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煥雷廣西容縣中西醫結合骨科醫院,廣西容縣 537500
血清免疫指標在類風濕性關節炎中的檢測價值分析
韋煥雷
廣西容縣中西醫結合骨科醫院,廣西容縣537500
目的 探討血清免疫指標在類風濕性關節炎中的檢測價值分析。方法 方便選取該院2015年2—4月收治的80例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為觀察組,選取同期收治的40名健康體檢者為對照組,檢測以上患者的血清免疫指標,如IgG、IgA、IgM、C3、C4、C反應蛋白(CRP)、紅細胞沉降率(ESR)。觀察組經治療后再次進行以上指標的檢測。結果 觀察組的IgG、IgA、IgM為 (15.56±4.83)g/L、(3.15±1.30)g/L、(1.98±0.67)g/L低于對照組的 (10.31±1.23)、(2.01±0.56)、(1.32± 0.87)g/L,CRP(52.14±13.23)g/L和ESR(57.32±16.44)mm/h高于對照組的(4.78±2.25)g/L和(7.80±1.59)mm/h,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的IgG、IgA、IgM(11.89±1.783)g/L、(2.56±0.75)g/L、(1.40±0.67)g/L升高,CRP和ESR降低(10.12±3.20)g/L和(15.54±3.18)mm/h,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血清免疫指標在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診斷和治療中有重要的價值。
血清免疫指標;類風濕性關節炎;檢測;治療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serum immune indexes in the detection of rheumatoid arthritis.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ion 80 case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to April 2015 were set up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40 cases of healthy persons in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The patients above were detected the serum immune indexes,such as IgG,IgA,IgM,C3,C4 and C reactive protein(CRP)and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After the treatment,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once again carried out the detection of the above indicators.Results IgG,IgA,IgM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15.56±4.83)g/L、(3.15±1.30)g/L、(1.98±0.67)g/L lower than (10.31±1.23)g/L、(2.01±0.56)g/L、(1.32±0.87)g/L in the control group,CRP(52.14±13.23)g/L and ESR(57.32±16.44)mm/L was higher than(4.78±2.25)g/L和(7.80±1.59)mm/h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IgG,IgA,IgM after the treatment(11.89±1.783)g/L、(2.56±0.75)g/L、(1.40±0.67)g/L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increased,CRP and ESR(10.12±3.20)g/L,(15.54±3.18)mm/h was decreased,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The serum immune indexes have important value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Key words]Serum immune index;Rheumatoid arthritis;Detection;Treatment
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種常見的結締組織疾病,常累及四肢關節,臨床表現為關節疼痛、腫脹、功能下降等。就目前而言,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清楚,多認為與感染、遺傳、環境、勞累以及雌激素水平等因素有關[1]。類風濕性關節炎可造成心、肺、腎等多臟器、多系統損害,給患者帶來了較大的痛苦。早期診斷和治療對于緩解患者的病情,阻止病情的進展以及對關節的破壞是非常必要的[2]。因此,各國的學者對該病的早期實驗室診斷是十分重視的。體液免疫反應在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損傷中占有重要地位[3]。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體內常存在多種免疫功能紊亂。該研究方便選取該院2015年2—4月收治的80例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為研究對象,旨在研究血清免疫指標在類風濕性關節炎中的診斷價值,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方便選取80例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納入標準:①符合1997年美國風濕病學會修訂的相關標準[4];②意識清楚,語言表達自如;③心肝腎等重要器官功能正常;④疾病處于活動期;⑤藥物均無禁忌證或過敏體質;⑥均自愿參與研究,并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排除標準:①喪失勞動力;②合并有腫瘤;③妊娠期和哺乳期婦女;④關節畸形;⑤其他長期慢性疾病及服用多種藥物者;⑥合并有SLE、干燥綜合征、其他關節炎等;⑦嚴重意識障礙或精神疾病患者;其中男32例,女48例,年齡25~65歲,平均(46.3±11.9)歲;病史1~5年,平均(3.5±0.5)年。關節功能分級:Ⅰ級30例,Ⅱ級36例,Ⅲ級14例。另選取該院健康體檢中心收治的40名受試者為研究對象,無風濕、風濕病病史,無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男15名,女35名,年齡22~70歲,平均(48.2± 10.5)歲;兩組的年齡、性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方法采用常規西藥口服治療,主要藥物有甲氨蝶呤(批號:100138-2001405,口服,10 mg/次,1次/周)、塞來昔布(批號:20140805,0.2 g/次,2次/d),硫酸羥氯喹(批號:20140702,口服,0.1 g/次,2次/d),所有患者連續治療8周。
1.2.2血清免疫指標的檢測方法所有患者來院后,取肘靜脈血4 mL,靜置于生化真空管30 min后,2 500 r/ min離心10 min,取血清分裝,做好標記,置4℃冰箱凍存用于統一檢測。檢測以上患者的血清免疫指標,如IgG、IgA、IgM、C3、C4、C反應蛋白(CRP);同時,取肘靜脈1.6 mL,置于枸櫞酸鈉4:1抗凝的血沉真空管中,用來測定紅細胞沉降率(ESR)。對于觀察組的患者治療8周后再次進行以上指標的檢測。其中IgG、IgA、IgM、C3、C4、CRP采用免疫散射比濁法檢測,檢測儀器為日本日立HITACHI公司生產的7100生化儀,采用寧波美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相應試劑。ESR采用魏氏法測定,檢測儀器為MICROsed-system魏氏ESR檢測儀器,以上檢驗均由醫院檢驗科工作人員進行測定,按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嚴格按照說明書的操作標準進行。
1.3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Fisher精確檢驗,等級資料的比較采用軼和檢驗,以P<0.05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類風濕性關節炎與健康人群血清免疫指標的分析
觀察組的IgG、IgA、IgM低于對照組,CRP和ESR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的C3、C4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類風濕性關節炎與健康人群血清免疫指標的分析(±s)

表1 類風濕性關節炎與健康人群血清免疫指標的分析(±s)
2.2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治療前后血清免疫指標的變化
所有患者均完成8周的治療,并來院檢測血清免疫指標。結果發現,觀察組治療后的IgG、IgA、IgM升高,CRP和ESR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前后C3、C4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治療前后血清免疫指標的變化(±s)

表2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治療前后血清免疫指標的變化(±s)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原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慢性、消耗性、反復發作、侵害關節為主要特征。類風濕性關節炎可反復發作,癥多累及滑膜并造成關節軟骨和骨質破壞,可導致關節障礙,甚至殘廢,嚴重危害患者的生活質量。早期診斷并應用抗類風濕性藥物對于延緩病情的發展,改善患者的預后具有積極意義。2012年國內推出早期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診斷標準為:①類風濕因子(RF)陽性;②抗環瓜氨酸多肽抗體(抗CCP抗體)陽性;③多關節炎(14個關節區中至少3個以上出現關節炎);④手關節炎(腕或掌指或近端指問關節至少1處關節炎);⑤晨僵時間≥30 min。雖然RF診斷的敏感性較高,但其在許多慢性感染性疾病、結締組織病中也可呈現陽性[5]。抗CCP抗體的檢測方法較為繁瑣。臨床癥狀和X線檢查對于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較為直觀,但患者出現以上癥狀時往往病情已經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期。必須選擇敏感性和特異性好的診斷指標,用于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診斷、治療和療效監控。
近來有研究報道,體液免疫在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病機制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對于體液中的相關免疫指標進行檢測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幫助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診斷和治療[6]。該研究選取80例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觀察組)及40名健康體檢者(對照組)為研究對象,結果發現,觀察組的IgG、IgA、IgM為(15.56±4.83)、(3.15± 1.30)、(1.98±0.67)g/L低于對照組的 (10.31±1.23)、(2.01± 0.56)、(1.32±0.87)g/L,CRP(52.14±13.23)g/L和 ESR (57.32±16.44)mm/h高于對照組的 (4.78±2.25)g/L和(7.80±1.59)mm/h,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劉彥卿等[2]人的研究顯示,活動期的類風濕性活動期患者的IgG、I-gA、IgM為(16.93±3.69)、(2.97±1.46)、(1.78±0.84)g/L低于緩解期(13.34±3.69)、(1.58±0.35)、(1.22±0.54)g/L,CRP (3.17±1.44)g/L和ESR(54.42±24.76)mm/h高于緩解期(0.23±0.11)g/L和ESR(15.67±6.54),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的C3、C4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且觀察組治療前后的IgG、IgA、IgM、CRP和ESR均呈現統計學意義(P<0.05)。IgG、IgA、IgM均為免疫球蛋白,直接參與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病過程。當致病因子侵入人體后,導致Th細胞產生一系列細胞因子,導致IgG、IgA、IgM水平的升高,引發一系列的免疫反應,造成組織損傷[7]。IgG、IgA、IgM水平的升高在臨床上有一定的診斷價值,且升高的水平與疾病的病程和嚴重程度有關[8]。補體是一組存在于人和脊椎動物血清中具有酶樣活性、不耐熱的糖蛋白,有研究報道,C3、C4補體在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中有下降的趨勢。該研究也證實了這一結論,但其水平對雖然低于正常對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伴有補體水平的變化可能是由于補體在維持免疫自穩中有重要的作用,補體缺陷常導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生有關[9]。CRP是急性時相反應極其靈敏的指標,由肝臟合成,由細胞因子如白介素6所誘導,在機體發生炎性反應、組織損傷或壞死及惡性腫瘤時升高[10]。ESR為紅細胞沉降率,在病理情況下可顯著增快,該研究顯示,CRP和ESR在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中水平顯著增高,經治療后又顯著下降,提示CRP和ESR參與RA的發生和發展。
綜上所述,類風濕性管關節炎患者體內常存在多種免疫功能的紊亂,血清免疫指標IgG、IgA、IgM、CRP 和ESR在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診斷和治療中有重要的價值,各指標各有優缺點,可以互為補充。
[1]鄭紅霞.多種血清學指標聯合檢測在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中的臨床價值[J].中國當代醫藥,2014,21(3):85-86.
[2]劉彥卿,李振彬,耿麗芬.類風濕關節炎血小板參數與免疫炎癥指標的相關性及其臨床意義[J].解放軍醫藥雜志,2015,27(1):64-68.
[3]王蘭蘭,吳健民.臨床免疫學與檢驗[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227.
[4]葉任高,陸再英.內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885-891.
[5]楊文貴,馬燕.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治療前后兔疫指標變化與疾病活動性評分的相關性分析 [J].寧夏醫學雜志,2013,35(12):978-979.
[6]王衛紅,孫立娜,車虎森.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九項免疫指標的檢測分析[J].山西醫藥雜志,2013,42(2):217-218.
[7]梁雙吟,莊祥龍,吳寶花.三種血清指標在類風濕關節炎中的診斷意義[J].中國免疫學雜志,2014,30(7):972-973.
[8]舒銘,陳秋瑩,王燕.IgA-RF、IgG-RF、抗-CCP檢測與IgM-RF陰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疾病活動性的關系 [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5,36(20):3056-3057.
[9]謝健敏,莫石蘭,葉珮璣.類風濕關節炎及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血液免疫指標的分析與比較[J].中國醫藥導報,2013,9(32):43-45.
[10]王亞黎,劉健,葉文芳,等.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免疫球蛋白變化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14,17(2):116-118.
Serum Immune Index Detection Value Analysi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WEI Huan-lei
Hospital of Rongxian County Guangxi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Rongxian,Guangxi Province,537500 China
R59
A
1674-0742(2016)07(b)-0016-04
10.16662/j.cnki.1674-0742.2016.20.016
韋煥雷(1965.10-),男,廣西容縣人,中專,中級檢驗師,主要從事檢驗科、臨床基礎檢驗技術。
(2016-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