-02
我國目前的中職美術專業教學模式的主要問題在于其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的不足,具體可歸納為兩個方面的傾向。傾向之一是圍繞升學為主要目標的美術教育模式,盡管中職學校的辦學目標很明確,就是面向就業市場,培養學生具有就業方面的美術專長,但是在中職學校的美術教育中,卻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和教師在試圖將學生在中職學校的學習階段作為跳板,爭取通過這個階段的學習,向著高校美術專業“跳槽”,因而,將就業性質的美術教學變味成了升學性質的美術教學。傾向之二是循常規、走老路的模式化的美術教學,受傳統教學經驗的束縛,墨守成規于定型化的教學傳統,局限于專業化知識的常規性傳授,與社會對美術專業人才的需求聯系不緊密,培養出的學生再專業就業能力上不適應社會需要,忽略了職業教育需要緊跟市場就業需求的教育特色,嚴重阻礙了職業教育的發展。因此,中職美術專業的教學模式改革仍是擺在中職教育者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中職美術專業教學模式的現狀
(一)現有模式的教學目標
我國中職教育的辦學宗旨是培養社會一線崗位需要的美術專業型人才,以就業為導向,緊貼市場辦學。但是在中職學校實際辦學過程中,美術教學目標的定位過于傾向提高對口升學率,更重視學生高考的上線率,包括二本、三本的上線率,為高等學校輸送優秀的美術生。與教學目標相適應的一系列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也是如此,使得教學目標與就業目標偏離了方向。
(二)現有模式的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的設置取決于教學目標,中職美術專業將教學目標更偏重定位于升學,學生對教師和學生的教學導向也是向著提高高考升學率這個目標引領,重視講授滿足升學需要的教學內容,不重視做市場調研,不注意市場對美術專業學生的需求,這就決定了教學內容跟隨高考的步伐。教師針對要考的內容對學生進行專業訓練,除了文化課以外,專業則以繪畫為主,開設了美術基礎課,但是卻沒有工藝美術課程、電腦設計課程等一系列與美術專業相關的課程。教學內容的設置適用于升學,但卻不適應學生的就業。
(三)現有模式的教學方法
現有的教學模式下,教學方法多采用講授法、示范法、臨摹法等。教師在上課時通常與一幅畫相結合,向學生傳授繪畫的基本技能,教學生如何繪畫、如何臨摹。
二、中職美術專業教學模式改革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中職教育特色
我國現有的中職教育模式沒有脫離應試教育模式,強調知識的重要性,教學目標主要針對高考升學,忽視了中職教育本身具有的特色。我國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適應現代社會建設需要的高技能專門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但是現有的中職教育重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忽視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學生很少與社會接觸,缺少創新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二)采用大班教學
由于我國的美術生人數比較多,教師人數相對較少,學生都是大班上課。這就導致教學缺少對學生進行單個輔導的機會,不能做到因材施教,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體性,不利于對學生的個性化培養。實則,美術專業與其他專業相比有其自身的特點,就是極其需要學生個體對美術知識的個性感悟,以個性感悟來激發個性潛質,實現美術的創新和創造能力。譬如當今市場家居的裝潢熱,就需要有個性審美素質的美工為之設計出與眾不同的美感,譬如當今的廣告設計也需要獨具慧眼地奉獻新的創意,實現這樣的需求都來自于美工人員的個性藝術氣質。
(三)教學目標是提高升學率
正如前文所敘,現在很多中職美術教學的主要目標都是提高升學率,為了達到這一目標,中職院校減少甚至取消了學校的體育、德育等課程。學生的大多數時間都用來學習文化課和美術專業課的基本知識。很多中職院校都通過提高升學率來提高本學校的知名度,因此學校只重視學生的課程成績,忽視了中職教育的原本目標是為社會培養就業型人才。這種追求升學率的教學目標實在有悖中職學校的教學目標。
(四)美術教師安于現狀
調查顯示,四分之三的美術教師認為美術專業現在的發展形勢還可以,不需要進行改革,這些教師認為改革教學模式需要調整教學內容、改變教學方法,是一件麻煩的事情,他們都比較傾向于保持現狀。而且由于美術教師壓力很大,很少有機會外出或進行深造,很多教師都認為自己比較適合應試教育,而非職業教育。甚至于一些美術教師產生了職業倦怠心理,覺得在中職學校教美術沒有什么前途,也沒有什么實惠,是一個自己和別人都不待見的工作崗位,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而已,缺乏工作激情和活力。
三、行動導向集群式教育模式的構建
行動導向集群式教學模式是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中心,以就業為導向,充分運用行動導向的教學方法組織教學的集群式教學形式。行動導向集群式教學的主要目標是為社會培養出具有綜合素質的技能型人才,以適應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生產的需要,為社會培養實用型人才。
行動導向集群式教學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再以升學率為主要目標,而是緊緊根據職業院校的辦學宗旨,培養具有綜合素質的社會型人才。該教學模式的實施需要一些條件,主要包括:
(一)政府宏觀調控的加強
我國政府應該加強對中職院校的宏觀調控,積極配合中職院校的改革,為中職院校提供必要的幫助。例如,政府應該加強中職院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關系,帶領企業參觀中職院校,為中職院校美術專業的學生提供更多進企業實習的機會,政府不能僅僅要求中職院校做成什么樣,而應該參與其中,促進企業與中職院校的合作,為企業培養更多的技能型人才。
(二)學生個性的完善
作為教學的對象——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只有學生對美術專業感興趣,教師的講解以及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改革才能起到根本性作用。因此教師應該從學生的心理出發,注重學生的學習進度,認識到學生的特長所在,因材施教,注意每個學生的優缺點,因材施教,激發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
(三)教師隊伍素質的提升
中職美術專業必須配備“雙師型”教師隊伍,教師應該順應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教師在提高專業知識水平的基礎上,也應該注重對自身實踐能力的培養。美術教師不僅僅要向學生傳授美術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就業觀,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的美術學生。因此,必須強調 中職學校美術專業教師職業素養的提升,甘于現狀不行,甘于現狀就是專業能力的倒退。
四、結語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傳統的中職美術專業教育模式已經不適應這個與時俱進的社會,中職院校應該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構建新的適應社會發展的教學模式。應該以學生為主體,以就業為導向,在向學生傳授美術基礎知識的同時,要注重中職院校的教學宗旨是培養能夠適應社會、與市場接軌的技能型人才。中職美術專業的教學模式改革需要經歷復雜且長期的過程,因此,中職院校不能急于求成,應該在發展中不斷摸索適合本學校教育的教學模式。同時應該注重對教師隊伍的建設以及加強國家的宏觀調控,不斷促進學生的發展,為社會培養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許立俠.新媒體環境下中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5(10).
[2]吳里熹.校企合作視角下中職院校德育工作的改革與探索[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5(07).
[3]司媛媛.論中職院校中多媒體技術與美術教學的有機融合[J].青春歲月,2013(12).
[4]高長鶴.職業院校培養雙師素質教師的必要性研究[J].消費電子,2014(18).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