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華
小組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中的一種方法,在語文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但它并不是教學方法的全部,并非任何時候都需要進行合作交流,不能為了合作而合作。下列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適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幾種情況。
一、意見分歧時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在教學過程中,有時會出現較大的意見分歧。如果此時采用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形成較濃厚的研究氛圍。在思想的交鋒、智慧的碰撞中,學生思維的嚴謹性、語言表達的準確性都將得到相應的提高。例如,教學《諾貝爾》一課,諾貝爾發明了炸藥,使得劈山筑路、打通隧道、開鑿礦井等再也不要用人力去一錘一錘砸了,極大地提高了勞動生產力,為人類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但也有部分學生認為后來大量的炸藥用于戰爭,毀滅人類創造的文明,奪去了無數人的生命,給人類造成了巨大的傷害。到底哪種觀點正確呢?這時要求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在集體智慧的碰撞下,學生終于認識到兩種觀點都正確。科學技術本來就是一柄雙刃劍,關鍵是怎樣去運用。
二、思維受阻時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當學生在教材的重點、難點處思維受阻時,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例如,教學古詩《游園不值》時,在學生理解了詩意,欣賞了滿園春色后,教師問:從“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這兩句詩中你受到了什么啟示?從而引領學生進一步探究古詩所揭示的哲理。這是一個難點,學生的思維往往無所適從。這時讓學生先在小組里討論,互相啟發,再全班交流,理解“春色”是鎖不住的,“紅杏”是必然要“出墻來”的,以宣告春天的來臨。同樣,一切新生的美好事物也是禁錮不住的,它必能沖破束縛,蓬勃發展。
三、動手操作時,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在動手操作探究時,進行小組合作,可以使組員養成一種與人配合默契、共同操作、共享成功的良好品質,還可以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團結意識。尤其是在一人操作有困難時,開展小組合作,能使問題迎刃而解。例如,在教學《詹天佑》這篇課文時,為了使學生能夠從“打通居庸關隧道”“開鑿八達嶺隧道”和“設計人字形線路”三個例子了解詹天佑杰出的才能,我先請各學習小組細讀課文,并小組合作在本子上畫出施工示意圖;然后,請每組派一個代表把施工示意圖通過實物投影向大家展示,并說說這樣畫的依據。最后在人字形設計這一部分,還可以讓小組以火車的形式具體表揚。這樣,學生不但深入理解了課文內容,而且在共同操作中鍛煉了合作能力。
四、文本補白處,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地方給更多讀者留下了想象和思考的空間。教師適時地帶領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補白,往往能生成許多意想不到的精彩。如《草叢的村落》一文描述自己在田野里做了一次奇異的游歷,寫了森林中的游俠的生活;小丘上黑甲蟲村民、花色斑斕的小圓蟲、蜥蜴、螞蟻等等自然界存在的場景。讀的時候,孩子們一定會產生共鳴,因為森林、小丘都是他們向往的地方。這時讓他們進行小組討論:你在草叢的村落里還看到了什么?在即興想象補白中,激活了文本,同時學生走進了主人的內心世界,與之同呼吸、共命運,與文本的對話也更積極、更精彩!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參與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他們全面、健康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