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環,徐德冰,吳 林1,*
(1.吉林省普藍高科技有限公司,吉林長春 130012;2.吉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吉林長春 130118;3.吉林省藍莓研究中心,吉林長春 130012)
?
基于Web of Science的世界藍莓研究態勢分析
劉永環1,3,徐德冰2,3,吳 林1,2,3*
(1.吉林省普藍高科技有限公司,吉林長春 130012;2.吉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吉林長春 130118;3.吉林省藍莓研究中心,吉林長春 130012)
基于Web of Science數據庫,采用文獻計量學方法,分析了2000~2015年全球關于藍莓研究的文獻類型和發文量,分析了這一領域影響力較高的國家/地區、科研機構、重點期刊以及藍莓研究的熱點。結果表明,2000~2015年世界藍莓發表文獻數為3 874篇,文獻類型以學術論文為主;論文的產出量呈逐年上升趨勢,2014年發文量最高,是2000年的4.84倍。美國、加拿大、中國發文量居世界前3位;美國農業部農業研究服務中心(USDA ARS)論文數量最多;最具學術影響力的是美國《Acta Horticulturae》,農業科學、食品科學、植物科學及化學是目前世界研究藍莓的重點領域。
藍莓;文獻計量;研究態勢;Web of Science
藍莓是20世紀初期首先在美國發展起來的小漿果果樹。20世紀中葉,第一屆國際藍漿果研討會在荷蘭召開。藍莓的發展在世界上極為迅速,根據FAO(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1996~2008年世界藍莓種植面積增加了108%,總產量增加了255%[1]。我國藍莓研究開始于1981年,1999年推向產業化種植,形成了山東、遼寧、貴州、吉林等優勢產區,截至2014年,全國已經有20多個省市區開展了藍莓產業化種植或試種,栽培面積超過2萬hm2,產量超過1.5萬t;到2015年栽培面積達到了近3萬hm2,產量達到2.5萬t[2]。
文獻計量學基于文獻事實,能客觀定量地反映學科研究的整體布局,揭示新理論發展的方向,被廣泛應用于諸多領域。ISI Web of Science是全球最大、覆蓋學科最多的綜合性學術信息資源,收錄了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生物醫學等各個研究領域最具影響力的超過8 700多種核心學術期刊[3-4]。如張慶田等[5]將其應用于五味子研究態勢分析;孫秀煥等[6]將其應用于水稻研究態勢分析;馮立娟等[7]將其應用于世界葡萄的研究態勢分析;楊華等[8]將其應用于國際茶多酚類研究文獻研究;趙慶齡等[9]將其應用于土壤重金屬污染研究態勢分析;周鵬舉等[10]將其應用于食品安全研究態勢分析。這些研究從不同角度揭示了相關專題研究受重視程度,描述相關領域文獻的時間、空間(文獻產出排名前列的)分布趨勢以及熱點。安秀敏等[11]利用中國知網數據對2005~2014年中國的藍莓文獻計量進行了分析。迄今為止,尚未見利用文獻計量學分析世界藍莓研究態勢的相關報道。筆者利用Web of Science數據庫對2000年以來的世界藍莓文獻進行分析,從科研文獻產出的角度揭示世界藍莓研究領域的發展態勢,以期把握藍莓科學研究的整體發展狀況,為科研工作者和決策者提供參考,促進藍莓科研工作的進一步發展。
原始數據主要檢索于Web of Science的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SCI-EXPANDED)數據庫。以“blueberry”“Vaccinium spp.”為關鍵詞,關鍵詞之間用“or”進行檢索。檢索時間范圍為2000~2015年,檢索時間截至2015年12月28日。對檢索出的文獻用Web of Science自帶的引證報告進行分析,部分數據項用Excel進行分析。
2.1世界藍莓文獻總體概況2000~2015年Web of Science數據庫中收錄藍莓研究的科學文獻共3 874篇。文獻類型包括研究性的論文、專利、會議、摘要、綜述、書等,從表1可看出,藍莓文獻類型主要為論文類文章,發文量排名和總被引排名都是第一,發文量為2 700篇,總被引頻次43 314次,占發文總量69.695%,說明學術論文是藍莓研究的主要形式;藍莓文獻類型里會議論文和會議摘要發文量為1 030篇,所占比例為26.587%,說明藍莓是新興的水果研究行業,研究發展速度較快。藍莓的研究越來越受到國內外科研工作者的關注。

表1 2000~2015年世界藍莓科學文獻類型
2.2世界藍莓文獻總體趨勢分析由圖1可以看出,2000~2015年世界藍莓文獻發文量逐年增加,2009年發文量達到一個峰值,文獻發文量為360篇,是2000年發文量(83篇)的4.337倍。2013年文獻發文量(361篇)和2009年無顯著差別。2014年發文量達到最高峰,為402篇,接近2000年文獻發文量的5倍。2015年有小幅回落,但總體呈上升的趨勢。這說明,藍莓作為新的研究行業,被越來越受到國內外科研工作者的重視,世界藍莓的研究發展也在逐步加快。

圖1 2000~2015年世界藍莓研究文獻數量變化趨勢Fig.1 Change trend of world literature of world blueberry researches
2.3世界藍莓文獻產出概況2000~2015年世界藍莓研究發文量排名前20位的國家/地區見表2。從表2可以看出,2000~2015年藍莓研究文獻數量前20名的研究機構主要分布在美國、加拿大、中國、智利、意大利等國,美國的發文量居首位,共發表了1 864篇,占總文獻的48.116%;第二位的是加拿大,發表473篇,占12.210%;第三位是中國,發表209篇,中國藍莓發文量雖然排第3位,但是遠遠落后于美國和加拿大,與美國相差1 655篇,與加拿大相差264篇,僅占發文量的5.395%。
從總被引頻次看,美國和加拿大仍然領先,美國總被引頻次達29 134次,加拿大總被引頻次5 972次。但從總被引排名看,中國的總被引頻次排名較發文量排名差距較大,總被引頻次1 375次,總被引排名列第8位;意大利的總被引頻次較高,總被引排名第3位。

表2 2000~2015年世界藍莓研究發文量排名前20位的國家/地區
2.4世界藍莓研究機構發表文獻情況由表3可以看出,世界藍莓研究發文量前20所研究機構中美國的藍莓研究機構數量最多。美國有13個研究構,其他的加拿大4個,智利2個,意大利1個。從發文量上,美國的數量也遙遙領先,前3位都是美國的研究機構。
總被引頻次仍是美國農業部農業研究服務中心居首位。總被引排名第2位是美國塔夫茨大學,第3位的是加拿大農業和農業食品。高校和科研院所是世界藍莓研究的中堅力量。世界藍莓前20所研究機構中,大學16個,占80%,科研院所4個,占20%。

表3 2000~2015年世界藍莓發文量排名前20的研究機構
2.5世界藍莓載文量前20的期刊世界藍莓載文量前20的期刊見表4,這20種期刊累計收入藍莓方面的文章1 975篇,占總文獻的50.98%。從前20的期刊看,美國承辦的期刊有13種,占65%,2種來自英國,1種來自加拿大,1種來自荷蘭,還有3種是國際性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表4 2000~2015年世界藍莓研究發文量排名前20的期刊
從發文量上看,前5名都是美國的期刊。其中國際園藝學會主辦的《Acta horticulturae》載文量最多,載文量440篇,占11.356%。從總引頻次數上看,美國的《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排第1位,被引頻11 220次;第2位的是英國的《Food chemistry》,總被引1 685次;第3位是美國的《Plant disease》,總被引1 325次。H指數排前5位的期刊是美國《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英國《Food chemistry》、美國《Plant disease》、美國《Hortscience》、國際《Proceedings of the 7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Vaccinium culture》。
2.5藍莓研究熱點分析按照農業科學、食品科學、生物學、藥學、化學、環境生態學等研究領域,把藍莓論文歸類后分析了從2000年到2015年的研究熱點。如圖2所示,農業科學、食品科學技術、植物科學、化學、營養學是世界藍莓研究的5大熱點領域。農業科學方面的研究論文數量為1 128篇,占藍莓研究論文數量的29.10%,是最熱門的研究領域。

圖2 Web of Science數據庫中藍莓研究熱點Fig.2 Blueberry research hot spots in Web of Science database
該研究通過Web of Science數據庫對藍莓的文獻進行檢索,基于文獻計量學研究,從論文產出上對藍莓研究的國際/地區分布、科研機構、出版刊物、研究熱點等進行了較為全面的計量分析。研究表明藍莓研究文獻以學術性論文為主;發文量逐年增加,2014年發文量最多,是2000年的4.84倍。
從國家/地區分布方面,美國、加拿大、中國藍莓論文產出量遙遙領先。近年來,中國藍莓研究論文數量一直處于上升態勢,位居世界第三,這主要是因為中國藍莓的面積和產量增加速度極快,國家對科研投入增大,研究水平和技術不斷提高,從而使科研論文產出量大幅增加。科研機構的分析顯示,高校和科研院所是藍莓研究的中堅力量。按發文量遴選出的藍莓研究機構主要集中在美國,中國的吉林農業大學位于世界第33位,中國農業大學位于世界第40位,中國科學院位于第45位。可見,在藍莓研究方面,中國研究機構的競爭力有待提高。按期刊發文量《Acta Horticulturae》《Hortscience》《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位列前3位,但是文章總引頻次數和H指數排名最高的是《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近15a來,在農業科學、食品科學、植物科學、化學方面是藍莓研究的熱點領域。
中國藍莓研究雖然起步較晚,但是最近15a藍莓的面積和產量增速極快,國家對藍莓的科研投入也較大,眾多知名學者從事藍莓相關各個領域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然而,中國的SCI論文數量相對較少,質量不夠高,不利于國外數據庫對中國研究藍莓現狀的了解和統計,從而影響了中國藍莓基礎研究水平及在國際上的地位和影響力。
[1] 李麗敏,吳林.中國藍莓產業發展研究[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1.
[2] 吳林.中國藍莓35年:科學研究與產業發展[J].吉林農業大學學報,2016,38(1):1-11.
[3] MEHO L I,YANG K. Impact of data scuirres on citation counts and rankings of LIS faculty:Web of science versus scopus and google scholar[J].Amreic Soc Inform SCI Technol,2007,58(13):2015-2125.
[4] 齊青.Web of Science的檢索和應用[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3,204(2):110-112.
[5] 張慶田,范書田,王振興,等.基于web of science的五味子研究態勢分析[J].北方園藝,2015(10):184-186.
[6] 孫秀煥,路文如.基于Web of Science的水稻研究態勢分析[J].中國水稻科學,2012,26(5):607-614.
[7] 馮立娟,苑兆和,尹燕雷,等.基于Web of Science世界葡萄研究態勢分析[J].北方園藝,2014(16):199-204.
[8] 楊華,王小萍,干文芝,等.基于Web of Science的國際茶多酚類研究文獻發展態勢分析[J].茶葉科學,2013(6):541-549.
[9] 趙慶齡,路文如.土壤重金屬污染研究回顧與展望:基于web of science數據庫的文獻計量分析[J].環境科學與技術,2010(6):105-111.
[10] 周鵬舉,路文如.食品安全文獻計量學分析[J].中國農學通報,2010(13):79-89.
[11] 安秀敏,吳林.2005年-2014年中國藍莓研究文獻計量分析[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5,27(9):57-60.
Web of Science Based Analysis on Research Situations of Blueberry
LIU Yong-huan1,3, XU De-bing2,3, WU Lin1,2,3*
(1. Jilin Province Pulan High-Tech Co., Ltd, Changchun, Jilin 130012;2.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118; 3. Jilin Blueberry Research Center, Changchun, Jilin 130012)
Based on the database of Web of Science, published literatures on blueberry in the world from 2000 to December 28th, 2015 were analyzed by bibliometrics from the aspects of literature type, annual literature number, special concerns were paid on the highly influential countries, research institutes, journals and research hot spot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re were 3 874 literatures published from 2 000 to December 28th, 2015. Most of them were academic papers. The outputs of literature increased year by year and reached the highest in 2014, which was about five times more than that of 2 000. The 3 top prolific countries were America, Canada and China. In addition, USDA ARS had the largest literature. The most active journals in this field was Acta Horticulture of America. The main research hot spots were Agriculture, Food Science Technology, Plant Science and Chemistry.
Blueberry; Bibliometrics; Research situations; Web of Science
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項目(2014GB2B100021);科技部星火計劃項目(2015GA660008);吉林省省級糧食生產發展專項資金科研育種項目(2014-33);科技部國家科技特派員創業鏈項目(2013-2-20)。
劉永環(1980- ),女,山東菏澤人,碩士,從事藍莓栽培與育種研究。*通訊作者,教授,從事藍莓等小漿果品種選育、栽培生理和產業經濟研究。
2016-05-25
S 126
A
0517-6611(2016)19-26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