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磊

【摘要】 目的 探討并分析彩色多普勒超聲在甲狀腺腫瘤診斷中應用價值。方法 98例甲狀腺腫瘤患者, 其中33例甲狀腺癌(腺癌組), 65例甲狀腺瘤(腺瘤組), 分析其血流動力學特征、鈣化特性以及病灶形態。結果 腺癌組阻力指數(RI)、收縮期峰值流速(PSV)高于腺瘤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回聲、邊緣、邊界等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腺癌組鈣化率為81.82%, 高于腺瘤組的46.15%,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彩色多普勒超聲在甲狀腺腫瘤診斷中有著重要價值,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普及。
【關鍵詞】 甲狀腺腫瘤;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1.030
臨床上, 甲狀腺腫瘤屬于頭頸部惡性腫瘤, 女性較為多發, 癥狀隱匿, 特征表現為病情變化趨緩, 多為超聲體檢或頸部檢查其他組織時發現異常, 惡性病變早期診斷并切除, 能有效提高治愈率, 因此, 對甲狀腺腫瘤患者早期診斷有著重要作用。近些年來, 彩色多普勒超聲得到普遍應用, 為早期診斷提供參考[1, 2]。本文主要分析彩色多普勒超聲在甲狀腺腫瘤診斷中應用價值, 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98例甲狀腺腫瘤患者, 33例甲狀腺癌作為腺癌組, 65例甲狀腺瘤作為腺瘤組。腺癌組中, 女29例, 男4例, 年齡32~76歲, 平均年齡(54.45±8.56)歲。腺瘤組中, 女53例, 男12例, 年齡33~74歲, 平均年齡(52.43±8.34)歲;43例非結節性, 22例結節性。兩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應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MEDISON SONOACEX8), 取患者仰臥位, 肩部墊枕將頸部充分顯露。高頻探頭, 頻率7.5~10.0 MHz, 先對甲狀腺整體大小、實質回聲、邊界給予了解, 然后著重觀察腫物大小、形態、回聲、質地, 病灶邊緣, 內部有否囊性變, 有否鈣化, 鈣化情況如何, 腫塊無鈣質沉淀即為無鈣化;鈣化直徑<2 mm, 以顆粒狀、微點狀為主要表現, 即為微鈣化;鈣質沉淀集中于腺結節周邊部位即為邊緣鈣化, 并且還要注意腫物周邊、內部有無血流, 血流盛衰并通過彩色多普勒超聲對血流動力學參數進行檢測。
1. 3 觀察指標 觀察RI、舒張末期流速(EDV)、PSV等血液動力學參數。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 χ2 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血液動力學參數分析 兩組患者EDV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腺癌組RI、PSV高于腺瘤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病灶形態學分析 兩組囊性變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回聲、邊緣、邊界等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病灶鈣化分析 腺癌組中, 6例無鈣化, 20例微鈣化, 7例邊緣鈣化, 鈣化率為81.82%;腺瘤組中, 35例無鈣化, 8例微鈣化, 22例邊緣鈣化, 鈣化率為46.15%, 腺癌組鈣化率高于腺瘤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臨床上, 甲狀腺腫瘤是因甲狀腺組織損傷后惡性病變所導致的, 以甲狀腺腫大為主要表現, 其發生機制可能與體質因素、遺傳因素、環境因素等有關。甲狀腺腫瘤分為兩種, 即良性與惡性, 其中良性可以分為非結節性與結節性腺瘤, 惡性即為甲狀腺癌。近些年來彩色多普勒超聲技術不斷發展, 在甲狀腺腫瘤診斷中得到普遍應用, 為早期治療提供參考。血液動力學參數能對腫瘤良惡性進行有效判斷, 本組中, 兩組患者EDV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腺癌組RI、PSV高于腺瘤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可能是因為甲狀腺癌患者存在細胞惡性分化, 減少其細胞間質, 同時腫塊存在較豐富血流, 且血流速度快, 與甲狀腺瘤相比, RI、PSV明顯升高, 但EDV不可作為臨床診斷影像依據。通過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發現, 甲狀腺瘤病灶邊緣光滑、可存在聲暈、結節與邊界較為清晰, 內部多為均勻強回聲;甲狀腺癌邊緣粗糙、浸潤鄰近細胞、邊界模糊, 內部多為不均勻低回聲。本組研究發現, 兩組囊性變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回聲、邊緣、邊界等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黃啟平等[3]研究結果一致。囊性變無明顯差異, 其原因可能為囊性變屬于結節性甲狀腺瘤主要臨床表現, 甲狀腺癌乳頭狀也可表現為囊性變, 因此無法將其作為腫瘤良惡性判斷標準。鈣化主要是指腫瘤形成時所產生的炎性反應, 進而導致甲狀腺組織中鈣質沉積, 二維超聲圖像以不同形態回聲團為主要表現。甲狀腺瘤鈣化率低, 鈣化病灶以邊緣鈣化為主, 但需注意二維超聲圖像所檢測部分良性腫瘤中, 也發現鈣化點, 無法作為判斷惡性腫瘤標準;甲狀腺癌具有較高鈣化率, 鈣化病灶主要為微鈣化, 其特異性標志為甲狀腺癌。本組腺癌組鈣化率為81.82%, 腺瘤組為46.15%, 腺癌組高于腺瘤組(P<0.05), 與劉波[4]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 超聲醫生要綜合腫物的特點, 給予影像診斷, 臨床醫師應對彩超診斷疑似甲狀腺癌患者, 綜合其他檢查及實驗室檢查、患者實際臨床表現, 從而及時確診病情, 對良惡交界性或者良性指導患者復診時間, 對比了解腫物的大小、形態、內部回聲, 血流情況變化, 指導臨床醫師對患者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使其盡快獲取有效的治療方案, 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與生命安全, 同時也提高了臨床的診斷正確率, 彩色多普勒超聲在甲狀腺腫瘤診斷中有著重要價值,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普及。。
參考文獻
[1] 袁冰, 譚瑩, 黃小平. 彩色多普勒超聲在甲狀腺結節良惡性鑒別中的應用價值分析.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3, 9(11):109-111.
[2] 姜玉學. 彩色多普勒超聲在甲狀腺腫瘤診斷中的應用研究.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5, 2(3):54-55.
[3] 黃啟平, 陳耿芝, 謝子揚. 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甲狀腺腫瘤的臨床分析.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13, 3(5):673-674.
[4] 劉波. 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甲狀腺腫瘤的臨床觀察. 中國醫學創新, 2011, 8(9):115-116.
[收稿日期:2016-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