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雙雙
摘 要:當今社會是信息技術蓬勃發展的社會,如果不能掌握基本的信息技術知識,形成一定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就會成為當今社會的“新型文盲”。事實上,即使筆者不說,人們也都會有一種感覺,那就是不具備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在社會生活、工作、學習中“寸步難行”。作為社會未來建設者的高中學生,在社會發展過程中要想順利前進,就必須在學校里接受系統化的信息技術教育。那么,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要點有哪些呢?下面筆者將對此進行分析。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要點
如果你問一下你身邊的人,他生活中最離不開的是什么?我想他的第一反應不是生活必需的空氣、水等等,而是先進的信息技術。當今社會生活中,人們離開信息技術“寸步難行”。高中學生作為未來社會的建設者,在他們進入社會之前必需具備的能力就應該是信息技術使用能力。如何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術使用能力呢?就應該實現實效化的、高效化的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下面我將結合自身的教育教學經驗來談談我對此的幾點認識。
一、高效課堂要“動”
“一人計短”,在學生的學習與發展中,同樣有這種現象。真正的高效化學習,真正實現了資源極大利用的高效學習,都離不開“互動”。所以,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知識水平來進行教學環節的設計,使學生在新鮮有趣的教學中充分發揮探究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在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進行關注,并進行隨時指導,和學生進行積極地互動交流,激發學生的思維活躍性,使他們在探究過程中發展創新思維能力。例如,在教學office運用軟件時,教師要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理解和掌握知識重點,讓他們在摸索和探究過程中提高信息技術技能,促使他們產生強大的精神動力,積極地進行創作性的學習。
二、高效課堂要“新”
什么樣的課堂是學生愿意積極參與的課堂,應該是不斷“翻新”的課堂,而實現課堂的翻新首先就要從實現人性化的評價方式入手。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不能依靠一次作業或一次上機測試,這樣片面的評價方式會對讓學生對信息技術失去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學習中不能清楚地認識自己。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教師要把上機作業和測試結合起來對學生進行綜合全面的評價,使學生能夠肯定自己,從教師對自己的評價和同學的評價中獲得努力學習的動力,有效提高他們的信息技術學習效率。在作業布置上,教師可以采用創新的方式進行,通過學生感興趣的知識來激發他們的探究欲望。例如,學生對動畫片都很感興趣,如何運用學到的信息技術知識制作動畫片?這個問題能引起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在積極的思考和分析過程中,讓學生掌握了Flash軟件運用。在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同時,使他們對信息技術的探究欲望不斷增強。在運用Flash軟件進行動畫制作時,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想像力,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讓學生在發揮學習主體作用的同時,提高學習效率,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三、高效課堂要“思”
知識學習固然重要,但是對于實現學生發展來說能力的培養更是重中之重。在信息技術教學中,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探索,才是教學重點。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社會中各個行業都運用了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掌握更多的信息技術知識,為他們的學習提供較大的促進作用,教師可以把信息技術實際操作和教學有效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自由的學習環境中探究,并用創新的思維來創造出豐富的內容,使課堂教學充分展現學生的智慧。在教學中,教師要通過讓學生探究問題來提高他們運用知識的能力,使問題獲得有效解決。在思考問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并給他們充足的思考和探究時間,使學生能夠運用創新思維來解決問題。在學生認真思考的同時,教師要對他們進行及時的指導,使學生能夠擺脫定式思維,從多個方面來分析問題,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除了讓學生進行解決問題的實踐活動,教師還可以給學生布置開放性的作業題目,讓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想像,創造性的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有效提高運用知識的能力。例如,學習了“word”文字輸入之后,讓學生自己設計一個版面,其中可以包括文字和圖片以及動畫。開放性的題目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使他們認真構思,運用信息技術能力結合創新思維來進行設計,充分發揮他們的內在潛力,實現高效的學習。
四、高效課堂要“實”
知識的學習源自生活需求,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影響了社會各個領域的發展,“生活”需求信息技術的輔助,而信息技術知識的教學也離不開生活實踐。事實上,信息技術課程本就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課程,旨在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促使學生成為技能型的專業人才。作為一名高中信息技術教師,不僅需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以生活化的角度去進行課堂提問,而且提問也要講求策略性,由易到難,先提出一些較為簡單的、學生常見的問題,并通過層層深入,引導學生向更高的難度問題進發。在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中,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使他們感受到信息技術在生活中的強大作用,激發他們要學好信息技術知識的內在動力。在實際的生活中,相信大部分學生都已經掌握了相對較為豐富的信息技術知識,但同時也存在著很多無法解決的問題,那么教師引導學生將這些問題引入到課堂中來,既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實際的應用問題,又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思維,提高教學效率。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的是,引入的素材需要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教學設計也應該與學生生活實際相符,而提出的問題也要在學生認知水平能夠接受的范圍之內,既不能使學生覺得容易無挑戰性,無法啟發學生思維,又不能挑戰學生極限,使學生遇難而退,這樣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從生活化的信息技術問題中,尋求解題方法,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
綜上所述,學校教育的目標不僅僅是為了教,也不能僅僅是為了育,學生在學校教育教學中獲得的應該是全面的發展。信息技術教學實踐中,在提高教學效率的同時,教師也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用淵博的知識來影響和感染學生,使他們以教師為榜樣,積極主動地提高自己的信息技術能力,使教學目標順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