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春蘭,裴國鳳,程國軍,李曉華,何冬蘭
(中南民族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湖北武漢430074)
?
資源科學與工程專業野外綜合實習的探索與實踐
閻春蘭,裴國鳳,程國軍,李曉華,何冬蘭
(中南民族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湖北武漢430074)
進行野外綜合實習是資源科學與工程專業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筆者從實習地點的精心選擇、實習過程的精心安排、在實習過程中與學生的多方位交流等幾個方面,總結了近兩年野外綜合實習的實踐經驗,旨在為進一步改進和提高資源環境與工程專業的野外綜合實習效果提供參考。
野外綜合實習;教學研究;資源科學與工程
2011年中南民族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新設的資源科學與工程專業開始招生,第1年共招收新生33人,第2年共招生46人。在學習了一年的基礎課程和部分專業課程之后,于2012、2013年暑假期間在野外進行了為期7天的資源綜合考察實習。進行野外實習是中南民族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一項傳統,既可鞏固理論知識,又可開拓學生的視野,但是如何組織好資源科學與工程專業的野外實習,作為資源綜合考察實習的直接參與者和指導者,筆者探討了其中可資借鑒的經驗。
野外實習基地的選擇是學生野外實習效果得以保證的前提[1]。在學生進行正式實習之前考察多個實習地點,包括之前生命科學學院已經建立的實習基地,如湖北省羅田縣天堂寨、吳家山國家森林公園,也包括新開發的實習地點,如湖北京山綠林寨等。經過綜合考察之后,最終選定了湖北省太子山林場管理局作為最終實習地點,主要考慮以下幾點因素。
1.1豐富的資源背景太子山林場管理局是湖北省林業局直屬事業單位,位于京山縣境內的西南部,112°48′~113°03′E,30°48′~31°02′N,北倚大洪山,南接江漢平原,總面積7 565 hm2,森林覆蓋率83%。林場交通便利,生態環境優美,自然資源豐富,人文景觀獨特,2001年被評定為湖北省級森林公園,2002年被評為國家級森林公園[2]。林場各種資源豐富,包括土地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水資源、旅游資源等。
林場地貌分為低山、低山丘陵、丘陵、崗地和溪谷5種類型。土壤分為黃棕壤、山地黃棕壤、黃褐色土、黃褐色石灰土,其中黃棕壤面積最大。多樣的地貌結構和土壤類型賦予林場豐富的植物資源。據調查,太子山林場分布著地球上只能在此成片生長的省級保護植物對節白臘等常綠或落葉針葉、闊葉、地下植被等植物138科、204屬近400種,既有禿杉、鵝掌楸、杜仲、厚樸、楠木、刺楸等國家級保護植物,還有第三紀殘留的植物銀杏、水杉等。國外引種的火炬松、濕地松、池杉、墨羽杉生長良好,近萬畝綠化苗木基地種植喬木、灌木、花卉等苗木品種100多個。林場采取林業、工業(制藥、木材加工、機械制造等)、職工自營經濟產業、苗木、綠化工程產業、森林旅游開發齊頭并舉的發展模式。
太子山林場鄰近石龍水庫,石龍水庫攔截司馬河,匯集汊河、潼泉寺河、蘭家河于一處,總庫容7 497萬m3,可灌溉京山縣、天門市、屈家嶺區0.7萬hm2農田。庫區建有小型水利發電站一座,配套灌溉干渠、養殖場、自來水廠等完善的設施。水庫具有防洪、發電、灌溉、養殖、林果、供水等綜合效益。自來水廠目前有55、75、132 kW電機組各1臺套,平均日提水能力1.2萬t;500 t清水池2座,1 000 t清水池1座,平均日供水1.1萬t。水廠使用電機提水,經過沉淀、過濾、二氧化氯消毒處理,經清水池后供水。供水管網工程自2008年修成后從石龍水庫引水至永隆集鎮,主管道全長37 km,沿途建有3個供水站,覆蓋本縣的石龍、永隆兩個鄉鎮及周邊國營太子山林場、屈家嶺管理區、天門市的部分鄉鎮,受益人口達20多萬人。
林場境內的王莽洞風景區為國家2A級景點,是一個以優良的生態環境為基礎,人文景觀為輔,集觀光、度假、探險、科考于一體的生態旅游風景區。景區內森林植被茂盛,四季分明,氣候宜人;景區主要以自然景觀、奇特的溶洞、山巖、藤蔓為特色。主要游覽景點有王莽洞軍旅探險、藏佛洞、篡峰寺遺址、蝴蝶鏡潭、石倉雨林爬山攀巖等,被譽為“生態保健園,天然健身房”。
因此,太子山林場是一個比較全面的可進行全方位資源考察的實習基地,學生可以進行地貌學、土壤學、植物與植物資源學、水文與水資源學、中藥資源學等多種課程的綜合實習,既可鞏固已學的知識,也可為即將開展的新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
1.2便利的交通條件太子山林場地處漢宜公路南北兩側,東北距京山縣城35 km,東距武漢120 km,西距荊州和宜昌分別為120和160 km,西北距荊門60 km,南距天門60 km,距長(江埠)荊(門)鐵路京山站40 km。武漢至荊門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并設立太子山站。太子山林場是“中國農谷”核心區之一,貫穿境內的農谷大道的修成必將使其交通更為便捷。由于距離武漢較近,相應減少了路途中的相關費用。
在實習過程中,為了在短短的一周時間內,讓學生更好地全面了解當地的資源,合理安排實習時間和實習內容非常重要[3]。經過兩年的實踐,筆者認為將實習內容穿插進行比較合理。表1是2012年的實習安排,可以此為例說明不同的實習內容設計。

表1 實習安排
通過這樣的安排,學生在熟悉常見植物科屬特征的同時,也基本認識到太子山林場的植被資源。既可了解林場的地貌、土壤特征,也可了解植被的生存環境;既熟悉了植被資源,也了解了水資源的利用情況;既了解了林場苗木的培育情況,也了解了以植物為原料的下游產品的開發情況,一舉多得,盡量滿足資源科學與工程專業進行資源綜合實習的要求和目的[3]。
對于新設專業而言,學生往往存在專業模糊、專業就業前景不樂觀等現象,有的甚至在學習了一學年之后,還有轉專業的想法。針對這一情況,在實習過程中以及實習休息時間應加強與學生的交流,為學生解除專業方面的困惑。
3.1實習中以有趣講解激發學生的專業興趣面對自然界形形色色的植物,要想弄清楚不同科屬的植物特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為了引起學生的興趣,可以聯系生活中的一些常識,或者熟知的一些小故事,激發學生的興趣[4-5]。例如講到杜鵑花科的杜鵑花,除了向學生說明杜鵑花本身的植株特征外,還可以啟發學生思考杜鵑花的別名。在很多山區,杜鵑花被稱為“映山紅”,因為春天怒放時,一片紅艷,燦如云霞,感覺半個山坡都是紅色的;藏族又叫它“格桑花”,因為在藏族人眼里,格桑花也是高原上生命力最頑強、最普通的一種野花,經常作為一種精神和人格的象征;而在朝鮮,它又叫“金達萊”,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國花,被朝鮮人民認為是春天來到的標志。
鑒于我國自古以來多以植物入藥,也可引入一些植物藥用價值的相關知識[6]。如太子山地區常見的玄參科植物陰性草,又名劉寄奴,全草入藥,有清熱利濕,涼血止血、祛淤止痛的功能,自古以來即被認為是破血上品、金瘡要藥,而關于其藥效的發現就有一個傳說。傳說南北朝時,有個皇帝叫劉裕,字寄奴,一次他帶兵追趕逃敵,來到密林深處,見一條大蛇擋路。劉裕射去一箭,大蛇爬走了。次日劉裕派兵再去原地查看,聽見林中有聲,原來是幾個童子正在搗藥。詢問之,童子答曰:“我們大王昨日被劉裕利箭所傷,現搗藥為他敷治”。士兵趕走童子,取回臼中的藥,用以治療傷兵,無不見效,而這個藥就為陰性草 (劉寄奴)。往往通過這樣的故事、典故的講解,能讓學生很快記住植物的特征,也能激發學生的興趣。
3.2實習之外通過交流明確專業學習的目的在實習的間歇,可以深入到學生中間,了解學生的家庭、生活狀況,以及對專業的想法。針對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動力不強、對就業前景困惑的現狀與學生進行交流。首先啟發學生思考畢業后最想從事的工作,而學生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往往因人而異,如從事專業相關的工作,或是創業等。總結學生畢業后的去向:①考研,往往這部分學生以后仍然會從事本專業工作;②畢業后直接參加工作,如做教師,或者進行環境評價相關的工作;③通過考試進入政府做公務員,或可參與資源環境相關的政策法規的制定等;④自己創業;⑤考GRE和TOFEL,準備出國深造,也會從事與本專業相關學科的學習等。
在總結完學生畢業后想從事的職業后,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第2個問題:在確立這樣的目標之后,該如何來實現目標。這就決定了學生以什么樣的方式來完成自己4年的大學學習和生活。就此列舉一些可能的學習和生活方式供學生參考。比如對于想考研的學生,在專業知識上需要多下功夫,除完成學業之外,在學有余力的情況下,積極進入實驗室跟著教師做實驗,鍛煉自己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寒暑假期間,甚至可以找一些資源科學與工程相關的單位,如環保局等單位實習,開拓視野,增長見識,為后續深造奠定基礎。對于想自己創業的學生,在大學期間需要培養與人交往的能力,儲備專業知識以及一定的管理能力等。學生應根據不同的目標來調整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節奏,并且起碼做到完成該修的學分,課程考核均合格。
經過兩個問題的交流,往往能觸動學生,讓他們對將來多做一些思考。讓他們明白,越早確立自己的目標,越早合理安排自己的大學生活,就越能早些占領日后就業的先機。
雖然資源科學與工程專業的野外綜合考察實習僅僅只有短短的幾天,但是作為課堂的延伸,只要組織好、利用好,也能讓野外實習成為拓展學生視野、加深專業認識的平臺,在自然的這個大課堂中完成對學生的培養與教育。在今后的野外綜合實習中,還需要進一步精化、細化和充實實習過程,不僅要了解水資源、土壤資源、植被資源、旅游資源、藥物資源等單個不同的資源情況,還在此基礎上,要將學生在實習過程的學習效果拔高一些,即可從管理者的角度來思考如何將各種資源的綜合利用、協調發展納入到林場的總體發展中來,為今后學生的學習深造或就業提供借鑒。
[1] 孫永林,余海忠,王啟會.植物學野外實習基地選擇的教改探討[J].科技資訊,2011(13):196.
[2] 代新平,杜林峰,柯善政,等.太子山林場管理局志[M].湖北省太子山林場管理局,2007.
[3] 苗芳,姜在民,程金鳳.植物學野外實習改革與實踐[J].生物學雜志[J],2012,29(1):108-110.
[4] 徐愛東.植物學野外實習的三點體會[J].生物學教學,2005,30(2):18-19.
[5] 孔冬梅.植物學野外實習教學改革與學生創新能力培養[J].山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31(S1):187-190.
[6] 李新華,胡金良.植物學野外實習教學方法的創新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29(12):134-137.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in Field Comprehensive Practice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YAN Chun-lan, PEI Guo-feng, CHENG Guo-jun et al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of Nationalities, Wuhan, Hubei 430074)
The field comprehensive practice is an important link of teaching in specialty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The reform and experience of field comprehensive practice were summarized from the aspects of practice place selection, arrangement of the practice process and communication with the students on different levels. This research provided reference for further improving the effects of field comprehensive practice in the specialty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Field comprehensive practice; Teaching study;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湖北省教學研究項目(JYS12008);湖北省教學研究項目(2014189)。
閻春蘭(1977- ),女,湖北浠水人,副教授,博士,從事微生物分子遺傳學與生理學研究。
2016-04-09
S-01
A
0517-6611(2016)19-27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