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昊成 曾澎
摘 要:近年來,我國體育戰線捷報頻傳,競技體育成績顯著。體育健兒自強不息、奮勇拼搏,在國際賽場上屢創佳績,為祖國贏得了巨大榮譽。但是,我們也應當看到,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轉型也給競技體育事業的發展帶來了一些負面的影響。本文擬對競技體育中存在的主要道德問題及其原因進行一些理論分析,并從制度建設方面提出一些改進措施,以便為凈化競技體育環境,促進競技體育的健康發展做些努力。
關鍵詞:體育教學;對策
1競技體育中存在的道德問題及其原因分析
綜合概括起來,競技體育中存在的道德問題及其原因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1愛國主義情感的淡化----體育國際化對人們愛國情感的影響
經濟的全球化和思想的多元化不可避免地對人們的道德意識產生重要影響,有的人淡忘國家觀念,消解民族意識,失去了對民族傳統的認同感。運動員、裁判員、教練員,走出國門,接觸的是一個五彩的世界,能不能經受住國外紙醉金迷生活的考驗,當國家利益、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相矛盾的時候,能不能舍棄個人利益而服從于國家和集體利益,是對他們思想道德境界的最大檢驗。有的運動員當祖國需要他為國效力,為國爭光的時候,卻百般推辭,拒不回國參加比賽,最后受到了被國家隊開除的紀律處罰。因此,越是全球化,越要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使公民既有世界眼光、國際意識,又有強烈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既要懂得本民族的價值規范體系,又要能夠融入世界優秀文化之中,用戰略思維看待國內外形勢。尤其是當祖國利益與個利益發生沖突時,應該無條件地選擇個人利益服從祖國的利益,為國爭光,為民服務。
1.2“功利主義”思想較重------體育市場化(商業化)對人們倫理觀念的沖擊
當前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分配形式的多樣化,歸根到底是利益的多樣化。利益的原則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利益的作用激發了人們的進取意識和創造熱情。但是,利益的驅動也使一些人私欲膨脹,道德水平下降,產生了極其嚴重的“功利主義思想”:比如阻礙著體育事業健康發展的“假球”和“黑哨”問題;追名逐利,不擇手段服用興奮劑的問題;弄虛作假與不公平競爭的問題等。究其根本原因就是體育的市場化對人們倫理觀念的沖擊,導致了現代競技體育的異化。
1.3體育公民道德的滑坡----競技體育的失德化帶來的嚴重影響
體育的異化,導致的不僅僅是體育人的“非體育化”,更重要的是體育人缺少必要的人文素養,道德水準在下降。這一點可以從以下幾方面略窺一斑:
1.3.1“紅包”與“黑哨”---對裁判員道德的挑戰
裁判員隊伍是體育戰線上的一支重要力量,他們是體育競技場上的“執法官”,然而在現實生活中,由于經濟利益的驅動,裁判問題卻顯得日益嚴重。因為一個球、一分或者一個數字就有可能決定著一些運動員、教練員和官員的個人利益,甚至是一生的命運。因此裁判的作用就成為關鍵之關鍵。于是乎“紅包”和“黑哨”在體育界已成為公開的秘密,這股腐敗之風在侵蝕著我們的體育大廈,在愚弄著千百萬的群眾,在游戲著他們自己的人生。有的裁判員已經玩火自焚,而有的裁判員仍然在以身試法,鋌而走險。究其原因當然是直接的利益驅動,但是從深層意義上看,是思想道德教育的薄弱和無力,是整個體育體制的僵化和無奈。
1.3.2“假摔”與“假球”----對運動員道德的考驗
運動員是競技場上的主角,他們憑借著各自的技能在賽場上一展雄風,給國家和集體帶來了榮譽,給觀眾帶來了美的享受。但不知何時,在足球場上刮起了一股“假摔”和“假球”之風,這股風使得純凈的足球場上演了一幕幕腌?H的鬧劇和丑劇。這幕鬧劇的結局卻是作弊者得逞后的得意洋洋,“執法官”被欺騙后的無可奈何,球迷們被愚弄后的唉聲嘆氣。而當我們戴上“防風眼鏡”后才發現,這股邪風的背后反映的卻是運動員(還有教練員)道德水準的下降,反映了國民道德教育的悲哀。
1.3.3“熱盼”與“發泄”----對觀眾與球迷道德的評判
觀眾和球迷是競技場上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沒有觀眾的比賽是孤獨的,沒有球迷的競技是可憐的。他們的道德素質直接影響著比賽的進行,影響著運動員的情緒和心理,甚至有時候會影響到比賽的結果。現在有些觀眾和球迷的素質是很令人擔憂的。有的觀眾或球迷不能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緒,當自己贊成的一方贏球時就忘乎所以,大聲呼叫、恣意妄為;當自己贊成的一方偶有失利,就“出口成臟”、“借氣撒瘋”,甚至有的觀眾毆打運動員、裁判員,搗毀賽場財物,嚴重影響了比賽的進行和秩序。
2加強制度建設,凈化競技體育的道德環境
面對競技體育中違背體育道德的行為和現象,我們必須要從源頭上抓起,從根本上治理,重點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建設:
2.1要嚴格執法,加大體育法律制裁的力度
嚴格紀律、嚴格管理、嚴格執法,并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是凈化競技體育環境的重要措施。從管理機構來講,要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認真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有關規定,堅決反對一切不正之風和腐敗行為,對在競技體育中違法亂紀的人,不管是領導、體育官員,還是教練員、運動員、裁判員等,都一律要嚴肅處理,違法必究,只有這樣,才能為競技體育營造一片純凈的比賽環境。
2.2加強對體育工作者的職業道德教育,提高道德的自律性
要醫治這些競技體育中存在的道德“病毒”,除了加強制度建設以外,必須加強對體育工作者的職業道德教育,提升其對自身職業的崇敬感和對其社會影響力的認識,通過內心信念的約束和社會輿論的監督作用來自覺地約束自身的體育競技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第34條已做出規定“體育競賽實行公平競爭的原則。體育競賽的組織者和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應當遵守體育道德,不得弄虛作假、營私舞弊。”這是規范體育行為的必然要求,又是“以德治體”的客觀需要。體育最大的特點就是競爭,而失去公平的競爭,就使體育競賽失去了本質的意義,失去了競技體育固有的魅力和生命力。因此在強調競爭的同時,更強調競爭的道德。只有在公平的條件下競爭,競爭雙方才能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加強體育道德建設尤其是凈化競技體育環境是歷史發展的要求,是時代的呼喚,它需要全社會的關注、參與和積極行動。只要我們大力倡導高尚文明的道德情操,嚴格遵守法紀法規,全社會齊心協力營造更加良好的體育環境,體育事業一定能夠更快地發展,體育道德建設一定能夠迎來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