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樂華
今年的A股市場整體呈現下跌趨勢,截至7月28日,上證綜指、中小板和創業板指數年初以來分別下跌了15.4%、19.31%和21.16%。盡管如此,我們也看到,食品飲料指數今年以來卻逆勢上漲了7.12%,貴州茅臺上漲了47.98%,五糧液上漲了34.27%;雖然,家電行業指數下跌了3.78%,但美的集團卻上漲了31.78%,老板電器上漲了37.09%。在這種熊市背景下,很多穩定增長的低估值藍籌股都已經接近,或者創出歷史新高。難道這僅僅是因為在熊市里,資金為了避險而買入這類個股,從而造成其股價大漲嗎?筆者認為,這可能只是其中的原因之一,更值得注意的是,A股的整個投資環境正因為管理層的監管和引導而發生著不可忽視的變化。
我們看到,近期監管層開始進一步加強IPO的監管和審核,從源頭上杜絕質地較差、財務造假類的公司上市,很多公司也因為“內心有波瀾”而主動撤銷了IPO申請。今年5月份,又傳出監管層擬嚴控定增的消息,這涉及互聯網金融、游戲、影視和VR四個行業;同時,這四個行業的再融資和并購重組監管也將趨嚴。雖然,后續官方有辟謠,但從后來很多公司跨行業并購沒有獲得審核通過的實際情況來看,這種限制其實是在悄然實施中。之后,監管層對于融資補流(補充流動性資金)以及定價發行的定增也給予了窗口指導,補流必須有明確的依據,定價發行的定增價也不得低于其發行日前二十個交易日的均價的70%,這也從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定增方案公布后大股東配合市場炒作股價的沖動。
自6月中旬以來,由于股價異動而停牌核查或者收到交易所問詢函的公司越來越多。近期,深交所還表示將針對“虛擬現實”、“石墨烯”、“人工智能”、“PE+上市公司”、資本系或合伙企業入主上市公司等熱點題材,保持高度敏感,督促公司準確、完整地披露具體情況和對公司的影響,并對存在的風險進行充分揭示,同時細化停牌冷卻、內幕交易核查制度,果斷遏制市場炒作。監管機構意欲凈化A股投資環境的決心由此清晰可見。
但在所有這些監管措施中,最有力度和標志性意義的還是欣泰電氣由于欺詐發行、重大信息披露違法而被強行退市,以及不能重新上市的處罰決定,其保薦機構也因此受到嚴厲處罰,在A股歷史上,這是絕無僅有的。這意味著A股的優勝劣汰機制正式啟動,今后如存在財務造假等違法違規行為以及業績持續虧損的公司由于退市風險的存在,可能逐步被市場所拋棄。而保薦機構則由于將最高面臨吊銷牌照處罰的風險,因此,在上市公司輔導和保薦過程中可能將更加勤勉盡責。
以上這些監管措施的逐步實施,使得A股的投資環境正在悄悄地發生變化,而今年貴州茅臺、美的集團、上汽集團、恒瑞醫藥這些優質藍籌股的重新崛起將是A股回歸價值投資的起點。唯有監管,才能讓上市公司的運營變得更加透明和合規,讓投資者的投資行為更加規范,A股的投資環境才能逐步改善,我們才能期待A股真的有一天能像美股一樣成為長期財富增值的有效途徑。
(作者為華寶興業創新優選基金基金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