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莉
【摘 要】 歷史教學不僅僅是單純歷史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以加強自我修養,提高自身素質。然而,由于諸多原因,在城鄉接合部歷史教學仍存在著種種問題,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不良影響。
【關 鍵 詞】 科歷史教學;問題;建議
當代著名歷史學家錢承旦在《聆聽歷史是一種偉大的才智》中這樣寫道:“歷史不僅是一種知識,而且是一種智慧”。他認為:整個世界歷史是全人類智慧的結晶,而學習歷史可以是我們更加聰明。事實上,他的這些觀點就恰恰指明了歷史教學的意義。歷史教學不僅僅是單純歷史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以加強自我修養,提高自身素質。然而,由于諸多原因,在城鄉接合部,歷史教學仍存在著種種問題,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不良影響。
一、城鄉接合部初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城鄉接合部學生現狀
城鄉接合部特指我國大中城市市區邊緣的農村地帶。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這些地區產業結構、就業結構、家庭結構、分配制度以及行政管理等方面發生了一系列的社會結構的變革,給城鄉接合部中學生在認知、情感、意志、行為等方面帶來一系列的沖擊。
位于城鄉接合部的學校的學生自然是來源于城鄉接合部,學校生源由兩大部分構成,一類是占小部分城市籍學生,大多因成績、紀律“雙差”而被迫到城鄉接合部中學就讀;另一類是占大部分的農村籍學生,大多些成績、紀律較好,老實聽話;也有一部分羨慕享樂,投機取巧。
(二)社會及廣大師生對歷史學科不夠重視
目前,在我市,歷史雖然是中考必考科目,但中考中只是與思想品德科同堂分卷,分數只占50分,并且只考中國近現代史和世界近現代史,即八年級上下冊和九年級上下冊內容。這就導致師生們認為歷史課程無關緊要,普遍把歷史當“副科”,寧愿把精力花在“數理化”或者“語數外”上, 也不愿花時間去學習歷史課。家長也往往會讓學生犧牲歷史課轉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有用的”科目上。在課程設置上,尤其是城鄉接合部和農村學校,在安排教師教授課程時,認為“只要會點中文都教得了歷史”,經常出現安排非專業教師教授歷史的情形,上課照本宣科或當講故事般地胡編亂造,很少能根據教學內容,適當使用或補充一些課外歷史資源去教學,嚴重違背了歷史真實性的學科特點,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這種教學方式難以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歷史的熱情,更不用說達到歷史的教育與教學目的。
(三)歷史教師師資力量薄弱,整體專業素養不高
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要做長流水。作為一名優秀的中學歷史教師,必須具備“兩高”:在教育教學能力方面要做到“功高”,在專業基礎知識方面要做到“學高”,因為這直接影響到教學的廣度和深度。但長期以來,城鄉接合部初中的歷史教師師資力量普遍缺乏, 相當多學校的歷史教學由其他學科教師兼職,他們的專業知識儲備不足,不具備必需的理論素養,無法成功駕馭歷史課堂,從而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二、提高城鄉接合部歷史教學的途徑
(一)更新教育觀念,樹立自我發展意識
教育觀念的更新是開展好歷史教學, 完成課標要求的基本目標的前提。所以在新課程標背景下,歷史教師首先要更新教育觀:把提高學生的素質,培養學生的能力作為重點,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基礎,教學中既要關注共性,又要滿足主體性發展的需要。其次,教師的教學不能滿足于對課本知識的傳授,而是要借助課堂搭建平臺,對教材進行再開發,師生相互對話、共同參(下轉82頁)(上接81頁)與,共同完成歷史教學任務。第三,評價觀的改變,新課程關注每位學生的發展,而要讓每位學生都獲得發展,則必須改變傳統的以成績為主的評價觀代之以關注過程、側重發展素質,增強能力的評價觀。
(二)積極參加培訓和自我進修,提高自身業務水平
首先,教師應重視自我學歷的提高,積極參加函授、自考等學歷教育,加強歷史專業知識的學習。
其次,平日還應該廣泛積累知識,不斷擴大知識領域,對與歷史相關的思想品德、語文、地理、民族知識也應不斷學習吸收。歷史教師在具備了相關的專業知識之后,還應大量學習、掌握、探索各種在歷史教育教學過程中必須用到的專門技能,如語言表達能力、板書設計與書寫能力、運用各種教學方法的能力、繪制圖表與使用直觀教具的能力、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能力、組織課堂教學的能力、教學中的應變能力等。
(三)潛心教研,提高歷史教學水平
加強教學研究,提高自身的研究素質,積極參加教育教學科研活動,參加校本研究活動,主動鉆研新課標、新教材、新教法。教師應依據總體目標并結合教學內容,結合城鄉接合部歷史教學的實際,創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城鄉接合部基礎相對薄弱,厭學現象嚴重,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克服新課程實施中的困難。
(四)自覺進行教學反思,真正成為新課程的實踐者和推動者
在實踐新課程的過程中,必定會遇到許多新問題,作為教師,必須切實做到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反思教學的進度和步驟,增強計劃性,確定適合學生或課堂具體情況的學習策略以及完整的實施方案;二是反思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情況,借助富有吸引力的手段,使學生的學習注意力集中并得以維持;三是根據課堂學習情況的變化,審時度勢,及時發現新情況,進而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并采取有力的變通措施;四是對學習結果進行評價和反思。
城鄉接合部的歷史教學難度大、任務重,廣大歷史教師要在新課改實踐中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充實自己的理論水平,豐富自己的歷史知識,才能在發展學生的同時也不斷發展自己。
【參考文獻】
[1] 楊志才. 給歷史教師的101條建議[M]. 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2] 朱漢國. 歷史教學研究與案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 朱莉婭·墨菲. 歷史教學之巧[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