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玲
【摘要】在我國高等音樂教育中,高職院校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當今社會,素質教育受到大力推廣,因此在許多高職院校中都增設了音樂欣賞類的課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時也面臨著許多問題。本文主要探討了高職院校音樂欣賞教學如何改變教學方法,確立教學目標。
【關鍵詞】高職院校 音樂欣賞 問題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6-0208-02
音樂欣賞教學,顧名思義即通過感受音樂作品,獲得精神上的滿足以及享受音樂所帶來的美的活動。在高職院校中,通過開設音樂欣賞課程,能有效提升學生感受、評價音樂的能力,使學生的想象和創造力得到發展,教會學生采取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面對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當今社會,人們更注重學生的全面素質發展,因此開設音樂欣賞課程就非常有必要。
一、改革教學模式,加強情感體驗
現階段高職院校中的學生,素質參差不齊,欣賞音樂能力也相對比較薄弱,只有相當少的一部分學生具備較好的音樂基礎。為使學生的音樂水平基礎得到有效提高,就需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為其制定有針對性的音樂欣賞教學。將音樂欣賞結合音樂藝術,并與專業學習掛鉤,使音樂教學模式更加多元化。教師在設計音樂課程時,首要便是選擇能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作品。通過開展音樂欣賞課程,有利于學生緩解來自于外界的壓力,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從容面對外界壓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加強學生對音樂的情感體驗,深入解讀音樂中所包含的文化底蘊,使音樂欣賞課程的教育優勢得以發揮。在選擇音樂作品時,教師可以進行多元化的選擇,無論是古典、民族或流行音樂,主要目的皆在于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靈感,拓寬其視野。
二、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營造良好音樂氛圍
開展音樂欣賞課程,除了必要的聽覺參與外,還需要更多的感官參與到欣賞活動中。傳統的音樂欣賞課程主要以聽錄音為主,方法陳舊。高職學生在欣賞過程中感覺索然無味,因此缺乏相應的熱情,導致音樂欣賞課程難以達到應有的效果。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也為音樂欣賞課程帶來了新的希望,音樂欣賞課程能與多媒體技術完美結合,并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的優勢,利用多媒體技術中視頻、音頻等功能,有效的將學生視覺與聽覺結合起來,通過音樂欣賞創設良好的音樂氛圍,學生在通過視覺感受優美圖片的同時還能通過聽覺享受音樂的沒,提升學生對音樂的感性認知,幫助學生更深入的理解音樂所蘊含的內涵,借此與作家在思想上產生共鳴。例如:在欣賞民歌《茉莉花》過程中,教師便能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視頻與音頻功能,向學生展示江南的美景以及盛放的茉莉花,學生在欣賞音樂同時還能通過視頻看到充滿魅力的茉莉花,仿佛置身美麗的畫卷之中,繼而對歌曲的內涵有更深刻的體會,并加強了學生鑒賞音樂的能力。
三、結合學生學習特點,合理選擇教材內容
在高職院校教育中,音樂欣賞課程雖只是補充課程,但也有必要加強教材建設,圍繞高職院校自身特色進行教材構建。高職院校的音樂欣賞課程以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為主,因此在教材方面應具有統一與多樣性。嚴格按照“一綱多本”的原則,使教材具備一定的實用與針對性。除此之外,在選擇教材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喜好和接受能力,將學生學習特點和規律納入考量范圍,進一步優化教學教材,例如與教材配套的輔助教具、信息網絡技術等,使教材滿足高職音樂欣賞教育課程的要求同時又具有自身的鮮明特色。
四、課堂與課外實踐的結合,激發學生學習樂趣
音樂欣賞課程,是整個音樂教學體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內容。高職院校中的音樂欣賞課程時一個完整的教學體系,囊括了課堂教學、課外指導以及實踐活動。認知音樂、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則是音樂欣賞課程的目標。只有實現這一目標才能將音樂教育的內涵完整的體現出來。開展音樂欣賞課程,教師除了課堂中正常授課外,還要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學校中各種社團活動,通過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提高學生參與積極性,在此過程中,學生能親身體驗到音樂所帶來的樂趣,感受音樂之美,使學生的審美與欣賞音樂的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綜上所述,隨著時代的發展,在高職院校中音樂欣賞課程也要順應時代發展,滿足新時代對教育所提出的新要求。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職音樂教師要秉承創新的原則,將流行元素融入日常教學中,并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的優勢,利用多媒體技術豐富教學手段,將教學內容與學生專業有機結合起來,通過積極參與音樂活動,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為提高高職院校教學質量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唯佳.高職院校音樂鑒賞課程教學改革探析[J]. 重慶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10, 22(1):19-22.
[2]李帥.高職院校音樂欣賞課改革思路與探索——基于專業音樂教育、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職業教育比較的視角[J]. 中國科教創新導刊, 2008(18):238-23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