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于秋 李學工
山東能源物流產業布局及其結構優化的對策
文/ 于秋 李學工
山東半島是我國重要的能源物流樞紐和節點,尤其是在政府實施“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大背景下,愈發凸顯其重要的戰略地位和區位優勢。本文選取了部分指標評價山東省石油等能源的物流發展能力,并通過對三個企業進行實證分析,對當前形勢下山東省能源物流競爭力培育的對策進行了探討。
能源物流;石油儲備;石油運輸;地煉企業;競爭力
“十二五”以來,山東能源消費量逐年遞增:2011年石油消費量5039.2萬噸,2012年石油消費量5178.6萬噸,2013年石油消費量上升至5602.3萬噸。物流行業發展的利好環境和能源消費量的遞增趨勢為能源物流快速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山東能源物流發展具有廣闊的前景。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者對能源領域展開研究,肖煥欽、郭元嶺從勘探隊伍工作能力、環境適應能力、資源條件保障能力、儲量增長能力等4個方面展開了研究,并構建了勘探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基本評價體系[1];吳天樂、孫海峰應用SWOT原理分析了山東地方煉油企業擁有的優勢、自身的劣勢、面臨的威脅及良好的機遇,并探究了地方煉油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2];劉豆豆、喬梁等依托勝利油田,研究了山東省戰略石油儲備基地選址、儲備方式、建設與管理模式等[3];曹宗苓對大型能源企業競爭力培育進行了探討,并從產業鏈、差異化戰略、自主創新能力三個方面提出了對策[4];夏文匯通過我國境內外能源物流環境分析,提出對能源物流的供應與需求預測,能源物流網絡優化以及能源物流系統的支持決策系統構筑[5]。
迄今已有諸多學者對能源儲備、能源戰略進行了研究,但對山東能源物流的研究缺乏完整的體系。本文在對山東半島地煉企業、能源儲備及運輸能力分析評價的基礎上,進而通過企業實證,可為山東半島能源物流發展提供參考。
隨著經濟持續高速發展,山東能源消耗量日益增加,能源缺口逐年增大,帶動了能源物流產業的發展。
(一)石油物流發展能力基本評價
自2004年已來,山東原油外省調入量、進口量逐年增大,對外依存度持續走高,逐漸轉變為凈輸入省份,詳見表1。
1.石油戰略儲備能力

表1 2011年~2013年山東省石油供銷平衡表(單位:萬噸)
目前,我國共建成8個國家石油儲備基地,總儲備庫容2860萬立方米,其中地面庫7個,包括庫容為300萬立方米的黃島國家儲備基地;地下庫1個,為黃島國家石油儲備洞庫,建成規模300萬立方米。2014年,山東央企背景的地煉企業庫存儲備在20 ~35萬噸,基本符合國家要求。同時,山東地方政府對石油儲備和商業儲備給予高度重視,并采取齊頭發展、兼顧并重的發展導向,國有煉企、地方煉企及國有石油商業儲備企業蓬勃發展,但商業儲備能力高于戰略儲備能力,一方面是因為戰略儲備體系還不完善,基礎設施尚在升級建設中;另一方面是因為戰略儲備主要應對戰爭爆發等不時之需,而商業儲備能力的強大與否,關系到未來國內市場油源的供應是否穩定。
2.石油輸送網絡
(1)山東沿海港口密集。青島港、日照港、煙臺港作為大型專業化深水碼頭,擁有大中小布局合理的泊位、功能完善的碼頭、強大的儲存能力及集疏運能力,但存在郵輪到港不均衡、外輸能力不匹配等問題。2014年,全國原油進口3.08億噸,其中青島港原油吞吐量6348.92萬噸,日照港原油吞吐量3200萬噸。

表2 石油物流發展能力基本評價指標
為培育港口的核心競爭力,《環渤海地區合作發展綱要》明確指出,重點發展青島港、日照港、煙臺港的能源等大宗物資運輸,加緊布局原油接卸,不斷提高原油接卸轉運能力,進一步完善山東省沿海港口外貿進口原油運輸系統,打造“碼頭、庫區、管輸、鐵路、汽車服務聯網一體化”,以滿足腹地石油化工產業發展需求。搶抓“一帶一路”戰略機遇,做大做強港口物流經濟,打造區域海陸的交通樞紐城市[6]。鑒于海上戰略支點和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沿線重點地區這一重要地位,山東將全力打造“一帶一路”港口群,為能源物流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2)山東石油運輸管線密集且日益智能化,煙淄管線改變了山東輸油管線“零”公共的局面。石油管線網絡滿足了管道沿線各煉化企業快速增長的物流需求,降低了煉化企業成本,極大提高了山東石油行業的物流能力。鐵路運輸能有效節約石油運輸成本。
3.石油地煉企業
山東年加工原油能力在100萬噸以上的地煉企業有23家,主要分布在東營、濰坊、菏澤、濱州、淄博等地市。2014年,山東地煉企業一次加工能力已達到1.23億噸,占全國加工能力的54%;2015年,截至11月份,山東地煉企業一次加工能力達到1.43億噸,詳見圖1。國內11家獲得進口原油使用配額的民營地煉企業山東占有8席,擁有原油進口配額共計2796.88噸。
(二)其他能源物流發展能力基本評價
“十二五”期間,山東省著手建立6個2000萬噸級以上的煤炭儲備配送基地,龍口煤炭儲備配送基地已建成投產,但天然氣儲備基地較少。

圖1 山東地煉一次加工能力走勢圖
鐵路作為煤炭的主要運輸方式,在技術裝備水平、鐵路網規模和運輸服務質量等方面仍存在不足,運輸能力擴張速度落后于煤炭產量、運輸需求量的增幅;山東港口群作為煤炭海運三大港口群之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速度雖有所加快,但仍未滿足煤炭需求的增長,煤炭下水港口的吞吐量增長緩慢,難以滿足“北煤南運”的需求;煤炭公路運輸網分布廣、機動靈活,但存在單車運量小、能耗和成本較高等問題,僅適合于區域內的短途煤炭
集散運輸[7]。

表3 山東省煤炭、天然氣物流發展能力基本評價
山東省作為能源消耗大省及全國重要能源基地,除了具有煤炭、天然氣等豐富的能源資源,還擁有便利的鐵路、管線、港口等集疏運交通條件,在發展能源物流戰略進程中,打造覆蓋“一帶”與“一路”的全球化能源物流供應鏈系統,可為山東能源物流發展創造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及潛力。
1.龍口煤炭儲備配送基地
龍口煤炭儲備配送基地是中國首個煤炭儲備配送基地,配送區域覆蓋煙臺、青島、威海、濰坊四市。其采用科學的數字化配煤技術,合理優化配置國內外不同煤源,達到“節能減排”、降低物流和產品總成本、提高用戶使用效率和滿意度的效果;并運用SOSO(賣一補一)儲備戰略模式,實現動態安全的煤炭戰略儲備。
2014年1月,國家發改委印發的《煤炭物流發展規劃》規劃建設山東半島等11個大型煤炭儲備基地和青島、日照、龍口在內的30個流通規模2000萬噸級物流園區,并培育一批大型煤炭物流企業。《煤炭物流發展規劃》中規劃的龍口物流園區,主要功能為煤炭接卸、中轉、儲配,輻射魯東北等地區,為龍口煤炭儲備配送基地的發展提供了戰略機遇。
2.東明石化集團

表4 龍口煤炭儲備配送基地競爭優勢一覽表
東明石化集團是集原油加工、石油化工、天然氣化工及熱電、物流運輸、成品油(氣)銷售等為一體的、股權多元化的大型石油化工企業集團,產品覆蓋河南、四川、湖北、湖南、安徽、江蘇、浙江、福建、云南、廣東等地,原油一次加工能力1500萬噸/年。
此外,東明石化借助新加坡太平洋商業控股有限公司的國際貿易平臺,將全力推進與卡塔爾石油公司的合作,實施國際化運營;加強與日照港集團的合作,建設30萬噸原油碼頭;加強與華潤集團的合作,推進華潤電廠一期工程的建設,開展二期2×66萬千瓦熱電的前期工作。
3.翰坤能源發展有限公司
瀚坤能源發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主營石油原油和燃料油儲運業務的現代倉儲物流企業,是山東最大的民營商用原油倉儲平臺。港陸交通便捷,周邊地煉企業眾多,可提供油氣轉口貿易或內銷等各種倉儲轉運服務。翰坤能源具有先進與完善的倉儲設備、便利的港陸運輸條件、完備的安全保護體系和充足的資金來源,詳見表6。
山東能源物流發展形勢利好,應抓住“一帶一路”機遇,充分利用各種有利政策條件,不斷提升與優化能源物流的結構。
1.統籌規劃地煉企業資源以提升能源物流的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山東地煉企業應加快企業轉型升級,整合行業資源,實現重組與聯盟;采取差異化戰略,拉長產業鏈條,以深加工促進產業縱深發展,提質增效;多元化思維,充分利用外部優勢資源,優勢互補,著力招商引資,積極引進優勢資源,強化對外合作;大力推進銷售中端戰略,加快油(氣)站建設,搶占終端市場;不斷拓展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逐步提高市場競爭力。同時,山東省政府應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財稅措施,鼓勵地煉企業“走出去”加緊布局海外市場,充分利用國內國外兩種資源,進一步提高企業競爭力。

表5 東明石化集團競爭優勢一覽表
2.建立健全能源儲配體系以提高能源物流市場的應變能力
按照國家能源儲備體系的總體部署,遵循儲備成本低、輻射范圍廣、環境污染小、應急能力強等原則,加快構建石油風險采購體系和省級石油戰略儲備安全體系,增設能源儲備基地,豐富能源儲備品種,完善能源儲備方式,加快商業儲備庫建設,擴大山東省能源儲備規模;建立完善的能源安全預警制度、應急機制,以應對大規模石油供應中斷等突發事件,提高石油風險抵御能力。
3.完善能源物流通道與沿海能源經濟園區的有效對接

表6 翰坤能源競爭優勢一覽表
加強能源鐵路專線等能源運輸通道設施的合理規劃與建設,實現鐵、陸、水集疏運交通體系與能源企業的順利對接,增強能源運輸能力。立足大型原油碼頭、液體化工碼頭和油氣管道運輸等優勢領域,充分發揮其集聚作用,加快建設倉儲項目,培植油氣儲運加工產業創新合作模式,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發揮港口優勢,利用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盤活港口大數據,建立沿海能源儲備庫群,打造沿海地區油氣儲運加工基地,大力推進與沿海能源經濟園區的高效對接。
4.加快第三方能源物流企業重組以促進產業升級
強化政府與能源行業協會的支持、導向、及調控作用,構建能源物流信息平臺,培育第三方能源物流龍頭企業,加快能源物流產業結構朝著集約化、規模化經營的方向發展。其次,優化能源物流網點布局,推廣先進能源物流技術設備,加快能源物流信息化建設,完善能源物流標準體系建設,加強企業內部資源整合;最后,積極引導能源物流企業間的并購聯合,擴大規模,開拓國內外市場。
5.優化能源供給結構以構建山東能源物流供應鏈體系
大力發展風能、生物質能、太陽能、海洋能、地熱能等新能源,有序推進山東省區域風電、光電項目,提升新能源研發能力;抓住“一帶一路”機遇,立足能源、投資等領域,積極發展能源外交,實現能源來源多元化;鼓勵有條件的石油企業“走出去”,參與海外油氣資源勘探開采,建立海外穩定的石油生產、供給基地,保障能源供給安全。
(作者單位:曲阜師范大學[日照校區]管理學院)
[1]肖煥欽,郭元嶺.油氣勘探可持續發展能力及評價體系[J].石油實驗地質,2008,30(1):98~102.
[2]吳天樂,孫海峰.地方煉油企業發展策略研究——以山東地方煉油企業為例[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6 (04):13~17.
[3]劉豆豆,喬梁,董淑芳,等.山東戰略石油儲備基礎性問題研究[J].科技信息,2009(29):190~190.
[4]曹宗苓.培育大型能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J].宏觀經濟管理,2006(12):64~65.
[5]夏文匯,湯杰.基于能源需求管理的物流系統動力學模型研究[J].物流技術,2009,28(08):94~96.
[6]日照港打造中國北方原油中轉儲運心.http://www.rzgh.gov.cn/ContShow.php?Id=2404&MenuId=1&UpId=0
[7]中國煤炭運輸物流行業現狀分析.http://www.askci.com/ news/201304/19/1914175330495.shtml
[8]山東省統計局.山東統計年鑒[M].中國統計出版社,2013.
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批準號:12YJA790066)、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研究課題(批準號:14CRCJ07)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