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瑞原
水覆蓋在地球上,彌漫在天空中,充斥在細胞里。水,無處不在,然而卻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簡單,要問水為何物,也并不是用幾句話所能夠描述清楚的。
水是由氫和氧兩種元素組成的,這已被人們所共知。但人們對水的認識和認知也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在我國,最早的水是以元素的面貌出現在人們心目中的。遠古時代,我國樸素的元素論“五行說”便開始萌芽,到戰國時期“五行說”有了成文的記載: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把水放在五行之首,說明在古代人的認識中,水是被作為一種元素看待的。
水作為一種物質極為客觀地存在于這個世界上,不但得到了廣泛應用,也被人們賦予了許許多多的文化內涵,打上了文化的烙印,其中最著名的莫過于老子的“上善若水”。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就是說,最高尚的品德像水一樣,這就把水人格化了,并推崇到無以復加的高度。“上善若水”所體現的是老子的人生態度,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特有的為人處世的原則和方法。后來,還有人把水總結為“七善”:一曰守拙。水乃萬物之源,論功勛當得起頌辭千篇、豐碑萬座,炫耀的資本不可謂不厚。可它卻始終保持一種平常心態,不僅不張揚,反而“和其光,同其塵”,哪兒低往哪兒流,甚至愈深邃愈安靜。此等寧靜和達觀,是很多人難以企及的;二曰齊心。水的凝聚力極強,一旦融為一體,就榮辱與共,生死相依,朝著共同的方向義無反顧地前進。因其團結一心,便威力無比,匯聚而成江海,蕩今滌古,激濁揚清;三曰堅忍。水至柔,卻柔而有骨,信念執著追求不懈,尤其是水滴石穿的毅力不能不令人肅然起敬;四曰博大。水最有愛心,最具包容性、滲透力、親和力,它通達而廣濟天下,奉獻而不圖回報;五曰靈活。水不拘束、不呆板、不僵化、不偏執,有時細膩,有時粗獷,有時嫵媚,有時奔放,故曰“水無常形”;六曰透明。雖然也有渾水、污水、濁水甚至臭水,但渾者、污者、濁者、臭者非水,水本身是清澈、透明的。它無顏無色、晶瑩剔透,它無欲無求、堂堂正正;七曰公平。水不汲汲于富貴,不于貧賤,不管置于何種容器,均一視同仁,而且器歪水不歪,物斜水不斜,是謂“水平”。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每一個人都受水的恩澤,是水滋潤我們成長,那么,我們除了感謝水之外,更應當以水為榜樣,行為像水那樣善于自處而甘居下地;心地像水那樣善于容納百川而深沉淵默;說話像水那樣準平有信;為政像水那樣公正平衡;做事像水那樣無所不及;行動像水那樣擇機而動。然后再加上水所具有的處下、不爭的高尚品質,就會最大限度地避免禍患,把生活裝扮的更加絢麗,把人生塑造的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