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骉(吉林體育學院吉林長春130000)
家長健康素養與小學生肥胖狀況關聯性研究
□黎骉(吉林體育學院吉林長春130000)
學生性別對家長健康素養狀況沒有影響。性別對家長的健康素養狀況沒有影響。家長的職業對家長的健康素養狀況有影響。從事生產及運輸設行業,備操作工人以及失業下崗人員的健康素養相對較差。家庭收入對家長的健康素養狀況沒有影響。男生的體形普遍偏瘦,女生偏胖。家長的健康素養狀況對小學生的體脂率沒有影響。
健康素養 小學生 肥胖狀況
據世界衛生部門統計,在超重的1.5億肥胖兒童中,每13個中就有一個是中國兒童,中國的肥胖兒童就已經超過千萬,兒童肥胖對于中國來說已經成了不同忽視的問題。1997年WHO正式宣布:肥胖是一種疾病。肥胖產生的機理包括遺傳及環境因素、代謝和內分泌因素、社會因素。通過查閱相關文獻發現,家長健康素養可能對小學生肥胖產生影響。健康素養是指個體具有獲取、理解和處理基本的健康信息和服務,并運用這些信息和服務做出正確判斷和決定、維持和促進健康的能力。2008年1月,衛生部發布了《中國居民健康素養的基本知識與技能》。居民健康素養評價指標已經納入到國家衛生事業發展規劃之中,作為綜合反映國家衛生事業發展的評價指標。公民健康素養包括了三方面內容:基本知識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與行為、基本技能。但目前針對家長健康素養與小學生肥胖狀況之間的關系的研究很少,所以對家長健康素養進行研究可能為小學生肥胖問題提出科學建議。
超重和肥胖率在世界范圍內呈現持續增長的趨勢,兒童肥胖的增加已成為全球注目的公共衛生問題?!禝nterventionsfor preventingobesityinchildren》中就指出防止兒童肥胖是一個國際公共衛生的首要問題,鑒于肥胖對急性和慢性疾病以及一般健康的影響,國際社會根據已有經驗提出倡導各國政府、社區、家庭共同建立一個防止肥胖和促進健康的策略,盡管已經有很多國家參與制定相關政策,但前景仍不明了。兒童青少年超重或肥胖不僅導致成年后出現各種慢性疾病,即使在兒童時期也會對兒童健康產生直接損害,導致各種慢性疾病在學齡階段或成年早期流行[3]。因此對兒童肥胖的干預意義重大,并且已經有些研究發現兒童的肥胖很能與家長自身的健康狀況和對肥胖的認識有關。一些學者認為個體的肥胖在較大程度上由遺傳決定,體重、體重指數在父母和子女間的相關性約為0.2。肥胖兒童和正常兒童的飲食結構都與家庭的飲食結構相關,父母的喜好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兒童的飲食結構。一般家長吃什么,就給兒童吃什么,久而久之,最終養成了與父母類似的飲食結構。端正家長和幼兒教師對健康、肥胖的認識,勸導和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控制肥胖幼兒的進食量,限制零食、夜食、飲料,調整肥胖幼兒的飲食結構,少食糖多油大的食品,多食蔬菜和水果。兒童有較強的仿效性和受引導性,父母的不良飲食結構及生活習慣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行為。因此家長的健康素養可能對小學生的肥胖狀況產生影響。
肖瓅(2008)提出我國公眾健康素養的相關研究基本出在空白階段,健康素養的概念也是剛剛進入我國,更沒有適合我國公眾的健康素養評價工具。但是值得一提的是相關的一些研究提示在我國開展健康素養具有迫切性和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我國科學素養調查已經進行了5次,2003年我國公眾科學素養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公眾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比例僅為1.98%,在科學素養調查中關于一些健康相關問題回答錯誤率非常高,如:對“抗生素既能殺死細菌也能殺死病毒”這一觀點作出正確選擇的比例僅為18.2%,對“含有放射性物質的牛奶經過煮沸后對人體無害”這一觀點約67%的被調查者作出了錯誤的選擇。調查結果還顯示我國公眾對醫學進展感興趣的程度具有年齡,文化程度和城鄉地區的差異,城市公眾對醫學進展感興趣的比例要遠高于農村公眾,而受教育程度與對醫學進展的關注度有重要的關聯性。公眾科學素養的調查結果提示健康素養受到文化、經濟和社會等因素的影響,在開展相關的研究時應充分考慮到這些因素對健康素養的作用。
這些研究顯示中國公眾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比例比較低,總體素養水平不高,其中很多醫學觀點和醫學知識錯誤或缺乏,不能有效地利用或者獲得正確的健康信息來作出正確的衛生抉擇。
李榮(2011)提出,兒童單純性的肥胖是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導致的,它與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以暴飲暴食、較少運動、舉止偏差等為特征。其中,飲食習慣的不健康是重要因素,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是導致兒童單純性肥胖發生與發展的主因。西方發達國家在第二戰結束后,國家經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發展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兒童肥胖的狀況迅速惡化,越來越多的肥胖兒童。我國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進行的城市兒童肥胖癥的流行病學研究與九十年代的進行的兒童肥胖癥流行病學研究進行比較發現,僅在這十年里,我國肥胖兒童數量增加了一倍。
兒童的肥胖問題已經成了當今社會不容忽視的問題,不論是在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是如此,因此,各國也出臺了各種政策應對當下的嚴峻形勢。肥胖兒童如果不得到有效控制就很容易發展為成人肥胖。兒童期的肥胖和成人期的肥胖都會伴有許多嚴重的危及健康的疾病,例如糖尿病、心腦血管病、高血壓等。此外,肥胖的人還容易患膽石癥、關節炎、呼吸道疾病,心肺功能降低、靜脈曲張和一些癌癥。
肥胖不僅僅為孩子帶來顯而易見的身體上的負擔,心理上也同樣容易受到壓力,但相較于生理創傷,心理創傷對孩子的影響更加深刻。肥胖兒童在學校常常容易成為校園霸凌的受害者,再加上運動能力不足等帶來的心理壓力,對兒童的自我評價的健康發展產生負面影響,包括孤獨、退縮、自卑的心理,進而影響孩子的人際關系和社交能力。如果不及時加以控制,這種情況很可能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惡化,甚至對自我價值產生懷疑,而且這種負面情緒可能會長期伴隨孩子的成長。飲食和運動與兒童的肥胖有最直接的關系,對此僅能分析能很快找到肥胖原因。許多肥胖兒童都有不良飲食行為如進食速度快,每餐飯都吃十分飽甚至吃到撐,加上宵夜等不良的飲食習慣就會導致肥胖。在事物的喜好方面較胖的孩子更喜歡高糖、高脂肪、高淀粉的食物,例如土豆、油炸食品、甜點等,而對富含纖維素的蔬菜瓜果就相冷淡。
本文選取《中國公眾健康素養調查及評價體系建立》中的調查問卷的部分問題來進行問卷調查,原問卷的信度為0.847,效度F= 38730.86,P<0.01,由于本次試驗的調查對象與《中國公眾健康素養調查及評價體系建立》的調查對象具有相似性所以不再進行問卷的信度及效度檢測。家長健康素養分數的計算方法,問卷中的每一道題答對給100分,選擇不知道給50分,答錯給0分,再將本調查問卷中的問題依據《中國公眾健康素養調查及評價體系建立》中對健康素養評價體系的建立,找到對應的權重,再根據知識性健康素養、行為性健康素養、信念性健康素養、功能性健康素養所占的權重算出每一道題所占的結合權重,用每一道題的得分乘以每一道題的權重最后相加得出總分。采用美國ioi人體成分測試儀測試各年級小學生身體肥胖狀況。采用的統計方法包括2檢驗,獨立樣本T檢驗以及相關分析等。統計軟件使用SPSS20。顯著性水平取0.05,非常顯著取0.01。學生樣本總量82人,男生36人女生46人,分別從一年級二年級和三年級學生中抽取。

表1 不同性別的家長健康素養狀況

表2 學生性別與體脂等級交叉表

表3 家長的健康素養與小學生體脂等級相關性分析
由表3可知家長的健康素養與學生的體脂率無明顯關聯,可能原因是,父母在撫養孩子的過程中首先面臨的并不是孩子的肥胖問題,兒童的肥胖是一天天逐漸形成的,父母從一開始就忽視了可能出現的兒童肥胖問題,導致即便有些父母懂得如何避免兒童肥胖的發生,他們卻沒有對此產生足夠的重視進而導致兒童肥胖的發生。
學生性別對家長健康素養狀況沒有影響。性別對家長的健康素養狀況沒有影響。家長的職業對家長的健康素養狀況有影響。從事生產及運輸設行業,備操作工人以及失業下崗人員的健康素養相對較差。家庭收入對家長的健康素養狀況沒有影響。男生的體形普遍偏瘦,女生偏胖。家長的健康素養狀況對小學生的體脂率沒有影響。
偏胖的女生的人數相較于偏胖的男生的人數而言,女生偏胖的人數較多,可能的原因是女生發育普遍較男孩早,體重迅速增加,因此家長應當更早關注女孩子的體重,調整飲食作息避免過胖。建議利用家長會或家訪對兒童肥胖的危害進行專門宣傳教育,提高家長對孩子肥胖的關注。
[1]阮哲.青少年肥胖對健康的危害及防治[J].當代體育科技,2012,2(33).
[2]Waters Elizabeth,de Silva -Sanigorski Andrea,Hall Belinda J. Interventions for preventing obesity in children [J]. PubMed Journal, 2011,12.
[3]賈俐挺,王黎荔,山若青.溫州市小學生超重肥胖現狀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衛生研究,2013,42(2).
[4]戴昕.肥胖發生機制的研究新進展[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4,16(2).
[5]沙磊,王瑞靜.青島市肥胖幼兒發生率和肥胖幼兒體質現狀的調查分析[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0,26(2).
[6]沈艷梅,陸大江.學齡前兒童肥胖危險因素的研究與干預對策[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8,27(1).
[7]肖(王樂).中國公眾健康素養調查及評價體系建立[D].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08,6.
G804
A
1006-8902(2016)-07-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