諶麗容
摘 要: 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質量反映出職業教育在社會經濟發展和服務中占有多高地位,多元化評價對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能起到引導的作用。本文從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質量評價的現狀、多元化評價的機制、多元化評價的意義、評價的內容入手進行闡述。
關鍵詞: “3+2”中高職銜接 多元化評價 人才培養
中高職銜接指中等職業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在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師資隊伍、資源整合等方面銜接并協調發展,共同培養適合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產業轉型逐漸升級的技能型特別是高端技能型人才。中高職銜接是二十一世紀職業教育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同時是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新要求。
中高職銜接的模式主要有:“3+2”分段制、“3+3”分段制、五年一貫制中高職銜接模式。即學生在完成3年中等職業教育的基礎上再接受2年或3年高職教育,畢業后發給相應的中職、高職文憑和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
由于中高職銜接涉及的內容多樣化、復雜化,下面僅對在中高職銜接過程中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方面進行探討。
一、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質量的現狀
二十一世紀,職業教育發展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歷史時期。如今,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已進入中級階段。以我校中高職銜接數控技術專業調研的結果分析了解到,在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從湖南省開設的數控技術專業的中職學校的情況看,專業建設水平相差較大,第一梯隊的為長沙、株洲的職業中專等。第二梯隊的為常德、衡陽職業學校等。其他如永州、邵陽、湘西、懷化等大多屬于第三梯隊。具體表現為:
1.人才培養目標不明晰
從所調研的中職學校數控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分析看,大多存在人才規格定位不準,培養目標不明晰現象。一些中職學校開設的課程與高職開設的課程基本相似,看起來大而全,卻側重實踐技能而忽視理論基礎知識,老師期望值過高,而沒想到對一個中職學生來講,兩年的在校培養應該朝著掌握基本技能的方向努力。
2.師資力量薄弱
中職數控技術專業師資力量普遍薄弱,很多學校師生比根本就沒有達標,有所學校可以說沒有一個專業老師,所有學校都全部委托給一所企業進行培養,學校淪為招生收費。同時高職稱、高水平的名師、大師稀缺,沒有高水平的專業建設帶頭人,老師專業能力、技術更新緩慢,科研能力較弱。
3.設施設備欠缺
很多縣級中職學校由于辦學經費緊張,故在專業后期建設過程中教學設備、設施陳舊、短缺現象嚴重,無法滿足專業教學的需要。
4.教學與考試評價脫節
現階段中職階段的教學與考試內容與行業、企業社會需求和就業目標要求脫節,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質量的評價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
以上問題已成為制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主要因素,也是影響發展職業教育的突出障礙。制定與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目標相適應的教學評價體系,實現中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合理銜接已迫在眉睫。
二、多元化評價機制
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還處在探索階段,其人才培養質量的評價需要多方面信息反饋。引入第三方評價,實現評價主體多元化。
1.評價主體
企業:企業是最能反映學校培養的學生能否適應職業崗位要求,專業是否對口。從調研的情況看:不同企業對學生的要求各不相同,但歸納起來企業需要的是高技能、高素質的人才,更看重學生的綜合能力和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以及發展潛質和吃苦耐勞的精神。
家長:家長對學校的教學管理、后勤服務質量、教師對學生的關心愛護程度、學生畢業后的薪資更關注。
學生:學生對教師的授課方式、教師的專業知識水平、學校的教學環境、教風就業服務等更有說服力。
教師:教師對學校的教學、管理質量、薪資、工作環境的滿意度、對學生成長關注度對學校發展起著關鍵的作用。
社會:社會對專業的認可度,對畢業生的整體素質和就業方面、對學校的滿意度同樣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學校:對教師的教學能力、專業建設、科研建設、社會服務能力、學生思想品德的滿意程度息息相關。
組建一個由上述企業、家長、學生、學校、社共同參與的專業教學質量監控組織,對學生的職業能力、綜合素質;以學生對學校、教師的滿意度;用人單位對專業的認可度、畢業生的就業率作為評價標準,做到評價主體多元化。
2.評價內容
按照行業通用規范和要求,對照國家或機械加工行業職業標準,以及職業資格證要求,開展專業技能綜合考核。如我校數控技術專業的學生除了要參加學校的正規考試外,還要鼓勵學生參加國家組織的技能等級考試和相關專業的執業資格考試。中職學生要達到初、中級職業技能水平;高職學生要達到中級、高級職業技術水平。學生除了技能水平達標外,對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素養、文化素養、安全保密、產品創新等方面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
(1)專業理論課程考核
為了更確切地反映學生掌握知識點的程度,學生在不同階段以課程標準為依據,采取過程考評與期末考評相結合的綜合評定方法。
(2)實訓教學考核
以我校特有的軍工產品為載體,以學生完成的產品為成果展示,采用筆試、口試、操作、作品、效果等方式,學生互評與教師評價相結合、過程考核與結果考核相結合、理論與專業技能相結合,以學生職業知識、技能與素養考察為重點的形成性評價。
(3)頂崗實習考核
采用雙導師制度,對學生在整個實習階段的遵守企業組織紀律、行為舉止規范(著裝、禮儀、談吐、尊長)、工作任務完成情況、實訓、實習報告等,以企業實習指導老師、企業主管和實習帶隊老師為主、以學生自評為輔地進行表現性評價。系部考核與企業鑒定雙管齊下,最后將評價結果整理歸檔由教務處保管。
3.評價方法
評價方法主要體現在評價標準、評價主體和評價過程三個方面實現開放化。評價標準要立足社會需求,做到課程標準與職業資格標準的接軌,實現課程標準與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協調。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過程全面考核學生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職業素養等。考評項目分為出勤率、勞動紀律、工作態度、團隊合作能力、方案設計能力;做到教中學、學中做任務完成情況匯報等方式,形成新的考評體系。
三、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標準
中高職銜接屬于兩個不同的階段和層次,在中高職教育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標準和評價主體的銜接上,專業教學質量監控組織對人才培養質量的評價需要明確各階段的培養目標(含知識、技能、職業素養),以能力為核心、以職業資格標準為紐帶共同協商制定校內、校外及理論和實踐兩個階段對應的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標準,并在銜接學校內按標準執行。同時對評價結果作為中職階段升為高職階段的考核基礎。
四、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質量評價的意義
1.可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的客觀、真實性
高職學校現階段人才培養質量評價主要是以職業技能抽考、畢業設計抽考為主;中職學校則以文化基礎課抽考為主。這些評價只局限在學校、學生、教師和有關教育的直管部門之間,不能反映社會需求和企業、行業對畢業生的評價,具有片面性和單一性。而采用多元化評價(即政府、行業、企業,社會、家長共同參與)則可真實、客觀地反映人才培養質量。
2.可保證人才培養質量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
隨著我國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加快,智能制造嶄露頭角。其中湖南省有18個項目列入國家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科技重大專項,五個項目列入國家智能制造裝備發展重大專項,這些項目將引領著我省裝備制造業的未來。新形勢對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采用多元化評價可及時掌握行業、企業、社會對中高職職業院校所需專業人才、就業人員的需求,適應社會發展,提高畢業生適應新的經濟發展能力,促進職業學校教學質量進一步提高。
多元化評價改變了以往的傳統評價模式,它能綜合反映出中高職銜接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質量是否具有辦學特色,是否滿足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在服務方向、專業結構設置、課程設置等方面起著關鍵性作用。
參考文獻:
[1]崔相謙.院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探析[J].硅谷,2009(1).
[2]劉曉敏.高職教育教學評價的現狀問題及對策的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1(2).
[3]王艷.高職教學質量監控:第三方評價機制初探[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20).
基金項目:湖南省高等學校科學研究項目(13C328),湖南省職業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ZJB201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