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萍
(南京曉莊學院 海外教育學院,江蘇 南京 210017)
?
翻轉課堂對高校青年漢語教師勝任力提升的作用
王萍
(南京曉莊學院海外教育學院,江蘇南京210017)
“翻轉課堂”教學理念已成為世界范圍內教育教學改革探索的新路向。本文關注高校青年漢語教師勝任力問題,首先梳理青年教師在成長初期面臨的問題和困難,然后通過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分析以及與傳統教學模式的比較,探討這一先進教學理念運用于對外漢語教學的可操作性,為青年漢語教師勝任力提升以及對外漢語教學改革發展提供思索角度。
翻轉課堂;高校;青年教師;勝任力;對外漢語
高校青年教師在入職后的前幾年,往往面臨教學、科研的雙重壓力,因而提高教學能力的愿望非常迫切。為此,青年教師除積極參加各級各類培訓,了解基本教學理論并運用于實際教學之外,還應有意識地學習接觸新的教學理論,以便在提高教學能力的基礎上,適應教學改革的新趨勢。
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的諸多理論,如“最近發展區”“認知學習”對于了解教學規律、了解學生、優化教學設計以及提高自己的教學大有益處。可是畢業后直接走上教學崗位的青年教師,普遍欠缺與教學相關的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缺乏教學經驗和解決各類教學問題的技能,在面對實際問題時很難合理有效地解決,也很難進行理論思考和深入的分析研究。
另外,青年教師因為對學生了解不多,教學設計的準備往往不夠充分,課件內容在數量、結構、形式、難度等方面的考慮不充分,較少從學生角度進行思考,對學生可能出現的困惑以及教學中可能出現的狀況判斷不清,因而在面對棘手的教學問題時常常不知所措。
在教學實施過程中,青年教師對教學進程的把控較弱,在安排教學進度、組織教學環節、靈活運用教學方法等方面存在不足;對先進教學理論知曉甚少,很少知道“一言堂”“單純講授模式”早已無法適合現代教育提倡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改革趨勢,教師角色亟需重新定位;而且在如何通過有效的考核機制以及各方的反饋檢查教學效果、發現問題、改進教學等方面,青年教師都缺乏相應的能力。
教學經驗不足、教學任務重、教學考核繁多等情況給青年教師帶來相當大的壓力,教學勝任力的提升是青年教師迫切希望解決的問題。當代高校教師,既要提高基本教學能力,積極主動地學習教學技能,不斷地反思和改進;又要緊跟并順應現代教育改革的趨勢,了解、學習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并運用于實際教學中。近年發展的慕課、翻轉課堂的理念可以為處于成長初期的青年教師提供有益借鑒。
近年來,慕課、翻轉課堂的迅速發展受到矚目,“它集中體現了當代教學法發展的兩個基本趨勢:一是基于多媒體技術,一是真正以學生為中心”[1],這一新的教學模式在諸多方面迥異于傳統教學模式,對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很大。鑒于這類課程以及對外漢語課程的特點,本文認為,青年漢語教師可以借鑒慕課和翻轉課堂的理念,提高教學效果,提升勝任力。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各個教學環節與傳統教學模式均有很大不同。“知識傳授通過信息技術的輔助在課后完成,知識內化則在課堂中經老師的幫助與同學的協助而完成的,從而形成了翻轉課堂[2]?!狈D課堂把知識的傳授環節轉移至課外,課堂教學成為理解知識、運用知識、解決問題、探索新知、培養能力的積極學習過程,學生在各個環節的參與程度提高,成為教學過程的主體。
課堂的時間和空間得以突破。在課堂有限的時間、空間里,教師講解過多,學生練習和思考時間被壓縮,學生容易疲憊、注意力分散,這會極大地影響學習效果。引入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教學過程的時間分配得到調整[3],“MOOC 為學習者創建了一個互幫互學的沉浸式、社交化的學習環境和即時反饋的交互式練習平臺”[4]。課前教師將重要知識點發布于師生共享的多媒體信息平臺;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學習、思考、發現和解決問題,在線將學習結果和問題反饋給老師;課堂上,教師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予以集中分析,通過針對性的練習增進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提高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將原先課堂講授的內容轉移到課下,在不減少基本知識展示量的基礎上,增強課堂中學生的交互性。最終,該轉變將提高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程度”[2]。教師依然是教學過程的主要推動者,但同時更加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學生能夠充分參與整個教學過程,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及教師的主導性,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學生的參與度和受關注度不同。傳統課堂教學重在知識的傳授,課堂環節緊湊,教師對學生的關注可能不夠充分,也無法顧及學生的個性和細微反應,這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慕課、翻轉課堂的教學中,因為有教學信息平臺以及突破時空限制的在線課堂,教師可以更多地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知識掌握情況。
教學內容翻轉。語言類課程中,需要經常使用圖片、音頻、視頻等資料,然而這些教學資料來源相對松散,搜索、整理和使用均會占用大量的課堂時間。翻轉課堂模式下,教師提前將圖片、視頻、音頻等材料進行搜集、整理、設計和編合,共享于多媒體信息平臺中,并輔以簡短的視頻文字講解,實現學生對知識點的基本掌握;課堂時間則用于深入剖析、反復練習、解決學習問題,實現語言知識的吸收內化以及語言技能的提高,達到語言教學的根本目標。教師根據實際教學內容、具體目標、重點難點,將教學內容全部翻轉或是部分翻轉。漢語教學的重點難點以及部分語言文化知識,適合在課前介紹給學生,課堂上再進行補充講解,這樣能豐富教學過程。
翻轉課堂的理念在可以提高青年教師勝任力的同時,也意味著青年教師需做更多準備,比如對教學材料進行搜集、整理、歸納和提煉,運用恰當的多媒體技術加以展示,課前在互動中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在課堂教學的設計與安排上重在把握兩個關鍵——內化知識與拓展能力”[5],依據學生反饋靈活調整備課材料,準備探索性的問題和任務,設計并組織形式多樣的課堂練習,促進知識的內化吸收。
翻轉課堂的建設,通常需要教師協同一個團隊精心設計、共同完成大量工作,對于一個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獨立進行系統平臺建設、調適和維護等工作,任務繁重,難度非常大。因而可以做簡易的學習視頻,也可以僅代用“課外學習,課內練習”的翻轉課堂理念,教師將選取的學習資料在微信、微博等非常流行的公共平臺上發布,學生下載并自學,這樣更具操作性。
青年教師在引入翻轉課堂教學理念進行漢語教學后,還要考慮相應地改變考評方式,在課前學習、課堂練習、課后鞏固的階段均要檢查考評,并要細化考評點,以更好地提高教學效果。
青年教師將翻轉課堂的理念運用于實際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實現學生的主體性,教師在這種教學過程中的引導作用加強,師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互動增加。本文以對外漢語教學為例,設計教學過程,通過比較說明新舊兩種教學模式的差別。
(一)課前(詳見表1)

表1 兩種教學模式課前對比
(二)課中(詳見表2)

表2 兩種教學模式課中對比
(三)課后(詳見表3)

表3 兩種教學模式課后對比
通過對兩種教學模式在三個教學階段的比較,可以發現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傳統教學模式主要是知識的傳遞,而引入翻轉課堂模式的教學更能實現語言知識的吸收內化以及語言交際能力的提升。據孫瑞的實驗研究證明翻轉課堂模式教學與常規教學模式的效果差異明顯,前者明顯好于后者[1]。翻轉課堂在對外漢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空間非常廣大。
青年漢語教師,針對現階段教學方面的問題,有意識地加以改進,在積極提高基本教學技能的同時,適當地運用翻轉課堂的理念,探索提高自已教學勝任力的有效途徑,順應現代教學改革的新趨勢。
(責任編輯:黃白)
[1]孫瑞, 孟瑞森, 文萱.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J]. 語言教學與研究, 2015(3):34-39.
[2]張金磊, 王穎, 張寶輝.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 遠程教育雜志, 2012(4):46-51.
[3]章欣. 基于任務的漢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初探[J]. 北京教育學院學報, 2015(2):21-24.
[4]蘇小紅, 趙玲玲, 葉麟,等. 基于MOOC+SPOC的混合式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 中國大學教學, 2015(7):60-65.
[5]黃陽.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的幾點思考[J]. 現代教育技術, 2014(12):100-106.
The Effect of Flipped Course on the Promotion of the Competence of the College Young Chinese Teacher
WANG Ping
(Nanjing Xiaozhuang University, Jiangsu 210017,China)
The ideas of the flipped courses have become the pathway of th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formation exploration. This artical pays close attention to the competence of the college young Chinese teachers, firstly it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in the preliminary teaching stage of the young teachers, then probes into the operability of this advanced teaching ideas applied into the Chinese as the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through the analyses of the teaching patterns of flipped courses and the comparison with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patterns, so as to provide a new thinking viewpoint of the promotion of the competence of the young Chinese teachers as well as the re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as the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flipped courses;college;young teachers;competence;Chinese as the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G642
A
1671-9719(2016)7-0083-03
王萍(1985-),女,山東齊河人,講師,博士,研究方向為漢語方言學、漢語國際教育。
2016-03-10
2016-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