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軍浩 山君亮 張天讓
摘 要:汽車駕駛教學質量直接關系到學員的駕駛水平,關系到車輛交通安全。如何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提高學員駕駛水平,成為擺在廣大教員面前的重大現實問題。
關鍵詞:汽車駕駛;教學質量
一、做好教學準備是有效開展駕駛訓練的前提
一是做好學員思想準備。駕駛是一項帶有重大危險的技能,學習駕駛就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投入大量體力腦力和精力,下功夫提升駕駛水平,確保駕駛生涯安全無事故。在學習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多方面的問題,要敢于面對、敢于挑戰,發揚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面對駕駛學習困難不能打退堂鼓,更不能稀里糊涂,蒙混過關。哪方面的駕駛知識和技能沒學到、沒提高、沒達到較高水平,遲早會暴漏出來,而且常常會以事故的狀態出現,讓駕駛員付出慘痛的不可挽回的代價。
二是做好駕駛理論準備。駕駛實踐的基礎是駕駛理論,教員要全方位教授學員有關駕駛方面的理論知識,比如車輛構造、車輛排故、交通法規、駕駛理論、特情處置等。理論知識掌握的高低決定了駕駛水平的高低,也直接決定了駕駛安全風險的程度,決定了車輛交通事故發生的概率。作為教員,在傳授駕駛理論知識方面,不能輕此薄彼,更不能遺漏某方面知識。
三是做好教學條件準備。教學條件對于教學效果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好的教學條件能提升教學效果。比如在理論學習階段,要充分利用多媒體、互聯網等手段,全方位生動的將理論知識呈現給學員。在學習車輛構造時,運用實物教學,更能增加直觀性,通過學員親自動手拆裝,更好的掌握汽車各部分組成、工作原理等。在實車訓練階段,有良好的訓練場所和設施,各車配備相應的教具、通信工具等。
四是做好教學組織準備。在教學保障上,對于教學裝設備、設施等要統一管理,如車輛統一在車場停放,車輛出場和回場都要落實正規化管理的程序,確保教學條件的完好性、管理的正規性。在教練員隊伍上,要加強管理,防止隊伍松散、教練員獨來獨往等問題,使教練員隊伍整體素質保持在一個良好水平。在教學組織上,教員要做好訓練計劃的制定、教學的組織方式等。比如車隊行進,要明確行車秩序、車速車距控制、休息換班地點、通信方式等。在學員分組上,要全面摸清學員技術底數,強弱搭配、男女搭配,即便于各組教學進度保持一致,又便于學員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二、抓好場地駕駛是打牢學員駕駛水平的基礎
一是講清訓練課目。在這一環節,教員可以先對課目的場地設置標準、車輛行駛路線、操作要求進行講述,讓學員思考如何才能完成這個課目,通過歸納學員的思考成果,再講解操作要領。如果學員只是聽從教練員的指示去做,而不做思考,這種灌輸式的方式很難達到預期效果。因此應充分發揮學員的主觀能動性,對課目有所思考和領悟,才能提升訓練效果。
二是做好課目示范。教練員在理論講解課目的基礎上,首先進行完整示范,使學員對課目的完成有整體感性認識,然后再進行分階段示范感知,在每一個打方向的時機點,停車講解,并讓學員依次上車感知體驗,最后讓學員總結整個課目完成的操作步驟。這一承上啟下的授課環節,直接決定了學員上車后的操作效果。
三是做通心理疏導。場地課目訓練處于駕駛初期階段,很多學員存在緊張、害怕、擔心、茫然等心理狀態,教員要營造一個寬松和諧的訓練氛圍,訓練場既嚴肅又活潑。有些學員在車下能順利說出課目的操作要領及要求,但上車后思維經常紊亂甚至斷片,將操作程序顛倒混亂或遺漏部分操作環節,這些都是初學者的表現。教員要從學員上車的那一刻起,就表現出和藹可親平易近人的形象,可先與學員聊幾句家常,再自然切入到駕駛課目上來,讓學員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
三、狠抓道路駕駛是提升學員駕駛水平的關鍵
一是選好行車路線。按照駕駛學習訓練規律,循序漸進,先選擇道路交通條件較好的路線,依據學員訓練效果,逐漸增加道路交通難度,出于安全考慮,應先增加道路難度,再增加交通難度。在城市道路上訓練,一般先外圍再內部,先多車道再少車道,先單一交通再混合交通。
二是搞好角色互換。落實道路駕駛訓練的三個環節,既出車前準備、行車途中和車輛回場講評。道路訓練初期,教練員先講,在出車前,要明確訓練課目,提出訓練要求和注意事項,在行車途中要進行階段總結講評,及時指出各學員存在的問題并糾正,在回場講評時,要匯總各車的訓練情況,講評訓練好的方面及存在問題。道路訓練中期,要讓進步快的學員講,充當教練員的角色指導和講評其他學員訓練。道路訓練后期,所有學員都要講,互相指導講評。學員之間溝通心理上更加放松,既可以營造良好的訓練氛圍,又可以相互學習,使進步慢的盡快趕上來,進步快的得到更高提升。
四、處理好駕駛教學訓練的幾個關系
一是理論學習與駕駛操作訓練的關系。很多學員對于理論學習興趣不高、提不起精神,一旦開始駕駛操作就興奮,在思想上有重操作輕理論的現象,甚至部分教員也有輕理論的情況。導致部分車組理論講的少、實踐操作多,這樣做的后果,雖然實踐時間增加了,但訓練效果不一定變好,更重要的是由于缺乏某些方面的理論知識,會埋下安全隱患。
二是場地駕駛與道路駕駛的關系。場地駕駛是訓練基本操作技能、形成車體感覺的重要階段。學員學會每一機件的操作方法,將駕駛操作程序轉化為正確的操作動作,經過反復訓練,才能形成良好的駕駛感覺。道路駕駛重在適應社會道路交通環境,針對不同的情況,做出正確的駕駛操作反應。場地駕駛是決定道路駕駛能力的基礎,道路駕駛是駕駛技能提升的關鍵,決不能輕場地駕駛重道路駕駛。
三是放單駕駛與安全的關系。很多教練員為了確保安全,遲遲不敢放單,學員放單里程較短,給畢業后駕車埋下隱患。放單駕駛是駕駛生涯躍升的必經之路,一定要從有教練在車向無教練在車駕駛跨越。為了確保安全,可先放雙后放單。
四是訓練質量與訓練效益的關系。部分單位為了節省訓練開支,降低學員訓練時間和里程,以為通過改進訓練方式方法就可以提高訓練質量,這違反了駕駛技能形成規律,沒有量的積累,學員的駕駛技能得不到鞏固和提高,更難以達到質的飛躍。
參考文獻:
[1]朱承白.駕駛教練員教學方法探討[J].新課程學習,2014(2)
[2]沈愛明.由學駕駛引發的教學思考[J].衛生職業教育,20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