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水芳
摘 要:想象作文就是對大腦中已有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創造出新的形象,再用凝煉的筆觸表現出來。指導小學生寫好想象作文,一要做到要善于創設想象情景,二要善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關鍵詞:小學生;想象作文
小學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想象作文又是小學作文的樣式之一。什么是想象作文呢?想象作文就是對大腦中已有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創造出新的形象,再用凝煉的筆觸表現出來。它不同于一般的記敘文,因為它不是寫已經發生的或看到的現實生活,而是想象出來的。那么,怎樣指導小學生寫好想象作文呢?
一、要善于創設想象情景
人的想象過程,就是創造力的發展過程。教師應積極創造想象情境,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一是要在進行思維訓練時注重想象力培養。如寫《電話中對話》想象作文的片斷練習,課堂上,教師設計學生喜歡的課件,要求學生想象它們之間會說什么話?會做什么動作?有什么表情和心里活動?接著分組展開討論,讓學生自己選擇自己熟悉的事物和自己喜歡的學習伙伴,共同編寫故事,集體創造,把想象的內容具體地講出來,學生在交流合作中相互啟發、相互溝通、相互學習,使想象更充實、更完善,為每一位學生尤其是中、下等生提供了充分表現的機會、創作的機會,給學生營造一個自主學習的環境,激起學生對寫作的興趣,讓這生學會用自己的雙手去自由描繪五彩繽紛的生活場景。
二是要為學生創造激發想象的情境,啟發學生寫想象作文。《語文教學大綱大綱》指出:“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說出來,內容具體、感情真實。”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經常為學生創造激發想象的情境,啟發學生寫想象作文,培養學生想象能力。作文教學中,應以學生為主,倡導“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讓學生說自己想說的話,寫自己樂寫的文章,把自己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無所顧忌地用各種寫法表達出來,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例如寫想象作文《如果我是……》,因為在學生心靈世界里,都蘊藏著一個個美好的愿望,由于每個學生的生活經歷和興趣愛好不同,所想象的內容也就豐富多彩了。課堂上教師應最大限度地解放學生的思想,給學生一個自由想象的空間,讓學生敞開心懷說出自己的幻想或愿望:有的說自己想當一名醫生;有的說自己想當一名教師;有的說自己想當一名科學家;還有的說自己想當一名探險家……。這時學生思維活躍,暢所欲言,無拘無束地進行想象、構思。有的說,“如果我是醫生,我一定會鉆研醫術,救死扶傷,解除病人的痛苦”。有的說,“如果我是一名考古學家,我會去探索未發掘的古文物”。還有的說,“如果我是哈里,我將用我手中的魔棒,讓自己當一名和平使者,盡一切努力來維護和平,消除仇恨,消除戰爭,讓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充滿和平的陽光,讓自己當一名正直的法官,秉公執法,為維護正義而戰……”。學生的發言生動形象,風趣幽默,用兒童的語言來表達他們內心的感受,說出了真情實感,課堂上營造出一種和諧、民主平等的氛圍,引導學生充分展示個性,激發了學生求新求異的創造思維。
三是注重積累語言,豐富想象。荀子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水流,無以成江河。”可見,積累是相當重要的。沒有一定的語言積累,學生是寫不好作文的。在指導學生習作過程中,常常發現有的學生因為生活環境的局限性,對周圍事物未能認真觀察,所以遇到寫作文時就咬筆頭,常常感到無從著手,無內容可寫,缺乏寫作素材。因此,作文教學要著力提高學生語言的儲備量,教會學生積累詞語,“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第一要做到定期檢查,每周都要寫閱讀摘要,定期進行檢查,課外摘抄古詩、兒歌、精彩片斷、名人名言,要求學生熟讀成誦,使之內化成自己的語言,長期積累,做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從而為寫作建起一座資料庫;第二要做到互相交流,利用班隊課、活動課開展“以書會友”的朗誦會、故事會,評選出“朗讀能手”“故事大王”,舉行閱讀知識競賽,讓學生把看過的書中的一些文學知識或有關重要人物和事件編成考題,進行比賽,開展經驗交流會,讓做得好的學生把他們的好經驗、好方法向大家介紹,并且組織討論,評價哪種方法更好,以達到互相促進,不斷提高的目的;第三要做到閱讀摘要的展示,組織評選閱讀摘要獎,由于開展各種課外閱讀活動,學生學到越來越多的知識,見識越來越廣。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每位學生在活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充分尊重學生的自由,發揮學生的才能,讓學生在活動中得到充實,并獲得成功的體驗。課外,學生能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積累寫作素材,激發他們對生活的熱愛與寫作的興趣,把以往的“要我寫”變為“我要寫”。
實踐證明,教師在課堂上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不僅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創新的欲望和寫作的興趣,拓寬學生的寫作思路,還能促進學生主動探索、主動發展,使他們形成能力,從而為高年級習作打下扎實的作文基礎。
二、要善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觀察是人們認識事物的起點,是邁向創新的第一步。教學生寫自己喜歡的一種水果時,從培養學生的觀察力下手,著重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水果的形狀、顏色和大小,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吸引學生積極參與,親身實踐,并懂得觀察的重要性,學會觀察的方法,養成仔細觀察事物好習慣。其主要方法有:
一是看。課堂上,積極引導學生仔仔細細地觀察自己帶來的水果是什么顏色,它們的顏色有沒有發生變化,形狀是什么樣子的。
二是聞。讓學生知道,光憑眼睛看事物,是了解不全面的。水果是我們經常吃的東西,通過我們的鼻子聞一聞,親口嘗一嘗,品味一下它的酸、甜、苦、辣如何,使學生更加全面地把握這些水果的特點,調動學生學習作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是摸。大千世界,水果品種繁多,它們的外表也不盡相同。課堂上,引導學生用手摸一摸自己喜歡吃的水果,從而使學生加深對這種水果的了解。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懂得了觀察水果不僅要仔細看一看,還要聞一聞、嘗一嘗、摸一摸,調動多種感官進行觀察,這樣才能較全面地把握它們在顏色、形狀、味道、吃法等方面的特點,使學生逐漸養成觀察的習慣。課堂上教師有目的地指導學生進行觀察和比較,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還使學生在頭腦中積累了豐富的想象,學生有了大量的寫作素材,寫起文章來就不覺得難了。
總之,教師要審時度勢,正確引導。一方面要要善于創設想象情景,啟發學生敢于開拓思路,敢于大膽想象;另一方面善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不要一味空想。只有做到這樣兩個方面適當兼顧,才能把學生的想象引入正確的軌道。
參考文獻:
[1]馬文.寫好想象作文[J].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1999,05.
[2]林葉珍.想象作文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施[J].中學教學參考,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