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茂磊
摘 要: 初中語文教學中,探究性教學模式十分普遍,同時是極其重要的。探究性教學有利于鍛煉學生敏銳的思維力,并在文學方面深入培養學生。本文結合課文實例從探究性教學概念、模式及教學實效等方面展開闡述。
關鍵詞: 初中語文 探究性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運用
探究性教學模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是十分普遍而重要的。初中學生剛從小學畢業,有一定的能力和語文素養,并且擁有比較簡單的探究能力,同時,初中生的年齡一般為13~15歲,正處于青春懵懂時期,喜歡表達,充滿好奇,善于思考,傳統“教—接”的教學模式顯然滿足不了他們的求知欲,教師急需一種啟發式、探究式的發散教學方式,讓學生充分思考、研究和分享、交流自己的觀點,筆者將深入分析探究性教學模式的根本含義,為教師運用探究性教學模式提供一定幫助。
一、探究性教學模式含義
探究性教學模式與啟發性教學模式存在很大聯系,相比而言,探究性教學模式更適合初中語文教學。探究性教學模式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對一個知識點或問題進行探討,并在合作交流中分享成果、思想碰撞的過程[1]。其中強調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提倡自己思考問題,對探究這個問題或知識點過程中遇到的其他障礙,由學生通過各種渠道解決,并以小組合作學習形式完成,最終實現學生學習知識點的工具性目標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善于思考的人文性目標。
二、探究性教學模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新課標提倡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然而我國現今初中語文教學中,許多教師為了完成形式而只做形式,調查顯示,這一部分教師的這種行為更多的是出于無奈,由于無法真正把探究性教學中的“自主、探究、合作”理念運用到實際教學當中,不了解探究性教學的最根本含義,導致過分追求形式,淡化知識。根據筆者研究,探究性教學模式在教學中的運用包括四個環節,每個環節都有必須注意的要點,詳細如下。
(一)創設學習情境,啟發思考。
教師教授知識時都有一定的導入內容,運用探究性教學模式時同樣如此,創設學習情境在探究性教學模式中占有重要地位。當教師確定了一個探究點或一個知識點時,開展探究前必須做大量啟發鋪墊,創設有效的學習情境,提出若干具有啟發性的問題,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有想要表達自己觀點的欲望,這樣才能在教師提出最終探究點時,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專心探究問題,達到預期效果。
如《女媧造人》中,以“同學們,知道人都是從哪里來的嗎?”導入課文,學生會答出各種各樣的答案,教師再接著問:“為什么,有什么依據呢?”此時學生的思維已經一步步打開,比較活躍,同時對探究問題的答案有了濃厚的興趣,為接下來的探究環節做了充分鋪墊。
(二)自主(或小組)探究。
這是整個探究性教學的中心部分,是實現探究性教學目標最關鍵的部分[2]。有了上一個環節的充分鋪墊后,學生對探究點已經有自己的一些想法與觀點,這個時候,教師采取小組合作交流形式,讓學生在小組討論中表達自己的思想,并和其他同學的思想做交流分享,并碰撞、借鑒和達成較全面一致的結果。應當注意的是,這個環節中看似是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主要是學生活動,其實,教師在這個環節中的引導地位十分重要,面對學生各樣的發散性思維,以及多元理解,教師要及時做出引導,讓學生探究的點都是有意義的,同時,對處于思維瓶頸的學生及時點撥,這樣對學生的探究性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如《“諾曼底”號遇難記》教學中,教師在學生對文本有一定了解后提一個問題:“哈爾威船長在沉沒之前,就沒想辦法救出自己嗎?”然后把全班分成8個小組,每組6人,小組內思考交流5分鐘,然后全班交流、討論。用這樣的探究方法讓學生分析哈爾威船長的英雄形象。最后進一步討論,為什么船舶出現事故遇險要定下船長最后一個下船的“行規”。并結合泰坦尼克號的悲壯故事,讓學生多角度、多視角展開論述。這樣通過一篇文章的學習,學生對什么是責任有了進一步認識。
(三)交流分享。
給學生充分交流時間和空間以后,就是學生交流分享環節了,可以說這是學生探究思考和在小組中交流分享的最直接動力,教師在這個環節中除了做到公平公正,讓每個希望發言的學生都有機會外,更應該注意對學生發表的觀點做一定的信息處理,既鼓勵多元理解,多種觀點,又注意多元有界,不可盲目同意和肯定學生的觀點,注意主體思想與輔助思想的關系,這是語文教學不同于其他學科的重要方面。當然,這對教師的教學水平有較高要求,但都基于教師對文本的理解程度,為此,教師上課之前除了對教學中可能遇到的問題進行充分預設外,更要鉆研教材,深入教材,理解分析教材,面對學生一些出乎預料的回答才能處理得當。
關于分享的探究性做法,各老師都有自己的看家法寶。我在語文課上的分享堅持了很久。根據語文教研員的推薦,我校開展每周一次閱讀課。根據所學主題板塊,每周閱讀課前都有同學分享自己的讀后感。或人生,或理想,或哲思,或小品,暢所欲言,每一個循環下來,學生的文學素養大大提高。
(四)評價總結。
探究性教學的最終成果除了在交流分享環節中體現,更具升華性的效果是在最后的評價總結環節,這個環節教師可以采用學生自己評價總結的方式,也可以由教師自己總結,具體應該選擇哪一個應當由探究的知識點分辨[3]。這個環節是許多教師容易忽略的,其實縱觀探究性教學的整個流程,這個環節起到拍案定點的作用,好像一句寫得十分優美的話,因為沒有句號而變得毫無意義。將學生這一次探究過程中的優點、缺點、知識、語言表達等都納入評價范圍,多角度對學生的活動進行評價,全方面促進學生素質發展;對探究出的知識進行整體總結,加深學生印象,真正落實語文學科知識目標。
三、總結
從以上分析不難看出,探究性教學的重點在于“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激勵學生主動學,讓學生充分表達對知識點的理解,鼓勵學生理解多元化,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教師適時點撥引導,把握整個探究思維中的正確主導方向,以實現“主導-主體相結合”的探究性教學模式基本點,最終更好地促進學生知識能力與情感態度價值觀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曼.淺談初中語文探究式教學模式[J].新課程學習:中,2011(11).
[2]周躍進.談“小組合作自主探究”模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版,2014(4):50-50.
[3]李云飛.淺談探究性學習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軟件:教學,2013(12):3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