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鳳鳴 許曉琳 李雙龍
【摘要】筆者根據近幾年來《互換性與技術測量》課程教學和教學改革,總結了教學改革的幾點體會,編纂成文,以期和同行切磋學習。主要包括優化課程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新舊標準的處理、技能證考試相關內容融入課程教學和綜合考核方式等幾方面。
【關鍵詞】互換性與技術測量 課程教學 教學方法 教學改革
【基金項目】本文是遼寧省成人教育學會2015年度成人高等教育專項課題“針對成人教育的互換性與技術測量課程建設研究”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7-0222-01
《互換性與技術測量》課程交叉性比較強,是一門對應用性和實踐性要求都很高的課程。目前,該課程的教學仍存在一定的問題,筆者就課程教學改革提出幾點自己的體會,希望與同行老師們交流學習和探討。
一、優化課程內容,突出教學重點
《互換性與技術測量》課時少、內容多、涉及知識面廣,如何在有限的學時既完成理論教學又能完成實驗教學,是許多任課老師感到困惑的問題。按授課計劃的學時,完成課程標準所規定的全部教學內容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優化課程內容、突出教學重點就顯得非常必要。
具體優化調整的情況是:(1)重點講授極限與配合、尺寸公差及檢測、幾何公差及檢測、表面粗糙度及檢測等內容,講清講透,使同學熟練掌握并能較好地應用。(2)關于零件幾何參數公差標注的內容在《機械制圖》里講過,所以在本門課程里,通過展示典型的工程圖樣來達到教學目的,甚至提高教學效果。(3)關于測量基礎知識和零件幾何精度檢測內容不講,由后繼專業一體化教學來完成。(4)關于常用件、標準件公差和結合互換性的內容由教師引導,學生自學完成,同時教師布置相關習題,讓學生自己學習完成。(5)關于尺寸鏈的內容,后繼課程《機械制造基礎》里會講,在這里我們略掉不講。(6)刪減在實踐中應用較少的內容(如最小實體要求等)。這些具體措施既可以解決學時不足的問題,又可以使課程體系更加合理,適應高職教育的需要,同時提高學生工程實踐的能力。
二、關于新舊標準的處理
我國的互換性國家標準正處于更新修改并且逐漸完善的階段,是新舊標準更替交換的過渡時期,現在還有很多企業依然沿用舊標準,所以我們在教學時還不能完全拋開舊標準,否則學生在今后的工作學習中會很不方便。目前出版的多數教材也不能全面體現互換性的最新國家標準,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必須大量查閱資料,新舊標準對比講授,要求同學都要掌握,使同學在以后生產實踐中應用起來得心應手。
三、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學質量
目前本門課的教學經常是教師滿堂灌,累的夠嗆;學生卻越聽越乏味,出現睡覺、玩手機甚至是逃課的現象。另外,由于教學學時所限,教學內容多而抽象,教師往往花大量時間試圖把理論講清講全,結果講的越多,學生越迷茫。根據這些狀況,在教學過程中要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學質量。
1.充分運用信息技術
在講解一些抽象問題和難點問題時,采用多媒體教學會使學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如講公差原則中相關原則的內容時,被測要素、基準要素所遵守的理想邊界和形位公差獲得補償等內容,我們將其做作成動畫進行講解,非常直觀,學生就比較容易理解和接受。同時,建立校園網絡教學平臺,為學生建立了良好的課外學習環境,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2.結合生活實際進行反饋
教學中知識只有經過反饋才能被學生深刻認識和掌握,尤其是利用與生活相關的事例,會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克服同學對教學活動的逆反心理。例如對廣義“軸”和“孔”的理解,單純從概念上很難理解,我們可以從包容面與被包容面、加工尺寸從大到小還是從小到大和測量方式三個方面去講解,學生很容易理解,提高了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3.幫助學生總結那些難記內容
孔軸配合性質如何記憶?我們可以采用圖形記憶方法;軸承公差帶如何記憶?我們可以采用對比記憶方法;形位公差中哪些字母不能作為基準代號?我們用英文單詞記憶法(LOW IQ)。這樣老師才真正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一方面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另一方面愉悅了課堂的學習氣氛,同時促使學生進一步探索、思考更有效的學習方式。
4.減少驗證性、演示性實驗,開設比較性、設計性和綜合性實驗
實驗教學是學生對知識掌握和運用的重要環節,現在不能再是“教師演示一遍、學生比劃一遍”的狀態了,要使學生真正主導實驗。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應減少驗證性、演示性實驗,開設比較性、設計性和綜合性實驗。比如,教師采用開放的形式,只提供實驗所必需的樣件、加工場地和各種計量器具,老師只給出指導性意見,不做具體實驗規劃,由學生開展比較性、設計性和綜合性實驗。
四、將技能證考試相關內容融入課程教學
我們把和《互換性與技術測量》課程相關的技能證考試理論題整理出來,在講授到相關課程內容時融合進去。我們現在已經把《車工》、《數控車工》、《數控銑工》、《鉗工》中相關內容整理完畢,并融入授課內容,從技能證理論考試的及格率上看,效果顯著。
五、綜合考核方式
本門課程目前仍以傳統的閉卷或開卷筆試作為主流的考核方法,但這種傳統的考核方式過于片面,因此,要將開卷、閉卷、實驗、平時表現、作業和出勤等綜合考慮給出期末成績。這樣的考核方式徹底消除這些同學的僥幸心理,學生的整體學習成績大幅提升,學習效果良好。
六、結束語
以上是筆者對本課程教學和教學改革的一些看法和體會,希望能夠和廣大同行一起研究學習。需要指出的是,課程的教學改革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教師必須通過不斷的研究學習來提高自身的素質和專業技術水平,持續推進教學改革實踐,才能使課堂變得生動活潑,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高漲,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設計能力才能得以增強和提高。
參考文獻:
[1]周兆元,互換性與技術測量基礎(第3版)[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1.
[2]趙學海.《互換性與技術測量》課程的教改探究與實踐[J].裝備制造技術,2012(4):193-194.
[3]王伯平.互換性與測量技術基礎[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
[4]李秋平,姚偉江.互換性與技術測量實驗教學改革探索[J].機械工程師,2012,(6):28-29.
作者簡介:
金鳳鳴(1978-),男,遼寧新民人,遼寧裝備制造職業技術學院機械工程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數控技術與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