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艷芬
?
構建積分量化考核模式的學生德育評價體系
單艷芬
隨著學生涉及的社會信息越來越多,自身對于公平、公正、公開的自我追求越來越高。如果達不到這種“追求”,班級管理工作中難免不出現“師生對立”、“家校對立”局面。那么,如何才能實現學生的“追求”呢?“積分量化考核”這一新型學生德育評價體系,正好可以達到學生對班級管理的要求。
積分量化 評價體系 構建
高職校的班主任進行班級管理時,如果一味地按照學校的《學生操行考核細則》進行機械式操作,不能很好地實現“鼓勵先進、減少違紀”目的,也難以使學生感覺到我們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的公平、公正、公開。這種學生的感覺造成了班級管理工作難以很好地開展,甚至有時會發展成“師生對立”、“家校對立”局面。
那么,如何破解這一難題?作者在研究企業員工量化積分制度的基礎上,探索在班級管理中實現積分量化考核,力圖構建出一套公平、公正、公開的新型學生德育評價體系。
積分制管理是由著名企業家、學者李榮先生創建,其所創建的企業于2003年開始試行積分制管理,2011年被中國管理科學院選定為“2011年度管理創新項目”。目前,這套全新的管理方法被馬來西亞企業界所引進,并在馬來西亞廣告行業和中小企業全面推廣。
關于積分制管理含義,簡單地說,就是用積分對員工的能力和綜合表現進行全方位量化考核。積分制管理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指把積分用于對客戶的管理,另一個是指把積分制度用于對員工的管理,使用積分來衡量人的自我價值,反映和考核人的綜合表現,然后再把各種福利及物質待遇與積分掛鉤,積分高的員工可以得到更多的福利待遇,甚至解決將來的歸屬,從而達到激勵人的主觀能動性,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的目的[1]。積分量化考核制度,是將工作中涉及到的各個要素進行分類、歸納,得到具體的要素,再進行積分設計、修正,秉公平、公開、公正原則、賞罰分明,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增強企業活力,提高生產率,形成公司的人事考核制度。積分量化考核就是依據積分量化考核制度進行員工的人事考核過程。
積分量化考核模式,不但在企業員工評價中得到了大力應用,也在學校管理方面得到了廣泛應用,但在具體的班級管理中的應用比較少。在班級學生德育評價中,我們認為“積分量化考核”,就是依據學校的各項管理制度,結合班級日常事務工作,融入自己的班級特色,通過“積分”的形式進行量化考核學生行為規范。
(一)評價體系中的要素
學生在學校的基本活動為:學習、基本勞動、各項活動、紀律等。本文研究是對學生的德育評價體系,所以研究范圍不包括學習,即涵蓋勞動、紀律、活動。班級的勞動是按照不同時間,學生間輪流完成的,那么在不進行勞動時也需要做好一定的考核。我們把勞動、環境保潔等一并歸納到衛生類。因此,積分量化考核項目的子項目包括衛生積分、紀律積分、活動積分。
在實際班級活動中三要素還可以進一步細化。衛生積分細化為教室包干區、宿舍等,紀律積分細化為出勤、課堂、儀容儀表、自修、嚴重違紀(受到學校紀律處分)等,活動積分細化為班級活動、學校活動、社團活動等。
(二)構建積分量化考核評價體系的流程
積分量化考核評價體系的構建是一個相對動態的評價體系,其構建流程圖如圖1所示。
結合我們在實施積分量化考核的新型學生德育評價體系的實施,具體學生的積分量化考核的基本分一般設定為100分/月,班級干部的基本分一般設定為120分/月(其中20分作為考核分)。學生德育評價體系主要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是反映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另外一部分是反映班級干部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的責任心與工作效果。
積分量化考核,一般以一個月作為評價的時間段,稱之為一次統計。學期結束時,對各個月的考核積分進行二次統計。一次統計是反映一個月學生的情況,可以作為班級過程控制的依據,教師可以動態掌握學生情況,便于及時與家長、學生進行溝通聯絡。二次統計是對學生一學期在校德育情況進行統計,是全面反映學生德育的衡量標準,可以作為評定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干部以及其他表彰獎勵的重要依據。
積分量化考核模式的學生德育評價體系的構建,為班主任進行班級有效管理提供了可行的方法。在實際實施過程中,大家需要根據學校相關學生管理制度、學生行為習慣、學生認知能力,進行合理化調整。該評價體系注重發揮學生自我管理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則退居二線做一名指導者,很好地鍛煉了學生處理各項事務的能力與責任意識,涌現出一批威信高、能力強、有責任心的學生骨干[2]。
[1]李榮,聶志柏.中國積分制管理[M].武漢:長江出版社,2014.
[2]魏佳,劉金海.淺談如何更好地使用“積分量化制度”管理班集體[J].學周刊,2014(7).
(作者單位:常州劉國均高等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