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青松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土地整理可持續發展的內涵及重要性,再結合重慶市自身的實際情況來研究重慶市土地整理可持續發展評價。
關鍵詞;重慶市;土地整理;可持續發展
一、土地整理可持續發展概述
1.1土地整理可持續發展的內涵。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地區內,根據城市規劃或土地利用規劃的目標及途徑,運用經濟、行政和技術等不同手段來綜合整治或調整土地利用狀況,進而提高生活水平、改善生態環境及促進土地生產等。結合本地區的社會、生態、經濟等條件,以資源環境代價最小化為前提,將經濟效益發展為最大化的方式便是土地整理可持續發展的內涵,更好地推動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保護國土資源環境。
1.2土地整理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土地整理可持續發展增加了耕地面積,我國在90年代進行農村地區的綜合整治,積極開展基本農田整理及建設,以建設促保護,有效地改善了生態環境結構,推動了土地整理可持續發展的進程。同時,提升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以基本農田整理為基礎點進行土地開發項目及投資項目,促使農田發展為高產穩定農田,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能力,將農業規模化和產業化。通過土地開發整理使農業用地的布局更加合理,改善了農業用地的整體結構。由上述可知,土地整理可持續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土地整理可持續發展評價的重要性
構建土地整理可持續發展評價可以保證土地整理的可持續發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土地整理可持續發展評價有利于真實地反應整理區的實際情況,為土地整理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數據,從而提高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效益。同時,減少整理工程會帶來的不必要的損失及風險,降低不確定因素對于土地整理的影響,保證可以獲得相對應的經濟增長,對于資源進行合理地利用。充分了解自身整理區的發展階段及資源利用率,再結合自身情況制定科學且合理的土地整理可持續發展計劃。
三、重慶市土地整理可持續發展評價現狀
3.1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評價的指標體系。評價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時,應通過遵守構建指標體系的原則來真實地反映出重慶市的土地資源總體利用水平,其原則包括科學性原則、全面性與獨立性相結合、動態性原則以及可操作性原則。目前來看,重慶市的經濟相對屬于落后的區域,所以在可持續發展的戰略中的關鍵點便是脫貧,從而實現經濟上的可持續性增長。正因如此,經濟持續性指標在土地資源可持續性利用評價指標體系中占有較大的比重,有著比較重要的權重地位。根據重慶市自身的情況及指標數據等因素,以構建指標體系的原則為基礎,再加上對于傅伯杰等學者的指標體系的借鑒,通過29個單項指標構成了重慶市的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評價指標體系。
3.2重慶市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評價模型。首先,確定指標的標志值,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評價指標的標志值在現階段的資源利用中,關于土地資源的各項指標都可以達到合理值。但由于區域不同,社會自然和經濟水平等條件不同導致各個指標的標志值間有著較大的差別。因此,應根據重慶市的實際情況,再加上參考國際標準及我國的小康社會指標來確定標志值。其次,確定指標權重,主要是通過層次分析法來確定指標的權重,將重慶市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系統劃分為方案層、目標層、準則層共三個層次,再建立判斷矩陣,從而運用合成計算得出各項指標權重。最后,設立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評價的判斷標準對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整體進行綜合評價模型。
四、基于可持續發展的土地整理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4.1土地整理的評價方法及應用。根據土地整理的內涵,運用層次分析法來分析和評價土地整理的構成因素,遵守系統性、合理性、科學性、可操作性等多原則,進—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及擴大耕地面積,改善整體的生態環境,進而維護社會的整體和諧。確定評價指標的權重,得出各項指標對于土地整理的影響程度,運用特爾斐法和層次分析法相結合的方式得出各項指標的權重。建立單因子評價模型,綜合評價每一個指標的單因子。通過加權指數和法得到評價指標的綜合指數值,從而進行整體評價。
4.2土地整理可持續發展評價體系的原則。第一,科學性原則,制定評價體系的基本原則,真實地反映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及土地整理的效益,保證評價體系的完整性及代表性,從而表現出土地整理生態環境的實際狀況。第二,系統性原則,將整個整理區視為獨立且緊密聯系的環境系統,依照自身的系統特征及整體的構成因素來建立土地整理評價體系。第三,動態性原則,在生態環境保護和利用時要考慮到未來的土地整理情況和人口增加及城鎮建設的客觀因素,在動態的發展中保持著可持續的利用。第四,可操作性,所建立的實施指標要方便操作,并且切實可行,其內容較為理解和簡單明了,可以根據整理區的社會經濟條件等實際情況進行靈活且合理的調整。
4.3土地整理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土地整理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可以以鄉鎮行政區選擇典型的樣區進行采樣和取樣,總結土地整理可持續發展的整體影響因素,著重調查限制因素及投資規模等,收集相關資料進行分類和整理。不同地區之間的資源環境也大相徑庭,并且在發展階段各地區的發展水平也不一樣,可持續發展的內涵也有所不同,所以進行土地整理可持續發展評價的指標也不是相同的。
4.4重慶市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綜合評價。主要因為受到了1997年重慶市的直轄及亞洲金融危機等國內外的經濟環境的影響,重慶市的土地資源可持續性經歷了緩慢的增長過程,同時,重慶市土地資源環境保護也經歷了一個曲折的發展階段,但總體上還是處于增長的狀態。重慶市的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評價指標是呈波浪式的發展趨勢,人口的增加和農業土地的減少都影響了重慶市的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發展。目前來看,重慶市的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率還是比較低的狀態,距離真正實現整體的土地資源可持續發展仍需一段時間,但可以看出目前已取得了快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