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晶
摘要:本文根據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出現的教師閱讀教學重知識、技能目標,輕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閱讀教學過程模式化,閱讀教學評價單一化問題提出以下幾點策略,教師閱讀教學重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設計閱讀情境,閱讀問題,閱讀活動,閱讀練習優化教學過程;完善閱讀教學評價。
關鍵詞:人文素養;閱讀教學;教學目標;教學評價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人文素養的缺失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人文素養的缺失問題引起了許多教育專家和一線教師們的關注,同時也取得了不少成就,但仍然存在著以下幾方面問題。
(一)閱讀教學目標工具化
小學語文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容易偏重知識、技能目標,而忽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很多教師認為學生預習時讀幾遍文章就能體會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教學重點放在文章的修辭和標點符號的講解訓練上,因此,小學語文閱讀課出現教師滔滔不絕地講授閱讀知識,學生機械地記知識點和閱讀題技巧的現狀。教師忽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重要作用,以學生對課文朗讀、背誦的情況作為衡量教學目標的實現標準。如小學一年級閱讀教學時,學生在讀了幾遍課文后,課文讀通順了,教師就教學生寫字,教學生怎么把故事背過,學習過程枯燥乏味,學生難以體會童話、寓言、故事中蘊含的美好感情,更不用說表達對故事中人物的感受和想法了。語文課程是一門含有豐富人文內涵的科目,教師應該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制定教學目標時突出人文性,強調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作用。
(二)閱讀教學過程模式化
傳統閱讀課堂中存在著教師以基本技能訓練為主,采用分析課文和提問的方式進行教學,就是人們說的“滿堂問”和“滿堂灌”現象。閱讀教學中所有課文講授都是同一個模式,根據課文的時代背景和作者介紹、課文段落大意、文章主題思想和寫作特色的套路逐段分析課文,老師把課文講得支離破碎,學生缺乏對閱讀文章的整體認識。“滿堂問”“滿堂灌”的課堂學生所接受的僅僅是文本所給予的陳述性的知識和機械的訓練,內容枯燥,課堂死氣沉沉,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缺乏必要的語言實踐。著名教育家尚敬友說:一知識由兩個層次組成,浮在上面的是‘信息,它能為你所用,而不能沁人心脾;浮在下面的是‘文化,它沉淀而為你的修養、思想、觀念。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人文素養的策略
語文閱讀與人文素養的提高有一種天然的聯系。《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關于閱讀教學實施建議中提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蒙,受到審美樂趣,教師應加強對學生的閱讀實踐,不應以模式化的解讀來代替學生的體驗和思考。”
(一)閱讀教學目標“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關于閱讀教學各個學段的目標和內容中,在第一學段目標中,第4條這樣表述:。閱讀淺顯的童話、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人交流”,第二學段中“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第三學段“說出自己的喜愛、憎惡、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被A教育課程改革在目標上加強了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使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成為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內容,而不是外加的附加任務。
(二)優化閱讀教學過程
1、設計閱讀情景,激發閱讀興趣。著名兒童教育家葉圣陶先生對教學有一句經典的話“教是為了不教”,要達到這個目的,關鍵在于使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學生只有對閱讀內容感興趣,才會由被動變為主動。教師可以通過創設閱讀情景,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變被動為主動,使學生成為閱讀學習的主體;還可以使用教學藝術,通過形象化的語言或其他手段創設一種適合教學的特定氛圍,使小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更真切地感受文章所要表達的真情實感。
2、設計閱讀問題,營造人文氛圍。閱讀是小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并不代表閱讀教學不需要教師的參與,而是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抓住文章重難點,結合小學生生活實際,找出貫穿全文的問題,引導小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閱讀課文。
(三)完善閱讀教學評價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評價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茖W的閱讀教學評價體系是激發小學生閱讀興趣,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形成小學生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保障。在閱讀教學評價中,首先應堅持育人原則,關注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將人文性評價貫穿閱讀教學的各個環節。
1、評價內容育人化。教師應注重評價內容的育人化,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教師應考慮到每個學生的閱讀發展水平不同,對文章感興趣的點也不同,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評價學生的閱讀感受,不用標準答案禁錮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重視情感的熏陶感染。
2、評價方式多樣化。教師加強發展性評價,注意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同時強調個體內差異評價。小學閱讀教學評價方式除了紙筆測驗以外,還有閱讀課的成長記錄,如觀察閱讀課的行為和狀態、閱讀課的討論、平時作業等等。結語:隨著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深化,“人文素養”這—命題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很多教師和學者都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取得了不少成就,但是仍存在許多問題,針對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我提出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人文素養的策略:實現閱讀教學目標“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優化閱讀教學過程,使閱讀課堂充滿人文氛圍,完善閱讀教學評價,全面促進學生發展。由于小學生具有依賴性和向師性的特點,小學教師在課堂閱讀教學更應該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和健全人格和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