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荔榕福州市婦幼保健院,福建福州 350005
中西醫結合治療氣滯血瘀型原發性痛經臨床觀察
程荔榕
福州市婦幼保健院,福建福州350005
目的 探討中西醫結合治療氣滯血瘀型原發性痛經的臨床效果。方法整群選取該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診治的氣滯血瘀型原發性痛經患者165例,隨機分成A組、B組和C組。A組采用西藥消炎痛栓治療,B組采用中藥痛經方治療,C組采用B組中藥聯合A組西藥進行中西醫結合治療,分別治療3個周期后,對3組的療效進行比較。 結果 總有效率A組為67.27%,B組為70.91%,C組為94.55%。C組與A、B兩組進行比較,C組療效要高于A、B兩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痛經癥狀的改善及復發率,C組與A、B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結論 中西醫結合治療氣滯血瘀型原發性痛經,其療效比單純西藥或中藥更佳。
原發性痛經;氣滯血瘀型;中西醫結合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of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 type primary dysmenorrhea.Methods Group selection 165 patients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6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group,B group and C group.A group was treated with western medicine,group B wa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C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respectively,after 3 cycles of treatment,compare the efficacy of 3 groups.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67.27%in A group,B group 70.91%,C group was 94.55%.Group C and a,B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the effect in group C was to be higher than that of a,B two groups compared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dysmenorrhea symptom improvement and recurrence rate,group C and a,B two groups the difference is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blood stasis type primary dysmenorrhea conclusion combine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the curative effect is better than pure western medicine 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ey words]Primary dysmenorrhea;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Combination of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原發性痛經是婦科常見病、多發病,經常會發生在青春期女性中,往往會在不同的月經周期中重復出現,甚至發生重度痛經,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造成患者精神上和生理上的痛苦。原發性痛經的病因病機多種多樣,容易導致病情反復,在臨床處理上比較困難。所以我們要采用綜合治療的方法來治療原發性痛經。自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間,該院婦科用中西醫結合方法,針對氣滯血瘀型原發性痛經165例進行綜合治療,療效滿意,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165例均為整群選取的2015年1月—2016年1月該院治療氣滯血瘀型原發性痛經患者,隨機分為A組、B組和C組各55例。A組平均年齡為(20.5±4.2)歲,平均病程是(46±9)月,其中病情輕度占22例、中度占18例、重度占15例。B組平均年齡為(19±3.2)歲,平均病程是(36±6)月,其中病情輕度占19例、中度占19例、重度占17例。C組平均年齡為(19±3.5)歲,平均病程是(40±8)個月,病情輕度占21例、中度占17例、重度17占例。3組年齡、病程、病情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該研究經過倫理委員會同意,并獲得所有患者知情同意。
1.2痛經輕重分級標準與痛經癥狀積分
①痛經輕重分級:總積分為14分以上是重度。總積分為8~13.5分是中度。總積分在8分以下是輕度。②痛經癥狀積分標準:經前、經后及經期出現腹痛為5分,腹痛劇烈,難以忍受為1分,腹痛比較厲害為0.5分,兼有臉色蒼白為0.5分,兼有大汗淋漓為1分,兼有四肢厥冷為1分,需要臥床為1分,導致工作學習受到影響為1分,用止痛方法后不能緩解為1分,用止痛方法后疼痛暫時緩解為0.5分,腰骶部酸痛為0.5分,兼有惡心嘔吐為0.5分,自覺肛門墜脹感為0.5分。
1.3診斷標準
患者在月經前、月經后或月經期自覺下腹部脹痛拒按,月經量不多,經血夾雜著血塊,血塊排出后疼痛緩解,患者情緒比較煩躁抑郁,時常伴有乳房脹痛,舌質紫暗,脈弦。
1.4納入標準
①屬于氣滯血瘀證痛經;②符合原發性痛經診斷;③持續3個周期以上經期或經行前后腹痛;
1.5治療方法
A組:采用西藥治療:用戴有塑料指套的手指將消炎痛栓(50 mg)塞進肛門,約2 cm處,1次/d,經前1 d,經后2 d,連續用3 d為1個療程。B組:采用中藥口服治療。痛經方:當歸9 g,川芎6 g,柴胡9 g,白芍9 g,香附10 g,延胡索10 g,蒲黃9 g、五靈脂6 g,甘草3 g。每天1劑,用水煎服,早晚各分1次服用。同樣經前1 d,經后2 d,連續用3 d為1個療程。C組:采用B組的中藥口服聯合A組西藥外用的治療方案。3 d 1個療程。對連續使用3個療程后的3組療效進行統計。
1.6療效標準
①治愈:服藥后癥狀充分得到改善,積分降為0分,癥狀得以消失,并且在用藥停止后沒有復發;②顯效:腹痛顯著緩減,治療積分變為用藥前積分的1/2以下,其他癥狀得到改善,生活工作時候不依賴止痛藥;③有效:腹痛減輕,治療積分變為用藥前積分的1/2~3/4,其他癥狀得到改善,生活工作時候不依賴止痛藥;④無效:癥狀積分不降低,腹痛及其他癥狀未見改善。
1.7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運用方差齊性檢驗后的t檢驗進行組間計量資料比較,運用χ2檢驗進行組間計數資料比較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3組臨床療效比較
A組總有效率為67.27%,B組總有效率為70.91%,C組總有效率為94.55%。C與A、B兩組比較,經χ2檢驗,P<0.05。3組分別治療3個周期后,C組的療效要高于A、B兩組,說明治療效果明顯。見表1。

表1 3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3組痛經癥狀改善情況比較
3組痛經患者治療前癥狀比較統計學上沒有差異,具有可比性。C組與A、B兩組比較,P<0.05。說明3組痛經的癥狀均有所改善,但C組改善的情況要好于A、B兩組,更加顯著。見表2。

表2 3組痛經癥狀改善情況比較(例)
2.33組治愈病例復發率比較
3組治愈的痛經患者隨訪3個月,A組有5例(45.45%)復發;B組有4例(30.77%)復發;C組僅2例(7.14%)復發。A、B兩組治愈痛經患者復發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C組復發率與A、B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筆者自擬痛經方配合消炎痛栓聯合治療氣滯血瘀型原發性痛經,總有效率為94.55%,治愈率50.92%,顯效率38.18%。目前臨床上也有很多治療原發性痛經的中成藥。劉鳳枝[1]采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原發性痛經,在月經來潮前1~3 d開始使用消炎痛栓100 mg塞人肛門,1次/d,加用少腹逐瘀顆粒5 g,3次/d口服。總有效率為91.38%,治愈率39.66%,顯效率27.59%。與后者對比分析,本文研究結果顯示使用痛經方配合消炎痛栓,治愈率及顯效率明顯升高。除了少腹逐瘀顆粒外,月痛安膠囊、田七痛經膠囊治療原發性痛經有效率可達84.0%及78.3%,有研究顯示成藥治療效果還有待進一步提高[2]。
氣滯血瘀型原發性痛經的女性不在行經期時氣血旺盛,沖任平和,氣血運行通暢,不會引起腹痛。而在月經來潮前后及行經期,氣血變化較非經期時迅速,血海從滿盈變為瀉溢,加上年輕女性抑郁型體質占多數,“經欲行而肝不應,拂其氣而痛生”。氣滯血瘀型痛經癥狀表現為月經來潮開始或月經前幾天自覺小腹疼痛,時常出現腰骶部酸痛,肛門墜脹。甚至伴有惡心,嘔吐,面色恍白,煩躁等癥狀,月經來潮幾天后,癥狀也隨之減輕或消失。也有的女性在整個經期都存在痛經。憂思郁怒,損傷肝脾,肝郁則氣滯,出現心煩易怒,肝經之氣不通暢則乳房脹痛。氣滯則造成血瘀,導致胞宮沖任瘀阻,氣血運行失暢引起痛經。氣血運行不暢,經血夾雜著血塊。血塊排出后包絡通暢,疼痛緩解。脈弦,為肝郁脈象。治宜疏肝理氣,化瘀止痛。
現代醫學認為原發性痛經的病因病機還不夠明確,目前比較認可的病因是年輕的女性在月經來潮期間,子宮內膜釋放前列腺素(PG)含量較正常女性明顯增高,引起子宮收縮,平滑肌缺血、缺氧導致痛經。與繼發性痛經比較,原發性痛經占痛經比例較高,好發于青春期女性,而且多發生在有排卵的月經周期[3]。因為排卵后子宮內膜由增生期轉變為分泌期,前列腺素濃度在分泌期也隨之增高,到月經期時受到子宮內膜溶酶體酶溶解而釋放出來[4]。同時原發性痛經也會受到外界因素影響,比如神經、精神、體質等因素,這一點與中醫病因病機中肝氣郁結,經血蓄泄失常,氣血運行不暢引起痛經的觀點有相類似的地方。
自擬痛經方:當歸9 g,川芎6 g,柴胡9 g,白芍9 g,香附10 g,延胡索10 g,蒲黃9 g、五靈脂6 g,甘草3 g。氣滯血瘀型原發性痛經好發于年輕女性,其腎氣初盛,臟器功能還不夠完善。婦人經孕產乳皆以血為本,不能一味祛瘀,也要顧護精血,所以在潛方用藥中注意既要活血祛瘀又要補血養血。《普濟本事方》中提到的拂手散即為當歸、川芎[5]。當歸以養血為最,川芎擅長活血,使活血不傷正,補血不滯膩。《醫宗金鑒》中提到:當歸、川芎為血分要藥,性溫而味甘、辛,甘溫能補血和血,辛能散血活血,行氣,可調經水,又能中開郁結[6],能改善原發性痛經的氣滯血瘀型癥狀。柴胡味苦辛,入肝經,故擅長疏肝解郁。但肝實為藏血之臟,久用辛散之品會耗傷陰血,白芍性寒味酸苦,故能斂陰血柔肝,為入血分之要藥。痛經方中白芍配柴胡,即能疏肝養肝,又可以防止肝氣疏泄太過。白芍配甘草緩急止痛[7]。臨床藥理研究:白芍對子宮平滑肌的張力起到松弛和抑制作用;當歸可以雙向調節子宮,它的非揮發成分興奮子宮平滑肌,揮發成分又能抑制子宮平滑肌。兩者能改變循環血流量,抑制血凝,改善微循環,使血流速度變快,緩解氣滯血瘀型痛經的瘀血癥狀。
香附辛苦微甘,辛開苦降,能疏肝解郁,行氣止痛。臨床研究香附能松弛平滑肌痙攣,以子宮平滑肌為最。還有鎮痛、鎮靜的功效,減輕氣滯血瘀型痛經女性的煩躁情緒,這個也與香附疏肝解郁作用是一致的。延胡索辛散苦泄溫通,能走血分,行血中氣滯;走氣分,行氣中血滯,治一身上下氣滯血瘀導致諸痛。對內臟痙攣性或非痙攣性疼痛,尤其治療氣滯血瘀型痛經,療效更好[8]。在《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蒲黃、五靈脂二者同用時,名曰失笑散。蒲黃入肝、心二經血分。生蒲黃性涼氣香,治療血瘀型婦科諸證。五靈脂苦咸溫通疏泄,專入肝經血分,擅長止痛,治療血瘀型諸痛[9]。兩藥生品共用,增加活血化瘀止痛之功效。因兩者又有止血的功效,所以在治療氣滯血瘀型痛經時,可以防止因祛瘀而致出血過多[10]。
在月經來潮前使用消炎痛栓可以減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釋放,抑制子宮平滑肌的收縮。如果使用消炎痛口服,會增加對胃腸道刺激,給身體帶來不適反應。消炎痛栓經過肛門直腸給藥,沒有胃腸道的副作用,可以直達病所,提高生物的利用度,療效迅速。消炎痛栓雖然緩解氣滯血瘀型痛經效果明顯,但是作用時間比較短,而且病情容易反復。配合中藥痛經方,調整植物神經功能,改善微循環,松弛子宮平滑肌,同時可以指導痛經的女性做好經期衛生保健,注意勞逸結合,平時和經前注意精神調護,解除思想顧慮,消除恐懼心理,避免情緒波動[11],經前、經期遠離冷飲,如果寒邪入侵,寒主收引,沖任氣血運行必然受阻,胞宮經血流通不暢,不僅使氣滯血瘀型痛經癥狀加劇,還可導致月經淋漓不斷,所以要做好保暖防寒。通過以上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法,可以使氣滯血瘀型痛經癥狀得到根本緩解,療效持久,不易復發,臨床上值得推廣運用。
[1]劉鳳枝.中西醫結合治療原發性痛經58例療效觀察[J].河北中醫,2013,35(10):1517.
[2]任秀麗.中西醫治療原發性痛經研究進展[J].環球中醫藥,2013,6(5):397.
[3]王明闖,張菲菲,王忠民.痛經靈膠囊治療青春期原發性痛經的臨床觀察[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10(3):375-377.
[4]余青,李德順.基于PGF濃度變化研究當歸川芎對抗原發性痛經小鼠子宮組織痙攣的機制[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15,36(11):62-64.
[5]夏青松,孔靖瑋.不同配伍當歸-川芎藥對的抗炎、鎮痛作用實驗研究[J].湖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5,17(6):1-3.
[6]尤昭玲.婦產科常用藥對[M].北京:民軍醫出版社,2004:115
[7]張蔚苓,胡國華.胡國華教授治療原發性痛經經驗[J].時珍國醫國藥,2014,25(7):1713-1714.
[8]王魏.胥受天治療痛經臨證經驗[J].中國臨床研究,2015,7 (31):53-55.
[9]呂樹平,陳云生.少腹逐瘀湯加味治療原發性痛經療效觀察[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5,31(8):723.
[10]譚志洪,鄧小英.陳國權教授治療痛經臨證經驗舉隅[J].時珍國醫國藥,2014,25(9):2272-2273.
[11]柴華,王嘉梅.氣滯血瘀型原發性痛經中醫身心同治的臨床療效觀察與分析[J].世界中醫藥,2015,10(6):869-872
The Rreatment of Blood Stasis Type Primary Dysmenorrhea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Combin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HEGN Li-rong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of Fuzhou,Fuzhou,Fujian Province,350005 China
R271.113
A
1674-0742(2016)07(b)-0020-03
10.16662/j.cnki.1674-0742.2016.20.020
程荔榕(1973.10-),女,福建莆田人,本科,副主任醫師,主要從事中西醫結合婦產科工作。
(2016-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