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雨欣
金融資產計量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及建議
■//葉雨欣
近年來,我國金融市場發展迅猛,金融產品的種類和數量越來越多,金融風險的問題也日益凸顯。因此,如何完善金融資產計量方式的會計準則已經成為企業持續發展和持續盈利的關鍵。本文對金融資產計量的意義以及其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加以闡述說明,同時對金融資產計量的會計準則提出對策和建議,以期能促進我國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
金融資產金融資產計量企業財務管理
2008年來,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迅速席卷全球,我國作為新興經濟體,雖然在危機中迅速站穩腳跟,但在此過程中諸多問題凸現出來,金融工具風險也逐漸被人們重視。金融工具由于其自身特點造成其會計準則極為復雜,應用也更為困難,如何降低金融工具會計準則的復雜性也成為各界金融人士研究的重點。2014年7月24日,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發布了《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9號——金融工具》,現行準則規定,金融資產分為四類,包括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貸款和應收款、持有至到期投資及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而IFRS9對所有金融工具采用同一分類方法,即根據合同現金流的特點和商業模式這兩條標準,對金融資產進行分類和確定計量方法。同時,該準則還對金融資產計量中的其他問題加以細化和補充。我國也積極制定相關政策和準則來適應這些變化,使得現行會計準則中對于金融資產的計量能夠更加符合我國國情和經濟發展的需求。新金融資產準則的制定有利于促進金融市場的穩定發展,提高企業經營效率,保障投資者的切身利益,實現我國經濟健康穩定持續的發展。
(一)金融資產計量對企業利潤的影響
2014年新會計準則的變化,與過去的舊準則相比主要體現在金融工具的確認和計量、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和資產減值幾個具體方面。新準則要求企業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為依據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對于企業擁有的變現能力較強或者企業有可能選擇進行變現的資產,比如說金融資產,要用報表披露日的公允價值模式進行計量。在新的會計準則框架下形成的財務報表,可以呈現出過去舊準則下被掩蓋的企業價值部分。換言之,采用新會計準則進行編制的財務報表更能揭示企業的真實收益情況,能夠更加真實的反應股東權益的增減和獲利情況。對于投資者而言可以根據企業對外披露的財務報表和會計數據,例如每股收益、每股凈資產、凈資產收益率這些與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密切相關的財務指標,通過這些指標和數據更加直觀的辨識企業利潤所在,這對其進行投資決策具有很大的幫助。對于企業來說,公允價值計量模式也能更客觀的反應企業真實的利潤情況。
事實上,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時,以公允價值計量金融資產的模式曾經飽受詬病,這是因為金融危機期間各證券價格都經歷了大幅度下降,而公允價值變動又能夠及時反映出這種變化,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資產大幅縮水并都反映在各自的財務報表中,導致證券資產發生巨額減值。金融機構的利潤大幅度降低,銀行也無力再進行大規模的放貸,導致金融波動進一步加劇。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就存在諸多弊端。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優點在于能夠及時有效的反應企業真實的經營狀況,許多企業正是因為在危機爆發前并沒有將自身的潛在風險進行有效處理,從而導致了其在危機爆發后停滯不前。總體而言,運用公允價值來計量金融資產的利大于弊,通過資產公允價值不斷的變動,使得企業對自身經營狀況的了解更為真實,為企業未來的經營與投資提供重要的依據。與此同時,公允價值的變動會被如實反映在企業財務報表中,投資者能通過分析該公司金融資產的價格變動獲知該企業的經營和財務狀況,對該公司的現金流能力及盈利能力加以估計,從而為投資者的投資決策提供科學有效的依據。
(二)金融資產計量對企業資金管理的影響
如上文所述,采用公允價值計量金融資產的模式能夠及時有效的反應企業經營和投資過程中真實狀況,但與此同時也為企業的資金管理和收益分析帶來更大的難度和挑戰。對于企業而言,其投資情況與自身的資金狀況息息相關,其現金流等資金狀況將成為其投資戰略的基礎。若企業采用公允價值計量金融資產的模式,其在編制會計報表的過程中必然要將公允價值的變動計入當期損益或者資本公積項目下,這就會為企業的資金管理帶來難度。由于公允價值變動帶來的當期損益往往是未實現的損益,并無資金流入,這就會造成企業的會計利潤額與實際數值的偏差,也會給企業管理者對自身公司經營狀況的認知帶來誤解。若企業管理者只注重利潤而忽略對自身現金流能力的關注,并以此作為依據進行相關的投資,就可能導致企業資金流的斷裂,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經營風險。在“現金為王”的時代,現金流是企業的生命線。因此,在公允價值計量金融資產的過程中,企業資金的變現能力顯得尤為重要。會計報表中高額的會計利潤可能并不能代表企業經營狀況良好,若企業無法將資金及時變現,那企業將會承擔巨大的流動風險。由此可見,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特點決定了它會給企業的資金管理帶來挑戰,給企業資金管理帶來流動性風險。再加上金融資產價格波動較大的特點,必然會對企業的資金流動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金融資產計量對企業所得稅的影響
新的金融資產計量準則的運用必然會對企業所得稅的會計處理產生影響。按照公允價值計量金融資產能夠有效提高金融資產會計信息間的關聯性。如上文所述,在金融資產計量的過程,無論是初始計量還是后續計量的過程中都往往會采取公允價值計量的方式,每一期的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都是發生變化的,這樣在關于金融資產的資產負債表編制中必然要將這部分變化計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這與一般情況下的會計處理的方式是不同的。而稅法規定應納稅所得額依然按照金融資產賬面價值作為計稅基礎,這樣以公允價值計量的金融資產模式與財稅征收體制并不相符合,以公允價值計量金融資產的模式必然會對企業所得稅的征繳產生影響。在金融資產確認和計量的過程中,因為企業各期的金融資產公允價值都在發生變化,企業必然存在一部分未實現的收益和虧損,一般稱之為“浮虧”和“浮盈”,按照新的會計準則這部分未實現的損益不會計入所得稅征繳的部分,但是會計準則與稅法規定的差異導致企業在實際計量所得稅的過程中必須做出相應的調整,增加了企業會計工作量。同時,由于會計準則與稅法規定的差異造成了企業金融資產的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出現差異,這是暫時性的差異,企業在金融資產后續計量的過程中對其進行處理,從而增加了企業納稅工作的難度和工作量。
(一)健全金融市場體系,完善公允價值的市場基礎
公允價值定價的依據就是在一個成熟、完善的市場中形成的市價,因此,若想更加科學的采用公允價值計量金融資產的模式,就必須對公允價值進行科學有效的估值,因此一個公開透明、成熟完善的金融市場對于金融資產的計量顯得尤為重要。現階段,我國的金融市場制度還不完善,很多領域缺乏公開透明的交易市場準則,市場機制尚不健全,這就為金融資產公允價值的計量增加難度。另外,金融市場缺乏科學有效的公允價值估值機制,很多企業采用的技術方法也相對落后,這就造成企業資產公允價值的估計值與實際值出現較大幅度的偏差,估值成本也隨之增加,從而公允價值計量金融資產模式的優勢也大打折扣。因此,構建健康、完善的資本市場和金融市場可以有效提高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效率,為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運用提供更為科學、適宜的市場環境。通過提高金融市場的透明度保證各會計數據的真實有效性,使公允價值計量能夠更加真實有效的反應企業和資本市場的運營狀況。要不斷構建和完善數據支撐體制和計量控制體系,保障公允價值計量模式運行的安全性。企業需要培養一批具備專業技能和實踐經驗的人才,使其能夠勝任金融資產計量的工作。企業在金融資產計量的過程中也需與相關的專業金融機構合作,借助專業評估機構的力量,從而提高金融資產的投資效率,使公允價值模式能夠真正為企業經營所用。
(二)完善新會計準則,加強監督力度
金融資產計量的新會計準則盡管對之前存在的不足進行了修訂,但是新準則在使用過程中發現依然存在著瑕疵。新準則在一些規定上較為模糊,并沒有明確金融資產分類和計量的標準,這也為企業利用金融資產進行利潤操縱提供了空間。因此,相關部門必須不斷健全和完善新的會計準則,對于實際操作中出現的問題要及時糾正,在不違反會計準則的前提下,可根據公允價值計量金融資產的特點,制定相應的政策和法規。不斷細化關于金融資產計量準則的細節,降低其不確定性,避免出現歧義和誤解,從而提高新準則的使用效率。同時,為杜絕有些企業在金融資產計量的過程中操縱利潤的現象,相關部門必須強化監管,增大執法力度。有關部門應要求相關企業及時并完整的披露有關會計信息,提高企業經營的透明度,對于信息披露不及時和不完整的企業給與相應的處罰。此外,在企業金融資產監管過程中涉及的執法部門、金融機構以及財政機構需要加強合作,形成聯合監督,一旦金融資產計量過程中出現問題,予以相關企業及有關負責人嚴厲處罰。嚴厲打擊企業利用金融資產計量操縱利潤的行為從而保障公允價值計量金融資產模式的科學性和嚴謹性。
由以上論述我們可以看出,金融資產的計量會對企業財務管理產生重大的影響。新的會計準則對金融資產的計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必然面對金融資產的處理。因此,不斷完善計量方法,健全金融資產計量機制,對于企業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金珺.IFRS9金融資產分類與計量的變化對我國的影響研究〔D〕.浙江財經學院,2013.
[2]李曉敏.金融資產的分類與計量問題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0.
[3]刁華蘭.金融資產的計量及其對所得稅的影響〔J〕.江西金融職工大學學報,2008(1).
[4]應益華.IFRS9中金融資產分類、計量的變化及其對我國的影響〔J〕.財會月刊,2010(13).
[5]Allen,Franklin,and Elena Cadetti.2008.“Mark-to-MarketAccountingandLiquidityPricing.”Journal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45(2-3).
◇作者信息:合肥工業大學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責任編輯:羅敏
◇責任校對:羅敏

F275.2
A
1004-6070(2016)04-005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