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宏
我曾經說過互聯網的一二幕,那它究竟是什么呢?
第一幕應該從1994年開始的PC互聯網開始,一直持續到了大約2012年,它改變了整個世界、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第二幕應該從2012年開始,每個人都切實地感受到了移動互聯網的大潮對于我們生活的改變。所以我就在想,移動互聯網之后會是什么?
現在,人口紅利快沒有了。
從2012年到現在,短短4年時間,移動互聯網的成長非常迅速,也讓我們感受到了其中的壓力。這個壓力是什么?中國互聯網的滲透率現在已經到了50%左右,如果把老人、小孩這些都去掉,其實能上網的人大多數都已經上網了,該用智能手機的人也都已經用上了智能手機,市場的規模逐步趨于飽和,整個互聯網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過去的PC互聯網時代,比如說百度成立的時候,中國的網民不到1 000萬人,現在有7億人,同時人口紅利還在迅速增長。移動互聯網僅僅發展了4年時間,就基本上已經處于一個普及的狀態了。
國家靠互聯網推動經濟,互聯網靠什么來推動?
其實現在從國家政策的角度來講,非常提倡所謂的“互聯網+”行動計劃。這是因為國家的經濟進入了新常態,希望靠“互聯網+”,讓互聯網和每一個行業結合來提升運營的效率,從而推動經濟持續、高速增長。
但是,我們也看到了移動互聯網增長的瓶頸。所以我們必須要思考互聯網靠什么來保持它持續的、高速的增長。最近幾年有兩個詞是非常熱的,一個是大數據,一個是云計算。那互聯網的下一幕是不是大數據,是不是云計算?我的答案:不是。那是什么?是人工智能。
在過去一年當中,人工智能從一個高精尖的科技變成了人人都可以街談巷議的熱門話題。事實上,人工智能背后的技術其實非常復雜,需要投入、需要做的事情非常多。
在很多領域,這些技術,無論是語音識別也好,自然語言的理解也好,還是圖像識別也好,人工智能一旦應用到各種各樣的產業中,都會對每一個產業產生巨大的改變。我們講了很多年互聯網對于制造業的影響,講了很多年的物聯網,我可以下這樣的結論,如果沒有人工智能的能力,物聯網也好,互聯網也好,對于制造業是不會有本質性影響的;但是有了人工智能,它對于制造業幾乎每一個領域都可以產生巨大的影響。原來大家覺得一個死的東西,將來就變活了,它就會具有人類的智能。
那么問題來了,這可能是很多人比較喜歡談論的一個話題:人工智能到底會解放人類,還是會毀滅人類?業界其實有很多大咖都傾向于后者,但我是屬于比較樂觀的那一類。我認為人工智能會做的是解放人類,至少在我有生之年,它毀滅不了人類。
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大家想想,能夠毀滅人類的東西早就出現了,比如說原子彈。現在人類擁有的原子彈可以毀滅人類很多次,但是為什么至今還沒毀滅人類呢?這是因為我們還擁有最終的控制權。人工智能也一樣,他會越來越智能、越來越接近人類的能力,能夠解放人類很多繁瑣的工作,也能夠激發無限的可能性。過去我們覺得不能做的事情,未來可能通過人和機器的結合,就越來越能做了。
講了很多技術,我想說的是,這些技術不僅僅是屬于百度的,我們會無償地把它開放出來,供我們聯盟的伙伴使用,甚至我們很快也會把我們深度學習的源代碼開放出來,讓大家看到這些東西是怎么實現的,再在這個基礎上進行改進。這樣確實能夠使得人工智能迅速地滲透到各個行業,從而改變我們的社會。
人工智能時代,這是繼移動互聯網之后一個更加激動人心、更加能夠給我們帶來各種各樣想象和可能性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