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晶
摘 要: 文章首先分析職業素質教育的開展現狀,以問卷調查結果為例進行介紹。其次重點探討基于職業素質提升前提下開展英語教學模式構建的有效方法,整理出一些教學方法,幫助明確模式構建的思路與理論依據,促進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穩定提升。
關鍵詞: 職業素質 職業英語 教學模式
一、職業素質教育的調查及分析
1.職業素質教育問卷調查
英語教學是以實際用途為主要方向進行的,開展階段更要注意對職業素質的提升,觀察在基層中是否存在會影響到學生理解程度的因素,采取解決控制措施。學生職業素質的提升,需要教師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解決在教學階段遇到的問題。教育現狀調查采取問卷的方法,所確定的教學形式更具有可行性。在所調查的150名學生中,共有145名積極配個,部分學生接受采訪表達個人觀點。
2.調查結果分析
統計調查結果時發現,共有69.8%的學生認為在英語學科中引入職業素質是十分必要的,能夠在課堂中積極配合老師,更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剩余學生則認為學習能力的提升與理論知識學習有必然聯系,對職業素質的了解比較少,自然重視程度因此而降低。這一調查結果反映了教學任務開展現狀,以及職業英語教學中所面臨的難題,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情況容易受到大環境影響,英語作為語言學科開展教學任務時,要以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為目標,不斷豐富教學內容,引入現實教學案例,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后,才能更好地投入工作崗位中,就業階段也自身競爭能力也會有很大的提升。
二、職業英語教學模式的構建
1.構建職業英語教學模式的依據
構建職業英語教學體系要嚴格按照教學大綱進行,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合理的目標在實現階段能使學生充分了解到自身不足之處,并在接下來的學習中加以改正。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筆試能力雖然強,但實際應用能力并不強,造成英語教學長時間停留在理論階段,難以解決學生就業階段應用問題。構建職業英語教育體系要針對學生理解程度上存在的不足之處進行,觀察教學計劃開展所遇到的阻礙影響,以教育部門出臺的教學要求為依據進行,引導學生注重個人職業素質的提升。學校教育是培養相關能力的殿堂,只有在課程設置、學科內容、評估體系上突出綜合素質與能力的全面培養,追求教育對象——人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以及個人和社會(職業)的共同發展,破除“一卷定終身”的應試教育,才能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能適應專業技術要求的“職業人”。
2.構建職業英語教學模式的思路
職業英語教學任務開展階段,教師要有明確的思路與目標,首先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再進行接下來的教學方法優化,學生主動學習才能夠快速提升職業素質,將在校期間學到的知識真正應用在使用環節中。思路確定要充分考慮教學現狀,并對教學計劃開展創造適合的環境,將提升人才的綜合能力與社會競爭力作為前提進行。職業素質還體現在學生的責任感方面,要準確地判斷基層中所存在的不合理內容,并加強解決處理,實現全面教學計劃,為接下來所進行的教學模式創新打下基礎,使學生充分認識到提升職業素質的重要意義。職業英語教學在此構架之下,首先應以崗位需求為主線開發和構建教學內容體系,以培養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側重職場環境下的語言交際能力;同時,也要融入、滲透對職業核心能力的養成教育,促使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獲得職業核心能力的提升。
3.基于職業素質的職業英語教學模式
SPA教學模式,即聽說領先、職業導向、能力貫穿。以職業和社會的需求為依據,選取與學生學習、生活及職場環境密切相關的教學材料,注重英語實際應用能力,特別是用英語處理與未來職業相關的業務能力的培養,加強職業性與實用性的有機結合,以語言的能力項目劃分訓練模塊,由淺入深,將語言技能與職場英語貫穿其中,突出英語聽說技能的訓練,引導學生完成在日常環境與職場環境下用英語交際的簡單模仿—完全套用—自主創新過程;通過學生積極參與以能力為導向、以工作任務為驅動的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相結合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通過學生在多樣化的英語語言實踐活動中體驗成功,享受發現的樂趣,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并了解世界文化差異,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提高審美情趣;通過結合各專業的教學內容,培養職業道德素養、敬業精神和愛國情操,增強社會責任感。總之,在SPA教學模式中,教學內容要結合專業、滲透職業素質的養成,教學方法要多元化、多途徑,教學目標要側重培養學生職場英語交際能力,以及外語學習、自主學習、自主交際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等職業核心能力,為提升就業競爭力及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必要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侯煒征.高職高專院校職業英語任務型教學模式的構建[J].襄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