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偉(沈陽體育學院遼寧沈陽110102)
關于在體育相關專業學生中開展“知體育懂體育愛體育”系列活動的策略研究
□崔偉(沈陽體育學院遼寧沈陽110102)
新形勢下,國家對體育的投入逐漸加大,對體育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特別是社會對體育相關專業學生專業技能要求提升,既知體育,又懂體育,更愛體育的體育人才缺乏。本次調研對象針對沈陽體育學院體育相關專業學生,通過問卷調查法、訪談法等研究方法調查對體育的參與情況和日常的學習體育的態度以及學習方式進行調查研究,發現開展相關團學活動,搭建了解體育的橋梁;組建興趣小組,創新早操形式;特色活動常態化,大環境中培育“知體育懂體育愛體育”,可以增強體育相關專業學生對體育的歸屬感,提升對體育的熱愛,加強體育相關專業學生對體育技能的掌握,為以后就業打下一定的基礎。
體育相關專業 知體育 懂體育 愛體育 策略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社會、經濟各個領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國家對體育的投入逐漸加大,全民已掀起體育健身的熱潮,社會對體育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當代大學生作為我們國家的希望與未來,參與體育運動的情況、大學生的健康素質令人擔憂,特別是體育相關專業學生對體育缺乏歸屬感,對體育的熱愛程度不夠,對體育技能的掌握不夠熟練,就業壓力較大,從事本專業工作人數較少。面臨的新形勢與主要問題從客觀上要求我們要加強“知體育懂體育愛體育”的系列活動的建設,增強體育相關專業學生對體育的熱愛及對體育技能的掌握,增加體育相關專業學生的就業資本。
通過調研我們發現針對大學生的體育研究體系較為系統,如有針對地區性的研究,有針對體育運動者的性別區分進行研究的,并且內容涵蓋較大,涉及大學生的參與形式、學習態度和意愿以及大學生的體育消費市場,但是我們發現針對體育相關專業的體育系列活動的國內外研究較少。因此我們需要加強對體育相關專業大學生開展“知體育懂體育愛體育”系列活動的策略研究。
對體育相關專業大學生開展“知體育懂體育愛體育”系列活動的策略研究具有重大意義。
宏觀方面來講,開展這一系列活動的策略調研,適應了社會的發展潮流,促進了體育全方位發展;微觀方面上來講,第一可以提高體育相關專業學生對體育的了解程度,達到“知體育”的基本目標;其次,有利于激發體育相關專業大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增加對自身體育相關專業的認知與認同感,學習更多的體育技能,增加就業機會,達到“懂體育”的目標;第三,有益于體育相關專業學生的健康生活方式,有利于其形成“愛體育”的終身學習習慣;第四,如今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受到關注,體育運動所形成的健康心態不容我們忽視,通過“知體育懂體育愛體育”的系列活動,有利于培育大學生健康的生活方式。
3.1、體育相關專業以及體育相關專業的學科特色和培養目標
體育相關專業是指體育院校開設新聞、管理、醫學等與體育緊密結合服務體育發展的專業,是跨體育專業與相關專業的新型專業。學科特點在于是以體育學科為主體,注重相關專業知識介紹。簡言之,就是要求學生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技能去管理、宣傳、服務體育活動。所以培養知體育、懂體育、愛體育的相關專業實用人才才是體育相關專業的培養目標。
3.2、“知體育”、“懂體育”、“愛體育”的相關含義
“知體育”即對體育概念、體育種類等有基本的了解,并且會涉及一些基本的體育運動。
“懂體育”則要求有自己的喜愛的運動,而且精通規則要求,懂得欣賞,并且可以身體力行從事運動。
“愛體育”是我們的最高目標,精通多項體育運動,并且對體育有自己獨到的理解和熱愛。
本次調查研究選取沈陽體育學院體育相關專業在校大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采取了調查問卷以及訪談法的形式進行研究。調研時間集中在2015年11月15日到2015年12月25日進行。
以下是體育相關專業總體參與體育活動的水平和不同個體參與體育活動的動機、形式、偏好的狀況分析。
4.1、學生參與運動基本情況分析
本次調查顯示,隨著活動的開展,與之前同學們單純的在體育課上進行體育運動的方式不同。有81%的學生愿意在閑暇時間參與體育運動,只有19%的同學不愿意參加體育運動,這19%的同學會選擇睡覺、網游等方式等來進行打發時間。
4.2、學生參與運動頻次分析
調查顯示,一半以上(55.6%)學生運動的頻率約為一周3-4次,28.4%的同學選擇一周1-2次,7.4%的學生大約5-6次,2.5%的學生選擇每天都在鍛煉,6.1%的同學沒有固定的次數。并且我們發現:年級越高,運動比率每周3-4次的比例越大。大一為44.4%,大二為55.8%,大三為72.8%,大四為66.6%。我們發現學生體育習慣在固定。
進一步通過對運動頻率和參與“知體育愛體育懂體育”活動的影響進行交叉對照分析顯示,以參與“知體育愛體育懂體育”活動同學作為實驗組,普通同學作為對照組,發現實驗組銅須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明顯高于其他同學。表明“知體育懂體育愛體育”活動的作用明顯。
(1)數據統計。
表1 活動和不參與相關活動同學參與體育活動分析(單位/人)
(2)數據處理。
通過EXCEL數據處理得:
卡方≈5.53
臨界值=0.05,n’=1,由查表卡方(0.01)=3.84
(3)數據分析。
因為5.53>3.84,判斷差異顯著,
所以認為參加“知體育懂體育愛體育”的活動對于提高學生參與體育活動有一定的提高。
4.3、學生參與運動目的分析
通過調查發現,我們發現同學進行體育鍛煉的目的主要是健身,約占49%,其次是減肥(26%),11%左右的同學是提高相關體育技能。也有8%的同學為了塑形,提高形體美,6%的同學是出于社交的需要。這表明,體育運動能夠給給大家帶來健康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并且隨著社會的發展,體育運動帶來的塑形、社交等方面的作用在逐漸得到重視。
4.4、學生參與運動種類分析
在受訪者,我們發現除了傳統的跑步、籃球等項目外,網球、羽毛球、游泳、滑雪等項目逐漸受到重視。而攀巖等一些更加新型的項目也在得到重視。這與“90后”同學崇尚自由、喜歡刺激冒險的性格密切相關。
我們發現這些項目有以下的共同點:(1)項目比較新鮮;(2)運動量都比較低;(3)簡單易上手;(4)所需人數不多,只要場地合適短時間就可以組織起來。
5.1、開展相關團學活動,搭建了解體育的橋梁
由于長時間的觀念影響,以及高強度的學習壓力,很多同學對體育活動了解很好。除了課堂,創新應用團學活動,在“漢字英雄”、“知識競賽”等團學活動中,增加體育的相關知識,在活動中了解體育知識,增強了體育知識。并開展“我是冠軍”羽毛球等文體活動,通過競賽,感受到體育給大家帶來的快樂。在體育相關專業學生中開展“知體育懂體育愛體育”系列活動可以提高體育相關專業學生對體育的了解程度。“知體育”的目標實現之后,大家才會進行相關體育運動。
5.2、組建興趣小組,創新早操形式
通過調研我們發現,喜歡體育的同學占大多數,但容易出現“愛體育不愛體育課”的現象。在與受訪者的交流中發現,雖然學校有相關課程,但是喜歡的體育項目比較熱門,出于學分的要求,很多人都難以如愿,更多是為了學分而進行學習體育。老師出于授課內容等多方面的限制,學生也不能學到很透徹的內容。而課下無法找到合適的、專業的老師或者伙伴來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學習理論中,需求通過組建“興趣小組”,尋找志同道合的同學,倡導“走出網絡,走下操場”。既解決了早操活動形式單一的問題,也很好的調動了同學的運動積極性,在與朋友之間的交流學習中,對該體育項目了解的更加透徹,技術、規則都得到了解。有利于激發體育相關專業大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增加對自身體育相關專業的認知與認同感,學習更多的體育技能,增加就業機會。最終實現“懂體育”的目標。
5.3、特色活動常態化,大環境中培育“愛體育”
要使“每天運動一小時,健康生活五十年”理念深入同學心中,我們需要將活動常態化,在同學“知體育、懂體育”的基礎上,開展一些與專業相關的活動,如營銷專業開展“體育營銷專業策劃大賽”,新聞專業開展“我為體育做報道”等活動,在專業中得到更多的體育熏陶,對體育產生更深厚的理解。有益于體育相關專業學生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促進身心健康,形成“愛體育”的終身學習習慣。
體育作為一種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越來越多的融入現代社會生活當中。“青年強則國強”,“知體育、懂體育、愛體育”響應國家號召,順應時代“全民體育”的潮流,也順應了經濟發展的總趨勢與市場發展的總潮流。體育院校的體育相關專業更應重視“知體育、懂體育、愛體育”相關教育,不僅培養了大學生的體育興趣和終身體育意識。也為起以后的就業、生活提供了更好的選擇。
[1]董文秀.體育相關專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0.10.
[2]李先勇,朱書祥.大學生體育活動的調查與教學對策研究[J].商洛學院,2017.6.
[3]王步.大學生體育社團對大學生體育行為的影響相關性研究與分析[J].南京體育學院,2008.2.
[4]邢末.淺析體育對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重要意義[J].呼倫貝爾學院,2015.4.
[5]洪肖肖.互聯網時代大學生體育生活方式的現狀調查研究[D].山東大學,2014.14.
G807
A
1006-8902(2016)-07-SY
基金簡介:2015年省社科聯與高校社科聯合作課題,課題名稱:關于在體育相關專業學生中開展“知體育懂體育愛體育”系列活動的策略研究,課題負責人:崔偉,項目編號:lslgslhl-164。
崔偉(1984-),男,山東濟寧,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