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西班牙特派記者 王迪
車門即將關閉時,一名高高瘦瘦、留著蜷曲長發的乘客跑了上來。他將背包放在車廂中部,拿出吉他,向大家問好,然后即興作詞唱了兩站路。
他隨機挑選幾名乘客,望著他們唱,唱他們都在干什么。比如,一個西班牙女孩在看書,他就唱書名,唱她很有耐心。即興彈唱的曲調雖然反反復復,但重在用心。一曲畢,車廂里不少人已經準備好了小費。
這是一名來自摩洛哥的賣唱人。與大多流浪歌手一樣,他的穿著不太體面,衣服看上去很舊。行李中,除了一個用來裝小費的背包,就是一把吉他。
這些流浪歌手在地鐵里一向顯得小心翼翼。他們默默地隨著乘客上車,盡量不碰到任何人。在車廂中部站定,介紹自己,并首先為他的打擾道歉。有的人唱抒情歌,就站在原地;有的人唱歡快的歌,會小范圍走動;有的是組合,你拉手風琴,我彈吉他;或者不唱歌,只是用民族樂器吹一段旋律……
相同的是,表演完畢,他們會客氣地拿著放零錢的包,在車廂里從后至前走一圈。一邊說謝謝,一邊看眼色,看見有意給錢的就會把包伸過去,并不看對方給了多少,對方也是捂著手把錢放進包里。一圈后,他們回到車廂中部,將背包或樂器包輕輕拉緊,默默走到車廂最盡頭的門邊,等著到站,然后上下一個車廂。
這是《環球時報》記者在西班牙乘地鐵時看到的情景之一。在西班牙,地鐵賣唱人很常見。他們來自五湖四海,有拉美人,有摩洛哥人,也有西班牙本地人。他們大多保持著謙卑而有禮的態度,很少因收獲不多而出現無禮行為。
十幾條線路,他們默契地只守著自己那一條線路,甚至某個時間段。不爭搶地盤,友好地與同行打招呼?;蛟S,街頭藝人也有一個行業協會,也有著行業規范。
他們把賣唱當作每日兼職的工作之一,為養家糊口而唱,也為街頭藝人的合理存在正言:不是讓人避之不及的乞討者,而是憑本事掙錢的勞動者。
西班牙地鐵已經習慣了這樣一個行業的存在,除了車廂內,換乘通道的許多固定角落,也會有小型樂隊在演奏。這邊是阿根廷探戈,那邊是葡萄牙法朵,距離隔得足夠遠,并不會竄音。來往行人聽見悠揚的歌聲從遠處傳來,心情便備感愉悅,即使在匆忙趕路,也會習慣性地備好零錢。
在這里,地鐵賣唱人已然獲得尊重,他們謹守著禮節與行業規范,他們生活在夾縫中卻依然保持鮮活?!?/p>
環球時報2016-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