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宏偉,李文香,李曉春,王博涵,袁永鋒,白海鋒,賈秋紅
(1.陜西省水產研究所,國家大宗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陜西綜合試驗站,陜西 西安 710086;2.大連海洋大學,遼寧省水生生物學重點實驗室,遼寧 大連 116023)
微生態制劑對長豐鰱苗種培育成活率的影響
高宏偉1,李文香2,李曉春2,王博涵2,袁永鋒1,白海鋒1,賈秋紅1
(1.陜西省水產研究所,國家大宗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陜西綜合試驗站,陜西西安710086;2.大連海洋大學,遼寧省水生生物學重點實驗室,遼寧大連116023)
微生態制劑具有改善水產養殖環境,預防水質突變和魚病爆發,提高水產品質量的作用。微生態制劑按照用途可分為兩大類,一類為養殖水體水質微生物改良劑,用于改善池塘底質和水質;另一類為養殖動物體內微生態改良劑,主要用于改善養殖動物體內微生物群落組成和結構。在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加工、養殖水體調控等方面微生態制劑的作用逐漸被廣泛關注。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水產養殖業也逐漸向產業化、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但是產業發展的同時帶來了水產養殖自身污染和外源污染物的日益劇增,導致了養殖水體富營養化程度高、病原微生物爆發式增殖,嚴重危及到環境健康和養殖動物的生長以及品質。因此,如何有效控制養殖水體的水質成為大宗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中需要解決的一個關鍵問題。為此,筆者于2015年春季在陜西臨潼進行了微生態制劑在長豐鰱苗種培育生產上的對比試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現總結如下,以供相關業者參考。
1.1試驗材料
試驗池塘近似長方形,南北走向,進排水方便,無污染。池塘面積4 000 m2,平均水深1.8 m,池塘備有增氧機。試驗魚苗來自四川省水產研究所繁育的長豐鰱水花苗種,平均體質量為3.6 mg,平均體長為0.86 cm。
試驗用微生態制劑采購于西安科威生物有限公司的復合型芽孢桿菌,主要成分包括枯草芽孢桿菌、納豆芽孢桿菌、地衣芽孢桿菌、硝化細菌等,總菌數≥2.8×1011cell/g。
1.2試驗設計
試驗時間從2015年5月19日開始到6月18日結束。試驗池塘選擇在相鄰而且水質指標相近的苗種培育池進行,其中不使用微生態制劑的池塘作為空白對照池,記為Ⅰ號池塘,另一個池塘使用微生態制劑,記為Ⅱ號池塘。每個池塘放養苗種120萬尾,投餌量為魚體質量的2%,每天投餌兩次,8:30—9:30和17:30—18:30。培育期間不換水,依據池塘水位的下降程度,6~7 d補水1次,補水后使用微生態制劑。微生態制劑使用量為200 g/667 m2,使用前用池水浸泡3~4 h,待芽孢桿菌活化后全池潑灑。試驗期為30 d,試驗期間監測水質,試驗結束時測定池塘魚種體質量和數量。
1.3指標測定方法
魚苗體質量的測量需要一個固定的人完成,把魚苗輕輕放在干濾紙上于30 s后迅速用1×10-4電子天平稱重,魚苗體長用游標卡尺進行測量。
2.1水質指標監測結果
從試驗開始到試驗結束,Ⅰ號池塘水溫平均25.2℃,Ⅱ號池塘水溫平均26.8℃;Ⅰ號池塘平均溶解氧為8.62 mg/L,Ⅱ號池塘平均溶解氧為8.86 mg/L;Ⅰ號池塘pH值均值8.95,Ⅱ號池塘pH值均值8.32;Ⅰ號池塘平均氨氮含量0.523 mg/L,Ⅱ號池塘平均氨氮含量0.287 mg/L;Ⅰ號池塘亞硝酸鹽含量平均值0.089 mg/L,Ⅱ號池塘亞硝酸鹽含量平均值0.043 mg/L;Ⅰ號池塘透明度均值49 cm,Ⅱ號池塘透明度均值38 cm。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微生態制劑池塘的水質指標除溶解氧顯著增加外其余均顯著低于對照池塘,這說明生態制劑對改善池塘水質具有顯著作用。
2.2魚苗生長情況
經過30 d的對比試驗,試驗結束時測得Ⅰ號池塘魚苗的平均體長2.42 cm,增長率為181.4%;Ⅱ號池塘魚苗的平均體長為2.61 cm,增長率為203.5%。試驗結束時測得Ⅰ號池塘魚苗平均體質量157.3 mg,與試驗初相比增重43.7倍;Ⅱ號池塘魚苗平均體質量為182.4 mg,魚苗增重50.7倍。長豐鰱苗種體質量與體長關系見表1。
從魚苗的體質量和體長的關系可以看出,微生態制劑池塘的苗種生長速度顯著大于對照組,說明微生態制劑對苗種的生長具有重要影響。
2.3苗種成活率與效益分析
從魚苗成活率看,試驗結束后分塘時,Ⅰ號池塘共出苗86.7萬尾,成活率為72.3%,Ⅱ號池塘共出苗96.2萬尾,成活率80.2%,相比Ⅰ號池塘成活率提高了19.1%。試驗結果統計后顯示,相比對照池塘微生態制劑池塘累積節省藥物、餌料、水電、人工等成本10.6%,增加利潤20.7%,經濟效果比較顯著。

表1 長豐鰱苗種體質量與體長
大量試驗證明,微生態制劑中的芽孢桿菌能顯著降解進入養殖池塘的殘余飼料、養殖動物的排泄物、生物的殘體和池底淤泥,對改良水質,維持池塘水生態平衡起到重要作用。同時微生態制劑能通過種間的營養競爭和空間競爭有效抑制水體中有害微生物的繁殖,保持池塘藻相平衡,穩定水質,減少病害。有研究發現,芽孢桿菌還可以通過激活機體干擾素和巨噬細胞,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增強養殖動物的免疫力和抗病力,達到提高成活率的效果。因此,建議在池塘養殖生產中,根據水色定期使用微生態制劑,用量控制在0.2~0.3 g/m3,以保持水體中存在一定量的有益菌。
微生態制劑中大部分有益菌在繁殖時能產生多種酶類,一些酶能對難消化物質進行降解,另一些酶能促進養殖動物對植酸磷的利用和對脂肪酸的消化吸收,降低餌料系數,提高養殖產量。有研究證明,在飼料中添加一定量的芽孢桿菌能有效促進飼料營養物質的轉化和吸收,提高動物的生長速度,一般添加量控制在基礎日糧量的0.2‰~0.3‰。此外,在腸道中微生態制劑通過生物奪氧消耗氧氣,造成厭氧環境,這種環境能有利于原有的優勢微生物繁殖,維持腸道正常的生態平衡,從而減少疾病發生。
綜上所述,芽孢桿菌具有穩定性好、成本低,對環境友好、有益于生物生長等優點。因此,在水產養殖生產中,微生態制劑活化后直接潑灑與添加到飼料中協同進行養殖動物體內體外的微生物調控,效果更好。
資助項目: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專項基金;陜西省科技發展計劃項目(2012K01-23)
doi:10.3969/j.issn.1004-2091.2016.08.005
收稿日期:(2016-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