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麗君,高 燕,王 輝,莊利梅 (江蘇大學附屬人民醫院心胸外科,江蘇鎮江212002)
·護理·
信息化平臺在預防患者跌倒中的應用效果
郭麗君,高 燕,王 輝,莊利梅 (江蘇大學附屬人民醫院心胸外科,江蘇鎮江212002)
【摘 要】目的:探索一種科學的跌倒預防管理模式,以降低住院患者跌倒發生率.方法:依托信息化平臺對患者跌倒評估、預防以及發生后的上報、處理、分析、反饋等進行管理并應用.結果:應用信息化平臺后住院患者跌倒發生率(0.123‰)明顯低于應用信息化平臺前(0.17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施前后護士對患者跌倒評估正確率分別為72% 和95%,實施后評估正確率高于實施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實施后護士對患者跌倒預防措施的落實率由實施前的82%增加至91%,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信息化平臺的應用,能提高護理人員的跌倒防范意識,降低護理安全風險、保障患者安全,利于創建良好的防跌倒安全文化.【關鍵詞】跌倒;信息化平臺;護理安全
跌倒是指患者跌坐在地面、地板或一些更低的平面上的非預期事件.有研究[1-2]顯示,每年每例住院患者會發生1.4次跌倒.跌倒會增加患者的痛苦,延長住院時間和增加醫療護理費用,嚴重者可危及生命,甚至還可能引起醫療糾紛.美國醫療機構評審聯合委員會(the Joint Commission for Accreditation of Hea1thcare Organization,JCA?HO)于2003年提出患者安全的6個目標中,第6個目標就是“降低患者因跌倒受到傷害的風險”[3].因此,研究預防住院患者跌倒的管理策略,是醫院安全質量管理的重要部分.為了讓臨床護理人員更好地落實跌倒的評估和預防措施,減少住院患者跌倒事件的發生,江蘇大學附屬人民醫院護理部結合護理工作的實際情況,依托信息化平臺對患者跌倒評估、預防以及發生后的上報、處理、分析、反饋等進行管理并應用,取得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江蘇大學附屬人民醫院為三級甲等醫院,設有床位1500張,護理單元50個,共有護士895名(床護比為1∶0.59).護理人員的學歷構成如下.研究生1名、本科372名、大專484名和中專38名;職稱構成如下.主任護師4名、副主任護師52名、主管護師239名、護師354名和護士246名.江蘇大學附屬人民醫院于2014-01起采用信息化平臺對患者跌倒發生前的預防以及跌倒發生后的上報、分析、改進、反饋等進行管理并應用.
傷害程度分為4級.0級:無受傷;1級:輕微傷,包括瘀傷、擦傷、不需要縫合的撕裂傷等;2級:重傷,包括骨折、頭部外傷、需要縫合的撕裂傷;3級:死亡.
1.2方法
1.2.1患者床旁跌倒評估 將江蘇大學附屬人民醫院自行設計的“住院患者跌倒評估單”導入掌上電腦(persona1 digita1 assistant,PDA).評估單分為3類:成人、兒童跌倒評估單及新生兒摔落評估單.評估內容包括人群、認知、癥狀、行走輔助、步態、視覺、排泄、跌倒史、管道、藥物等要素,每項評估內容設立相應分值,相加得出總分.各分數段所對應的風險程度具體如下.0分:無風險人群;1~3分:低風險人群;4~6分:為中風險人群;≥7分:高風險人群.責任護士或值班護士在患者入院后立即至床旁進行跌倒風險初始評估,并及時將評估分值錄入PDA,系統自動計算出總分,明確患者跌倒風險度.
1.2.2設計低中高風險患者預防措施及再評估提醒功能 將低中高風險患者的預防措施列入表單給予提示,護士針對不同風險人群進行個性化的選擇并落實,落實后在表單內勾選記錄.根據低中高風險程度的不同進行再評估.無風險及低風險患者每周再評估1次,中風險患者每周評估2次,高風險患者每日評估.患者轉科、手術或分娩后、病情發生變化、治療用藥調整、特殊檢查或發生跌倒、墜床后,需立即完成再評估.系統根據最近一次的評估結果自動提示再評估的時間(轉科、病情變化等需立即再評估的情況除外),再評估后需再次選擇并落實預防措施.系統自動顯示上一次評估分值以及所采取的預防措施,便于護士知曉及評價預防措施的落實效果.
1.2.3實時匯總低中高風險患者并對高風險患者紅燈警示 責任護士可實時調閱所管床位患者跌倒風險信息,低中高風險患者人數、分別為哪些患者,做到心中有數.對≥7分的高風險人群系統給予紅燈警示,提醒責任護士當班時刻需關注高風險患者.護士長可調閱科室所有患者跌倒風險信息,尤其是高風險患者,護士長將跟班指導責任護士對患者跌倒預防措施的落實.
1.2.4跌倒發生后的信息系統上報
1.2.4.1設置上報表單 上報內容包括4大類,具體如下.①一般情況:科室、跌倒人姓名、住院號、年齡、診斷、跌倒發生的時間、地點、發生前評分、傷害程度、上報人職稱、工齡、聯系方式等.②跌倒相關因素:跌倒前狀態、誘發因素、自理能力、跌倒史、有無特殊用藥等.③環境因素:地面有無濕滑、障礙物、光線是否明亮等.④簡要的事件經過.所有上報內容除事件經過外均采用閉合式勾選答案形式完成.
1.2.4.2上報流程 采取非懲罰性上報原則,患者跌倒后責任護士立即登錄信息系統協同辦公平臺填寫上報表單,通過網絡傳輸數據到護理部大科護士長.大科護士長將收到患者跌倒上報手機短信提醒,登錄協同辦公平臺了解詳細事件經過,根據患者傷害程度給予處理.
1.2.4.3處理流程 信息系統對上報的數據自動進行分類整理,管理者可根據需要進行分類查詢,如選擇跌倒發生時間段、科室、地點、發生前評分、傷害程度等查詢,了解全院跌倒患者的各項信息.
1.2.5跌倒發生后的分析改進 科室發生患者跌倒后,一周內召開全科護理安全會議討論.科護士長根據跌倒上報信息,參與科室的討論分析會并指導科室制定改進措施.護士長在協同辦公平臺填寫科室整改措施,科護士長追蹤措施落實效果并完成信息系統的填寫.對跌倒傷害程度為2級、3級的病例需采用根本原因分析法(root cause ana1ysis,RCA)進行案例分析.2014年全院共有8例跌倒案例進行了RCA案例分析.
1.2.6跌倒案例的反饋分享 全院護理人員可通過信息系統登錄查看跌倒案例,為保護隱私,不能看到上報人、患者姓名等信息.另外可從系統導出上報的跌倒案例,每月護士長例會集中反饋,每季度通過護理部《護苑》雜志供全體醫護人員學習分享,每半年全院護理安全大會進行反饋.
1.2.7評價方法
1.2.7.1應用信息化平臺前后患者跌倒發生率匯總
評價2013-01/2014-12患者跌倒的發生率,2013-01/2013-12為實施前,2014-01/2014-12為實施后.跌倒發生率=全院住院患者跌倒人次/全院患者住院人日數,全院住院患者跌倒人次以信息系統上報數據為準,2013-01/2013-12為紙質上報,全院患者住院人日數通過信息系統報表匯總得出.
1.2.7.2評價護士對跌倒風險評估的正確率 根據護理部質量檢查計劃每月檢查全院護理人員的跌倒風險評估的正確性,2013-01/2013-12為實施前,2014-01/2014-12為實施后.跌倒評估正確率=患者跌倒評估正確人數/被檢查患者人數,被檢查患者人數為4人/科室/季度,全年共800人.檢查方法為檢查者調閱患者跌倒評估單對患者進行評估,得分與科室護士最后一次評估得分相同者為評估正確,否則為不正確.
1.2.7.3評價護士對患者跌倒預防措施的落實率
根據護理部質量檢查計劃每月檢查全院護理人員對患者跌倒的預防措施落實率,2013-01/2013-12為實施前,2014-01/2014-12為實施后.跌倒預防措施落實率=被檢查患者跌倒預防措施實際落實數/被檢查患者人數,被檢查患者人數為4人/科室/季度,共800人.檢查方法為檢查者根據患者最后一次跌倒評估分值判斷患者應采取的預防措施,實際核對患者預防措施落實情況.
1.3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用%表示,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應用信息化平臺前后住院患者跌倒發生率比較
2013年全院有 84例住院患者跌倒,發生率為0.175‰,而2014年全院應用信息化平臺后有63例患者跌倒,發生率為0.123‰,明顯低于應用信息化平臺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2014年跌倒的63例患者中,0級傷害41例、1級傷害14例、2級傷害8例.
2.2護士對患者跌倒評估的正確率比較 實施前后護士對患者跌倒評估正確率分別為72%和95%,實施后評估正確率高于實施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表1).
2.3護士對患者跌倒預防措施的落實率比較 實施后護士對患者跌倒預防措施的落實率由實施前的82%增加至91%,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表1).

表1 應用信息化平臺前后跌倒相關數據的比較
3.1應用信息化平臺使患者跌倒預防管理更為系統化、規范化 預防住院患者跌倒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醫生、護士、醫技、后勤等所有人員的共同參與和管理.而護士因其工作的特殊性,是醫療系統中接觸患者時間最長的群體,是患者跌倒評估、預防的直接執行者.自從應用住院患者跌倒評估、預防、發生后的上報、處理、分析、反饋等應用信息化平臺后,跌倒預防護理質量及效率得到提高,跌倒預防管理也更加系統化、規范化.
3.2應用信息化平臺進行預防跌倒管理有助于降低住院患者跌倒發生率 降低住院患者跌倒發生率重在預防,正確評估出跌倒風險患者,并采取有效預防措施顯得尤為重要.患者入院后的初始評估、再評估,方便護士在床旁執行,避免了護士往返護士站取物、調閱病歷等繁瑣工作,減少護士不在患者床旁評估、而在護士站調閱病歷直接錄入分值等評估不準確現象發生.系統能及時保存評估的時間,并具有對再評估時間的提醒功能,能有效保證護理人員評估的及時性.評估后立即得出分值、提供應采取的預防措施供選擇,系統對落實的措施自動保存,有效督促護理人員的措施落實.系統對高風險患者的紅燈警示,便于護理人員、護士長隨時了解當班跌倒高風險患者并加強觀察及預防措施的落實.
3.3發生跌倒后的信息系統上報處理和分析反饋有利于創建良好的防跌倒安全文化 信息系統上報處理和分析反饋保證了數據收集、分析、反饋的及時性、準確性.目前,在醫院里,工作人員常因為時間壓力、擔心受懲罰以及缺乏上報不良事件必要性的認識等,沒有在第一時間上報最初的不良事件.江蘇大學附屬人民醫院信息上報實行人人上報、非懲罰性,重在及時收集臨床跌倒案例資料.信息系統的自動分類整理功能便于管理者了解全院跌倒患者的各項分布,為進一步尋找原因、制定改進對策提供依據[4-5].針對上報的案例從系統面進行分析改進,提出的改進措施保存在系統中,便于管理人員對照督促護理人員執行和追蹤執行效果.多途徑的跌倒案例反饋分享及跌倒安全警示教育,提高了全院護理人員的跌倒防范意識,從而加強了護理人員對患者跌倒預防措施的落實率.
【參考文獻】
[1]Ungar A,Rafane11i M,Iacome11i I,et a1.Fa11 prevention in the e1der1y[J].C1in Cases Miner Bone Metab,2013,10(2):91-95.
[2]成 磊,胡 雁,吳金球,等.《住院患者跌倒預防臨床實踐指南》的設計和初步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3):267-269.
[3]梁 薇,胡碧蘭,黃卓華,等.美國醫療機構評審聯合委員會評審標準在預防癲癇患兒跌倒、墜床臨床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4,11(5):86-87.
[4]龐媛媛,范 玲.護理安全現狀及信息化護理安全管理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14,28(10B):3585-3590.
[5]楊曉容.護理風險管理在呼吸內科預防老年患者跌倒墜床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22):56-58.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94(2016)06?68?03
收稿日期:2016-04-23;接受日期:2016-05-08
作者簡介:郭麗君.本科,主管護師.E?mai1:czczg1jg1j@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