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紅云,楊春平
優質護理服務在髖關節置換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預防中的應用
馬紅云,楊春平
目的 分析優質護理服務在髖關節置換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預防效果。方法 選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42例單側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臨床護理干預不同分組,常規護理模式為對照組,優質護理服務為觀察組,對比兩組(各21例)血栓形成例數、下肢水腫癥狀消失時間、住院時間和生活質量評分等臨床護理干預效果。結果 觀察組無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病例,對照組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構成比為28.57%(6/21);觀察組下肢水腫癥狀消失時間、住院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而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88.65±12.12)顯著高于對照組(42.72±6.9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結論 為髖關節置換術提供優質護理服務,能夠顯著降低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可在骨科臨床護理工作中推廣應用。
優質護理服務;人工髖關節置換術;靜脈血栓形成
下肢深靜脈血栓是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后主要并發癥之一,對患者術后生活質量影響顯著,嚴重威脅患者的身心健康。為減少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要做好各項護理干預措施,為患者提供完善的護理服務,提高患者康復質量。作者回顧性分析我院外科42例單側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下肢靜脈血栓形成情況,提供優質護理效果良好,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對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洛陽市第一中醫院42例(男性15例,女性27例)單側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臨床護理干預不同分組分為優質護理觀察組(n=21)和常規護理對照組(n=21)。均滿足單側全髖關節置換術相關手術操作標準[1],且患者本人及家屬對治療情況知情同意。觀察組男8例,女13例,年齡(56.23±3.75)歲,病程(6.4±2.1) h;對照組男7例,女14例,年齡(52.9±3.5)歲,病程(6.6±2.0) h。兩組臨床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標準 所選病例均滿足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相關操作標準,且研究內容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排除標準為:①臨床就診資料缺失者;②合并嚴重感染者;③合并白血病、各種癌癥等嚴重疾病者;④合并精神疾病者;⑤無法定監護人者。
1.3 護理方法
1.3.1 對照組護理 接受一般護理干預,護理人員嚴格按照患者實際病情,結合醫師醫囑,為患者提供對癥護理,保證患者臨床護理工作安全性。與此同時,為患者做好基礎護理,按照常規方法進行深靜脈血栓預防,及時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及早為患者開展下肢功能鍛煉,盡量不做下肢有創輸液,避免刺激。遵醫囑,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適當給予抗凝類藥物。
1.3.2 觀察組護理 患者進行專科優質護理,提供圍手術期全面預防干預方法。在常規護理基礎上,不斷對術前基礎護理工作進行強化,提高術中安全護理。并在患者術后開展多方面優質護理,如麻醉復蘇期專業護理、下肢功能訓練等,旨在預防和控制深靜脈血栓,提高護理安全。嚴格按照《骨科大手術深靜脈血栓預防方法》中相關內容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使護理人員能夠明確優質護理內涵。詳細情況如下:①術前基礎護理:護理人員要樹立良好的工作態度,為患者提供具有預見性的優質護理,有效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術前協助患者做好各項身體指標及相關檢查,據此評估患者手術耐受性,明確診療風險。及時與患者進行交流,了解其病史、合并癥狀,發現風險因素后及時告知醫師,做好術前處理。術前對患者飲食進行指導,預防便秘,減少血液凝結現象。②術中護理:手術操作時,護理人員要協助麻醉醫師做好相應的麻醉處理,保證治療安全性。同時,協助醫師使患者處于舒適體位進行手術,并保證患者全身關節、肌肉處于放松狀態。手術操作過程中,要保證動作輕柔快速,嚴禁對靜脈內膜實施過度按壓。減少下肢輸液,尤其是患肢,應盡量避免患肢輸液。在止血操作時,要防止損傷血管。③術后護理:患者手術結束后,護理人員要在其蘇醒期進行針對性護理,減少麻醉蘇醒期風險事件。同時,對患者術后呼吸情況做出科學指導,在患者能夠耐受的情況下及時為其開展雙下肢訓練,主要包括足部、膝關節、踝部等,做好屈伸訓練,降低深靜脈血栓的發生。
1.4 觀察指標 對兩組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情況、下肢水腫癥狀消失時間、住院時間、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等情況進行護理干預效果分析。其中,生活質量評分采用SF-36量表健康調查簡表(the medical outcomes study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進行評定,SF-36量表涉及8項內容,分別為生理機能、健康狀況、情感、軀體疼痛、精力、精神、生理職能、社會功能,生活質量與得分高低呈正相關,分數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
觀察組無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病例,對照組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為28.57%(6/2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下肢水腫癥狀消失時間、住院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而生活質量評分(88.65±12.12)顯著高于對照組(42.72±6.93),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總體護理效果對比 (n=21)
髖關節置換術是治療股骨頭壞死、股骨骨折等疾病的主要方法,就診患者多為老年人,其年齡偏大,易出現各種并發癥。其中,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是主要并發癥之一,不僅嚴重制約患者正常恢復,還可能對患者身心健康帶來嚴重影響。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手術難度大、風險高,其護理要求重點在于預防,并在有效預防的基礎上開展一定臨床護理工作,減少術后并發癥,降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發生率。優化各種護理措施,能夠促進患者及早康復[3]。
優質護理服務將患者作為臨床護理工作的核心,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強化基礎護理干預措施,并建立完善的護理責任制度,全面落實臨床護理工作[4]。所在科室開展優質護理服務以來,總結護理經驗,制定下肢深靜脈血栓護理預防措施,突出優質護理內涵。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并制定風險評估機制,在提高護理人員重視程度的基礎上,不斷明確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風險,從而使護理工作更具針對性。由于人工髖關節置換術護理要點在于預防,因此在為其開展優質護理干預時,應在做好常規護理及用藥指導的基礎上,對患者做好術前評估,保證患者安全。同時,對患者術中情況進行觀察,發現下肢深靜脈血栓高危患者,及時告知醫師進行對癥處理。此外,加強術后護理,為患者做好麻醉復蘇期護理工作,并強化疼痛護理、體位護理,從而有效控制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提高患者就診依從性和醫患感情交流。本研究顯示優質護理組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發生比、癥狀消失時間、住院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而生活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與李煥喜報道優質護理干預模式,能夠顯著改善患者臨床就診效果一致[5]。因此,優質護理能夠改進護理缺陷工作,提高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最大程度控制和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
總之,優質護理能夠顯著提高患者臨床護理干預質量,能進一步提高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提升醫患感情交流,值得臨床推廣。
[1] 孫雪義.基于Orem自護理論的老年全髖關節置換術護理效果分析[D].石河子:石河子大學,2014.
[2] 徐贇,陳雪薇.探討個體化延續護理對改善高血壓患者生存質量的效果[J].吉林醫學,2014,4(34):7737-7738.
[3] 盧含芳.全髖關節置換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與護理[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0,18(2):332-333.
[4] 劉茜,陳艷勤.老年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后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護理干預[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3,74(1):377-379.
[5] 李煥喜.優質護理服務在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病人術后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3,11(3):651-657.
Application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in Prevention of 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after Hip Replacement Arthroplasty
MA Hong-yun, YANG Chun-ping
(First Hospital of Luoyang City,Luoyang 471000,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in prevention of 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after hip replacement arthroplasty.MethodsThe 42 patients with unilateral total hip replacement arthroplasty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from January 2012 to December 2015. According to different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re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routine nursing mode was control group(21 cases) and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was observation group (21 cases). The number of thrombosis cases, the disappearance time of lower extremity edema symptoms, hospitalization stay and quality of life scor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In observation group, there was no deep vein thrombosis in lower extremity, but in control group the proportion was 28.57% (6/21). The disappearance time of lower extremity edema symptoms, hospitalization stay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observation group(P<0.05). Nevertheless, quality of life score in observation group(88.65±12.12) were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42.72±6.93) (P<0.05).ConclusionThe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in hip replacement arthroplasty could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postoperative deep vein thrombosis of the lower limbs and have a promising future in orthopedic clinical nursing care.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hip replacement arthroplasty;venous thrombosis
1672-688X(2016)04-0301-03
10.15926/j.cnki.issn1672-688x.2016.04.019
2016-09-08
洛陽市第一中醫院,河南洛陽 471000
馬紅云(1967-),女,河南鞏義人,主管護師,從事護理管理工作。
R473.6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