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耐青
霸州市霸州鎮老堤中心小學
數學教學學生自主創新能力的培養
史耐青
霸州市霸州鎮老堤中心小學
創新是人類進步的靈魂,是教育發展的方向。隨著 社會的進步,如何通過數學教學來培養、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已成為廣大教師普遍關心的一個重要問題,也是衡量數學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性因素。在數學教學中蘊涵豐富的創造教育因素,如何找到培養和發展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如何有目的的把創新教育滲透到每一節課的教學中去,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心理和潛能得到充分發揮。經過幾年的探索,談幾點粗淺的體會:
在課堂上建立一種和諧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心態下主動投入學習,調動積極性,發揮主體作用,促進主動探究新知識。教師以信賴的感情尊重學生,贏得學生思想的放開,并在教學過程中實現融洽的配合,達到教與學的統一。在這一點上要構建教學新思路,其原則是“兩多”——學生活動的時間多,學生活動的人數多;“兩讓”——學生能說的讓學生說,能做的讓學生做;“兩參與”——全體學生參與教學,參與教學的全過程。這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為思維發展創造有利的空間。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實施能力素質教育的核心,而課堂教學又是實施創新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教師應當緊緊圍繞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2.1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
例如在教學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時,教師出示例題“一個長方形長6厘米,寬4厘米,它的周長是多少厘米?”要求學生想辦法算出它的周長,結果出現了不同的解法:(6+4)×2;6×2+ 4×2;6+4+6+4。這說明教師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使學生有了創新的機會,學生就能想出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2.2引導學生“共享”他人創新成果
例如學習完乘法的初步認識后,出示了這樣一道題“3+3+2 +3+2+3 ,通過審題,思維比較靈活,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生很快想出以下幾種不同的算式:(1)3×4+2+2 =16(2)3×4+ 2×2 =16
(3)2×6+1×4 =16,這時,引導學生對這三種方法進行分析,還未等分析完,有的學生受第三種方法的啟發,又想出了另外的方法:(4)3×6-1×2 =16,這正是由于教師引導分析他人創新的“產品”時,使學生從中受到啟發,所以才創造出了更新的“產品”。
2.3鼓勵學生自尋規律
數學中有許多規律性的東西,教材中沒有具體歸納,但是在各級各類考試中經常涉及。教學中,鼓勵學生探究,經歷由已知出發,經過自己的努力或與同伴合作,獲得對新知識的理解,而不是采用“告知”的方式。當學生面臨困難時,引導他們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而不是直接給出解決方法。學生按照老師的提示,經過反復自主探究,得出規律,很快地得出正確答案,學生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2.4鼓勵學生質疑問題
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需要的只是一些技能而已,而提出新問題則是人思維活動的開始。沒有問題,就沒有緊張的思維活動,更談不上創新性的思維活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激發學生的探索欲。
2.5培養學生討論的習慣
教師通過有針對性、合理性的提問,引發學生進入教學所創設的教學情境,引發他們積極探討數學知識,逐步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討論的習慣。特別是一題多解的題目或需要分類討論的問題,探索規律題等,都可以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由此,引導學生三、五人一組進行討論,歸納出相應的方法和規律。
2.6加強直觀,引導動手操作,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實踐活動能力是創新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思維,往往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活動與思維的聯系,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數學教學要為學生提供擺弄直觀材料的機會,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發現規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而動手操作是最易于激發兒童的思維和想象的一種活動,在這樣的操作中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一旦被激發,學生的思維就會有創新的火花閃現,利用這樣的狀態,可以誘導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
數學的自然性、實用性,決定了開辟第二課堂的重要性。根據新教材的提示與要求,利用課余時間開展數學興趣小組活動,舉辦數學知識猜謎、小制作比賽、拼圖游戲等。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生動有趣、吸引力強,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發展他們的個性特點和創造力,也可以挖掘學生的潛能,在他們的閃光點上做文章,讓他們領略成功的喜悅,這樣他們就會興趣盎然、信心百倍地區繼續追求成功。特別要給學生多鼓勵,要充分肯定其動手能力,使其心理在表揚中受到震動,開始對數學感興趣,逐步引導學生逐步學好數學。
創新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靈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需要教師們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