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冠義 陳永波 王玉瑞 方川西
古語稱“桃三、杏四、梨五年”不僅表現了果農的思想狀態,同時也表現了果樹管理的現狀。但是老思想老技術所導致的后果是果樹形成經濟產量晚、果農經濟收入低。在果業轉型的新時期土地及土壤肥力的有效利用是果樹栽培過程中獲得最佳效益的重要因素。
1 果樹栽植技術現狀及存在問題
1.1 果樹苗木質量參差不齊
主要是苗木小,有的苗木甚至是半成品苗、三檔苗,果農購買苗木定植后,第一個重要的任務是長樹渡過童期才能形成一定的畝枝量達到結果的要求;此外不注重苗期整形,果農購買的是無分枝苗木,定植后需先從事本應該在苗圃就能操作的技術措施,不僅造成時間上的浪費還使經濟效益形成延后。
1.2 果樹定植模式老化
主要體現在平地挖定植穴或定植溝,而缺乏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措施,并未實現增施一定數量有機肥與深埋植物秸稈的技術要求,難以形成果樹生長所需的水肥氣熱綜合條件。
1.3 幼樹管理粗放
常規農作物是一年一季或多季,而果樹壽命一般30年左右,有的果農在思想上有等樹長大了再去管的錯誤想法,造成樹體雜亂無章,既增加了管理難度,也增加了管理成本。
2 果樹栽前土壤秸稈壓青技術應用
肥水氣熱是果樹栽植時土壤的綜合肥力,只有增強土壤的綜合肥力果樹才能生長良好,怎樣才能提高土壤的肥力呢?根據目前果樹栽培實際中改良土壤的困難和不足,建議采取秸稈壓青技術比較實用,微生物通過有機質的分解才會產生土壤的氣熱。就是說如果在已選定果園的建園區域,可提前一年時間種植產秸稈量大的農作物,例如玉米,但目的并不是為了收獲玉米(當然視情況而定),而是采取壓青技術將秸稈全部機械化粉碎后實現秸稈還田,這樣一年兩次壓青后再行果樹栽培,土壤肥力會有較大提高。若有條件采取回收各類農作物的秸稈回填果園地效果就會更好。
3 果樹栽培大苗緩植技術
3.1 果樹大苗培育
將購買的平常果苗(一般單桿)集約培育成所需大苗(形成分枝)是節約時間、節約土地、節約成本、早形成產量的一項技術措施。舉例說如果發展20畝果園,確定的株行距為1米×4米,那么畝栽166株,20畝共栽3320株。如果按0.4米×0.5米株行距將所購常規苗木預培養,大約需要1畝地。然后對果樹苗木按照大苗的規范進行管理,達到移出定植后的2~3年內形成經濟產量,這樣可比原來常規的定植模式提前1~2年形成產量。
3.2 果樹大苗定植
經過集約化的苗木管理,苗木都帶有分枝,能完成常規苗直接定植后所不能完成的任務,大苗稍一整形就能結果。同時通過土壤改良培肥地力的要求最終完成秸稈壓青及回填,并應用起高畦面的定植技術,此時再將大苗按照原來規劃的株行距要求進行栽培,再經過精細化的果園管理實現果樹的早果、豐產、優質。
4 果樹起壟栽培技術
起壟栽培實質是果樹的起高畦面栽培,也是提高肥力的技術措施,無論是沙地還是黏地、鹽堿地效果都非常好。舉例說如果果樹的行距是4米,那么壟距就是4米,不過這個高壟(畦面)的寬度是2米,高度是0.2~0.4米,而畦面正下方就是開挖的定植溝,高畦在溝上方,溝內是秸稈及有機肥、生物菌肥回填的地方。為了澆水方便高畦面的兩個邊緣起小壟,澆水通道為高畦面。而相鄰畦面與畦面間的2米寬溝底可種植鼠茅草,起到保水保肥的作用。
5 果樹栽植技術的互補與配套
只要購買到好常規苗就能豐產、只要多用肥就能豐收、只要搞好冬剪就能多結果的說法都是片面的,不科學的。帶分枝大苗、培肥地力后的起高畦栽培,合理夏剪到位的整形,精細化的花果管理等技術的配套才是果樹豐產高效的必走之路,任何投機取巧走捷徑的做法都是錯誤的。就像灌溉技術中用一次滴灌代替常規意義上的一次大水漫灌是不行的一樣,雖然滴灌技術比大水漫灌技術先進,但滴灌要用滴灌的相關配套技術才行。果樹的配套栽培過程中最重要的是開好頭,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那就是果樹栽培時怎樣通過秸稈壓青和大苗緩植來取得一個好的果樹生長開端更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