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者:朱 弘 楊京京 錢 凱
深井工作面切眼支護技術
改造者:朱 弘 楊京京 錢 凱
口孜東礦121303工作面切眼埋藏深,地壓大,采取錨網索聯合支護方式,保證了巷道支護強度。
口孜東礦工廣地面標高+27m,第一水平標高-967m,該礦121303工作面位于礦井一水平西翼采區。121303工作面切眼布置在13-1煤煤層中,巷道跟13-1煤層頂板進行掘進,矩形斷面,錨網索支護(錨桿、錨索配合錨網、鋼帶),凈寬×凈高=5.5×4.5m,錨桿間排距700×700mm,錨索間排距1.0×1.4m,頂部6根9200mm錨索,幫部4根6200mm錨索。(支護斷面圖見圖1)
錨桿:拱部使用MG-500型錨桿,幫部使用MG-335型錨桿,規格為Φ22×2500mm。
錨桿托板:使用12mm厚鋼板制作成的碟形墩窩托板,拱部長×寬×厚=150×150×12mm,幫部長× 寬×厚=120×120×10mm。
錨網:使用Φ6mm鋼筋制作,網孔規格為100×100mm或100×60mm, 規 格 為 長×寬=2×1m或1.6×0.9m。
錨索:使用Φ21.8mm鋼絞線制作。
錨索托板:使用14mm厚鋼板制作,大小兩塊托板疊加,大托板長×寬=300×300mm,小托板長×寬=150×150mm。
錨固劑:選用MSM2850、MSK2850型樹脂錨固劑;每根錨桿(索)均使用1卷MSK2850和2卷MSM2850型錨固劑;錨索預應力不低于160kN,錨桿抗拔力不低于120kN。
H鋼帶:采用Φ12mm圓鋼焊制H型鋼帶,規格為3040mm和1900mm兩種。
M鋼帶:采用厚5mm,寬度250mm鋼板加工鋼帶,長3.1m,孔距700mm。
施工方法和循環進尺
(1)工作面使用EBZ-200C型綜掘機進行切割、裝貨作業,使用側卸式裝巖機、鏈板機、皮帶機聯合出貨的方式,多工序平行作業。
(2)最大循環進尺為1.4m(頂板破碎時縮小為700mm)。
施工工藝及流程
掘進后綜掘機先退到距離迎頭5m以外的位置后將截割頭落地,對綜掘機停電閉鎖后再進行安全檢查,作業人員站在永久支護下先敲幫問頂,再鋪上頂部錨網后打好臨時支護,最后在臨時支護下進行永久支護作業。迎頭頂部支護和后方幫部支護、錨索支護和釘道可平行作業,以提高施工進度。綜掘掘進工藝流程為:交接班→延鏈板機及皮帶機→綜掘機掘進及出貨→安全檢查(敲幫問頂)→臨時支護→打錨桿、掛網→打錨索→成巷(安全檢查貫穿整個循環過程)。
作業制度
采用“三·八”制作業,三班生產,早班兼進行機電檢修。為盡量保證工作面正規循環作業,提高工作面掘進進度,工作面施工要合理安排勞動組織,優化配備各工種人員,合理優化工序,盡量保證工序和工序之間交叉、平行作業,盡量充分利用工作時間,提高工時利用。

圖1 121303工作面切眼支護斷面圖
(1)進入工作面前班隊長必須首先全面檢查工作面安全情況,再確認沒有安全隱患后方可入內進行作業。工作面必須加強頂板管理,嚴格執行頂板管理各項規定,嚴禁空頂作業,按規定使用好超前支護和臨時支護。
(2)錨網支護時必須從外向里逐排打齊頂板錨桿。錨桿嚴禁沿層面、裂隙面布置。
(3)錨桿及錨索墊板必須安設緊固,支護構件齊全,墊板必須緊貼巖面。
(4)按規定定期檢查錨桿支護巷道,發現頂、幫失效的錨桿(索)必須及時重打,及時擰緊松動的螺母,及時補壓松動的鎖具。
(5)加強巷道支護狀況監測監護工作,發現出現斷錨、斷索、退索及圍巖異常等情況時必須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加強支護,處理時要從外向里、先頂后幫。
(6)地質部門要及時提供地質情況,為根據掘進工作面前方頂底板變化情況及時調整優化支護方案提供依據,在地質條件變化時及時采取有效措施。
(7)綜掘機割窯后退時將迎頭浮貨掃平,防止浮貨形成陡坡,矸石滾落傷人。硐室山墻及巷道停頭處山墻必須打錨桿掛網支護,防止山墻片幫傷人。
(8)錨桿(索)眼的直徑、排距、方向、間距、深度等必須嚴格遵守作業規程規定。對不符合要求的錨桿(索)眼,嚴禁安裝錨桿(索)。
采取合理的支護方式,保證了切眼支護強度,為工作面生產創造了有利條件。
DOI:10.3969/j.issn.1001-8972.2016.06.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