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宏巖 馮兆海
摘 要 古代的蒙學,多以歌訣助學,其節奏鏗鏘的韻語形式,能夠千載流傳,值得我們很好地借鑒。我們也嘗試編歌訣助學,真是事半功倍。
關鍵詞 歌訣助學 喜聞樂見 事半功倍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情境性、創造性建構知識的意義——創編歌訣似的輔助教學事半功倍。古代的蒙學讀本,朗朗上口令人喜聞樂見。“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三字經》千載流傳。“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寒來暑往,秋收冬藏……”《千字文》悅耳鏗鏘。“它變零散材料為工整對仗,變雜亂無序為順理成章,”正所謂韻語頓挫,令人擊賞!
歌訣就是高效助學的法寶。我們已將小學段許多內容編成歌訣助學,如多音字、平舌字、近反義詞、詞組、文學常識、閱讀知識、低年級認寫字表里的字以及數學的計量單位之類,還有名言警句。我們努力將枯燥乏味的材料整理編寫,盡量將它意義化、生活情境化,并利用諧音等,在學生生活背景與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建構意義學習,并力求押韻上口,賦予幽默情趣,留意于教化,熔機械的、理解的、聯想、比較、口訣等記憶法于一爐,努力試圖在語境中學習識記,就較愉悅輕松。下面再呈示一年級語文下冊幾種助學歌訣以資借鑒。
1多音字
呱呱不是呱呱叫,家雀麻雀爪子小。沒有淹沒生長好,泡子相似吐泡泡。燕子燕山正飛行,看見幾行沒長空。空處處理好播種,種子發芽真高興。卡車卡住望北斗,更加好學到三更。睡覺自覺見朝日,多少少年聽號聲。背誦卡片加片子,好學將來有競爭。卷起考卷未回答,干活曬干才答應。興奮挑擔挑著旗,大將占卜占上風。看門理發親家親,沖著沖去原姓曾。
掙扎扎針出血鮮血不要緊,飲水肚子肚子疼。會計曾經去開會,朝鮮鮮花蘿卜紅。送給供給很重要,重復要求分外明。姓肖的也曾畫肖像,姓華華麗在本省。乘船晃悠不踏實,踏步別扭別落空。首都當時都有當鋪在,稱贊對稱似乎行。因為恐嚇為難真嚇人,為人為了寧愿都安寧。發現重點重新考慮好,假如放假得到滿分別驕傲。
2擴詞多音字
寒假暑假是放假,假的假話說真假。空地空白說填空,空中天空看星空。沖著沖去是真沖,一處住處處所相處處理行。沒有沒過沒淹沒,都想首都進京城。因為為了為人為難要作為,朝鮮新鮮鮮花滿平岡。當心當鋪別上當,頭發長長當理發,發現發展成長長遠能擔當。
3近義詞
明與亮,早晨與早上。頭與首,面對與面向。停與止,回與歸,家鄉與故鄉。唯與只,闊與廣,平坦與平曠。如與像,似乎與好像。連忙與急忙,立刻與馬上。特別與非常,芳香與芬芳。樹與木,稀與疏。趣味與樂趣,漂亮與美麗。記號與標記,奇怪、奇特與奇異。爪(zhu)與爪(zho),鋒利與銳利。聽與聞,叫與啼。回聲與回音,果然與果真。激動與興奮,舒心與順心。高興與開心,關懷與關心。小心與當心,用力與使勁。立刻與趕緊,仔仔細細-認認真真。末與尾,胖與肥。以前與從前,都與全。眾與多,喜愛與喜歡。雪白與潔白,冷與寒。可惜與惋惜,疲勞與疲倦。撒謊與說謊,阻止與阻攔。睡與眠,遲與晚,漸漸與慢慢。甘與甜,寧可與寧愿。慚愧與愧疚,一切與所有。乞求、要求、請求與懇求。始與初,快活與快樂。辦法與方法,活躍與活潑。著名、聞名與有名,聰慧與聰明。走與行,光亮與光明。
4反義詞
早對晚,熱對冷與寒,早晨、白天對夜晚。白對黑,開對關。勤對懶,快對慢。正對反,后對前。活潑對呆板,討厭對喜歡。近對遠,長對短,平地對高山。復雜對簡單,膽小對勇敢。末對本與初,今后對以前。苦對甘與甜,偉大對平凡。古對今,上浮對下沉。舉世聞名-默默無聞,馬馬虎虎-認認真真,粗心對小心。快活對傷心,疲勞對精神。激動、平靜對興奮。無對有,重對輕。直對斜,落對升。高升對降落,熟悉對陌生。難過對高興,糊涂對聰明。愛護對損害,失敗對成功。買對賣,慚愧對欣慰。首對尾,雪白對烏黑。矮對高,瘦對肥。來對往,歸對去,丑陋對美麗。粗對細,稀對密。點頭對搖頭,出來對進去。放下對拿起,扔掉對拾起。乏味對樂趣,馬虎對仔細。三心二意-一心一意,垂頭喪氣-歡天喜地。臭對香,惡臭對芬芳。誠實對撒謊,丑惡對善良。偶爾對經常,快樂對悲傷。短對長,失望對希望。正確對錯誤,幸福對痛苦。
5詞語搭配歌訣
清清的水,高高的山。雪白的云,藍藍的天。柳絲金色,小草青青。舉世聞名的長城,許許多多的事情。花兒金燦燦,太陽紅彤彤。梨花潔白似雪,杏花粉紅粉紅。雪白的麥花,綠油油的禾苗。潔白的羽毛。碧綠碧綠的衣裳,火紅火紅的夕陽。最深的太平洋,最可愛的家鄉。孩子又白又胖,小伙又高又壯。長長的黃瓜,圓圓的月亮。西瓜又大又圓,白梨又甜又香。蘋果又紅又大,香蕉又彎又黃。甜甜地睡,美美地嘗。日子紅紅火火,人們高高興興。桌子整整齊齊,屋子干干凈凈。認認真真地寫,全神貫注地聽。興高采烈地玩,喜歡小鳥與昆蟲。一群小鳥,一陣山風 。連忙舉起,撲打蜻蜓;馬上放下捉蝴蝶,立刻丟下捉麻雀。一首歌曲,一片落葉。一串水珠,幾片荷葉。
參考文獻
[1] 馮兆海.這樣的師逸功倍與陳教研[M].吉林人民出版社,2016(6):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