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成峰
【摘要】高中英語教學對整個高中的課程來說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在我國高中英語課堂的教學中,傳統的一教一粉筆的教學模式將會被新型教學模式所取代,在新課程標準改革的背景下,我國的高中課程教學模式都在發生著改變。特別是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現在越來越多的教育學者針對如何在高中課堂上能有效的開展英語教學模式,進行著的無休止研究和探討。高中英語課堂課堂效率完成得好,這對學生們在以后的日子里學習英語以及英語的一切相關知識的時候,能夠對未來英語應用能力有著很好的發展作用。因此,在新課程標準的影響下,我們對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方式進行了改革語言創新。雖然,新型的教學模式給我過高中英語課堂的教學帶來了可喜的成績,但是,由于課堂改革的年限短,為此在新課程標訊的改革下也產生出了一些問題和想法。所以本文通過對在新課程標準改革的背景下對高中英語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和解決的策略做出了一些分析和思考。[1]
【關鍵詞】高中英語 課堂有效教學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6-0098-02
教師所要具備的教學思想是指在教學的過程中是如何來看待課堂教學的,在自身修養方面來說,教師的教學目標、想法是決定著教師如何開展課堂教學的。對于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如何想要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是其教師索要具備的教學觀念的重要條件之一。教師業務水平的表現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們正確的形成愛學習的觀念和意識。其次,教師在除了給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學習之外,教師還應該具備敏捷、思考問題的能力。只有讓學生儲備的知識越扎實,才對今后的教學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只有讓學生充分的掌握和了解學過的知識了,對于教師來說才能收獲到更好的學習結果。站在學生的動機和學習態度上說,如果想要學習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學習結果,關鍵在于他們自身對學習的認識,只有讓學生知道了他們的學習動機,讓他們知道學習動機就是他們今后獲得優異成績內在動力。一個學生的學習動機不明確,那么這個學生將很難會全力以赴的去學習;另一個學生行動力不強,那么這個學生將很難會為學習付出太多的努力,從而導致,對教師來說,教師的辛苦教學也就失去了其真正的意義。所以說,學生所采用的學習方式就是我們平時說的學生所采取的學習策略是什么,所謂的學習策略,即是學習方法,它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和鮮明性。影響教師教學過程的的主要因素之一,就包括了教學內容。因為,教師所教學得內容是與學生學習的活動是相連接的,它既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是矛盾的起源,同時又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相互支撐的鏈接橋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所產生出的各種矛盾都是教師的教學內容有關。
一、英語課堂主要存在的問題
(一)目標的不明確
教學目標,是一堂課最重要的部分,教師只有在實施教學充分掌握此堂課教學的目標后,教師才能清楚的掌握此篇文章所要學生掌握的重點和難點在哪些方面。教師必須要制定出科學的且合乎情理的教學計劃,同時,還要創設出合適課本內容和結合學生特點的教學活動過程。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教學的方法往往都只是教師只重視了教授的對象和探討的對象,而把真正重要的教學目標的忽略了,在掌握和設定教學內容的時候卻只是清淡描寫,簡單的講述完畢而已。
(二)課堂形式過于簡單
雖然在新課改強調下我們教學課堂必須是新型的教學模式,但在我國大部分的高中課堂來說,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依舊在高中英語課堂上呈現。最主要的問題體現在詞匯和語法的講解方面和教師講練的方面依然是占據課堂的主要時間。這就說明了,在我國大多數的高中英語教學的課堂中,由教師的講解和講練英語的詞匯和語法的結構問題依舊是高中英語教師所最常用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活動;而對于英語的其他課堂的活動形式上來說,例如,課堂過程中的問答、閱讀體重的完形填空和判斷正誤;或者是英語課文的概括段落大意和標題等學生自己做的方式,所以,在學生回答問題的方面上來說,學生回答問題的方式依舊是由教師控制下的單方面的回答。從而導致課堂形式太過于單一。
(三)教學評價過于單一
教學評價的單一性,是指在高中英語教學的課堂上,教學實施中所提出的有關對教學課程的評價。在我國的高中英語教學的課堂過程中,教師通常會把教學評價混淆,并且單個的認為所謂的教學評價,就是教師在教學后用測試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反饋的方式。所以說,在我國絕大多數的教學評價中,教師經常使用的就是用紙面問答的方式來對學生所掌握學習的結果進行的測試。因此,在所有高中英語課堂的教學過程中,這種由紙面問答的測試卷就似乎成了教師在了解學生對學習掌握程度的認知所能進行的唯一評價方式。而導致,教師忽略了這種評價還可以由學生相互采用自己評價或者對方評價的方式進行英語課堂教學效果的評價。這樣單單由教師用試卷的方式進行評價,常常就會忽略學生自我對英語學習的掌握性。[2]
二、高中英語課堂有效教學所遵循的原則
(一)指向性原則
教師在教學英語的過程中,要始終把握的原則是目標要十分明確的原則,這其實是說,在高中英語課堂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有明確的目標要求,要切實以學生的主體性為主要目標,同時,結合“新課程標準改革的目標”在教授一堂課時,教師要制定出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內容,避免在教學的過程中出現目標的不明確性。所以,在指向性原則下,這就要求高中英語教師在英語課堂的有效教學的過程中,要將教學目標制定更加全面和完整。
(二)三效性原則
所謂的“三效性原則”即指在高中英語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教授教學內容的時候,不僅要時刻把握教學活動的目標性,同時還要兼備一堂課下來必須是要有效果、要有效率、要有效益這三個方面。課程的有效果,體現在教師在設計課程的目標的時候,可以充分的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去,而不是簡單的表現出只是認真的投入課程;有效率指,在教師教授的過程中,能夠有效的保證教師在實際教學活動時,所采用的方式、方法都能很好的運用于課堂上;有效益是指,教師在教授一堂課后,學生能否通過教師的講解,他們自己能掌握到知識的學習,和能否找到適合自己學習的學習方式,從而促進他們的有效學習。“三效性原則”假若能很好的運用在高中英語課堂中,這對學生今后的學習有著重要的作用。
(三)學生主體性原則
在新課程標準的影響下,教學目標的主體性原則,必須是堅持在教師的教學過程中堅持發揮學生主導性原則,其次是充分體現教師與學生的雙向性主體原則,所謂雙向性主體原則,指的是,不僅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體性原則,又要發揮學生自我的主體性,這樣雙向主體性原則的很好實施以便以后更好地能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但是在具體的實施主體性原則時,要特別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把學生作為教學的中心點,將學生日后的發展當作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點,教師所有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都要根據學生特點和未來的發展進行制定。
(2)要轉變教師的角色,將教師從以往知識的傳播者的角度轉變為指引學生學習的引路者、 提拔者、策劃者,要讓學生自主獲得學習的知識和學習的欲望,讓學生們自己能主動的、積極地參與到課堂的教學活動中去。
(四)延展性原則
所謂的延展性原則是指在高中英語教學的過程中要讓所有的學生在智力與非智力方面都得到全面發展。在具體遵循延展性原則時,教師該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要用真實的感受,關心和愛護每一位學生,讓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得到健康的發展。
(2)教師要著重挖掘英語課程中的智力與非智力的有資源,合理的安排課程教學,使其成為促進學生發展的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
(3)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設計出一些具有特色的教學情境,以此激發學生能積極探索知識和具有的精神,以此增長學生們的智慧能力和培養他們的意志能力。
三、高中英語課堂提高有效性教學的策略
(一)教學前準備
教師在教學前的準備策略,是指在教學目標已經確立和設計的情況下。首先,教師的教學目標要做到具體性、準確性。例如,在人教版第二模塊unit 5 Music ,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就要讓學生掌握,介詞+which/whom 的定語從句,其次是要求學生掌握的單詞及詞組有roll, folk, jazz, musician, pretend, attach, instrument ,perform等等。其次是確定的教學目標要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原則,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要始終以學生為主。例如,教師在介紹音樂的時候,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問學生喜歡哪些英文歌曲或者是英文電影,請同學們上講臺來表演,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還能再學習相互交流的時候能掌握要學的單詞。再次,設置的教學目標要有個別針對性。根據每一位學生的基礎能力水平,制定出個別的教學目標,使位于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在學習方面都能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對于學習成績較弱的學生來說,制定的目標就不能太高,如果制定得太多,會削弱差生的學習欲望,從而厭倦學習。對于成績好的學生來說,制定的學習目標就必須要有挑戰性,開發他們的潛能,所以,如果只針對學習差的學生制定教學目標,對于學習好的學生來說,目標就沒有挑戰性。因此,在設置教學目標的時候,不同層次的學生要設計不同的教學目標。[3]如,教師要求全班背誦課文時,對差生的要求應該降低,只要他們讀書課文,掌握文中重點要掌握的單詞及語法結構,對優等生就可以要他們把整篇文章不僅要能背誦,還要能熟練的運用文中的單詞及語法。
(二)實施教學過程策略
在實施教學過程的時候,教師要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不要只是教師一味地講解,而在新課程標準的改革背景下,教師應該將更多的空間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在學習的過程中能感受到學習的重要性,從而提高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和想要的探索能力。
(三)情感態度實施的策略
在高中英語的學習過程中,情感作為英語口語學習的主要方式,在教授的時候,教師應該多創設教學情景,在不同的情景中感受英語語調的魅力。例如,教師在讓學生學習可以創設動作情景是教動詞時最簡單有效的教學手段。如,學習“drop”和“pick up”這兩個單詞時,教師可以創設動作情景,把粉筆從手中滑落,說:“You see, Ive dropped the chalk.”接著對一個學生說:“Will you pick it up for me?”通過這樣的情景表現,學生就對這兩個詞的用法和意義全然掌握了。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標準的改革背景下,對于如何更有效地實施高中英語課來說,最主要的提高策略就是轉變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要明確教學目標要始終圍繞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模式,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的空間。
參考文獻:
[1]鐘啟全,崔允 ,張華.基礎教育課堂改革綱要(試行)解讀[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姚利民.高效教學論:理論與策略[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5.
[3]李森,張家軍,王天平.有效教學新論[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