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德國際有限公司 顧曉媛
探討資源枯竭型城市的轉型發展
——以山西省孝義市為例
桑德國際有限公司 顧曉媛
在現階段我國的經濟發展形勢下,資源枯竭型城市的轉型是當 前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依靠資源實現經濟發展的城市是否能踐行科學發展觀,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是構建中國夢,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重要影響因素。資源枯竭型城市的順利轉型發展直接影響著我國現代化社會的建設與發展,資源型城市轉型是從單一的生產方式轉變為多樣化的產品架構。
孝義市 資源枯竭 轉型發展
山西省孝義市是極具代表性的資源枯竭型城市,其早期主要經濟發展方式在于依靠煤炭資源的開采挖掘。隨著煤炭資源的不斷開采,導致煤炭存量的急劇減少使得孝義市面臨著資源枯竭的危機局面。孝義市對此采取了生態文明轉型性發展的方案策略,是較為成功的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發展的典范案例。
孝義市總面積為945.8平方公里,地處我國山西省中部,西接交口縣,南連靈石縣,北鄰汾陽市,其地理位置較為優越,礦產煤炭資源較為豐富。其經濟產業發展主要依靠其豐富的煤炭和鋁礦資源,煤炭資源的開采和再加工是當地發展的支柱性產業,為全國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有效的能源供應。孝義市的經濟在2008年~2014年發展十分迅速,其總體經濟水平排在山西省縣市經濟發展的前列,入選中國百強縣市經濟發展的排名中。圖1是孝義市2008年~2011 年GDP數據,由此可以看出孝義市轉型前的經濟發展趨勢。

圖1 孝義市GDP(2008年~2011年)
山西省孝義市是傳統的依靠煤炭發展經濟的資源型城市,孝義市依靠其自身豐富的煤炭資源在山西省縣級市的經濟發展排行中一直名列前茅。隨著孝義市經濟發展愈加迅速,其在經濟發展建設中所隱藏的問題也逐一凸顯。單一化的產業發展、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模式都使得當地的生態環境和資源問題成為了其未來經濟發展的阻礙性因素。山西省孝義市針對自身的資源優勢和發展劣勢,做出了規劃性的產業結構優化方案。孝義市有目的地將人才培養、技術引進和資源項目發展相結合,實現三位一體的發展,優化產業發展方向,促進經濟發展轉型。由最初的粗放型經濟發展模式轉為集約型,開創性地實現了資源枯竭型城市的新轉變。孝義市當前階段的發展都以“全國一流現代制造業基地”作為發展守則,實施建造了現代制造業基地,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引進外資、創新型技術人才和相應的高科技設備。新的轉型產業以此為中心點,輻射性發展建設了五大中心園區,煤化工可循環經濟園區,高新科技產業園區,各類商品交易貿易城以及華美新天地、金龍山旅游開發等服務產業的項目建設。金融體系不斷完善,孝義市以煤炭資源發展為基礎,創新經濟發展途徑,開創多元發展的產業項目,構建現代化的產業發展體制。由此,新的后續替代產業初步形成,孝義市的產業規模由單一的煤產品向第一、二、三產業協作發展,現代化的產品體系開始形成完善。孝義市轉型前2008年到2011年的三大產業規模如圖2所示。

圖2 孝義市三大產業規模(2008年~2011年)
孝義市在以煤炭為基礎產業的基礎上,優化產業結構體系,不斷創新經濟發展模式。新興高新科技產業和服務業的發展促進了以傳統工業產業為主的孝義市的經濟轉型,但其在轉型時期面臨眾多問題,而針對出現的問題,應及早認識,妥善處理,以促進資源枯竭型城市的轉型發展。
2.1 資源枯竭問題
孝義市目前所探知的煤炭數量在71億噸左右,難以開采的資源占據相當大的比例,且孝義市是以煤炭開采為早期的經濟增長方式,長期的大規模挖掘使得當地的礦產資源銳減。以孝義市支柱性的礦產資源煤炭和鋁土礦資源為例,鋁土礦資源的儲蓄量已經逐漸枯竭,良好的煤炭資源也為數不多,一大批中小型礦井廢棄。同時,礦產資源產業鏈較為狹窄,其屬于高資源投入、高消耗污染和高排放的產業。傳統的工業發展方式給環境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對于生態的破壞十分嚴重,有限的資源不斷浪費。現階段孝義市的水資源和煤炭缺乏也成為了只顧發展而忽視生態建設的并發性問題。
2.2 產業結構不完善
孝義市的傳統工業產業結構主要是單一的以煤炭等礦產資源為主的工業開發,大部分都屬于產業鏈條中的下游,所獲得產品附加價值相對較低。一方面,孝義市的原煤和冶金焦產業相對優勢較為明顯,但其最大問題在于其產品附加連帶效應不足,無法帶動相應的產業發展,對其他產業缺乏相應的促進功能。另一方面,孝義市早期以礦產資源為經濟扶持的重點方向,與礦產資源開采冶煉的相關設備不夠完善,造成珍貴資源大量浪費,并對當地環境造成了較大的污染。與此同時,孝義市早期在高新科技產業和第三服務產業方面的投入比例相對較低,由此造成了產業層次整體較低,產業結構缺乏優化和體系性建設。
2.3 缺乏相應的生產要素和技術
孝義市在進行轉型發展的過程中需要較大規模的生產要素和技術支持,以此為發展基礎。孝義市以資源產業為經濟發展支柱,對于基礎設施建設和技術等各種要素有更為嚴苛的要求和需要。在原材料采購、電網傳送、運輸問題和資金投入等方面都處于供求不平衡的狀態。生產要素之間的矛盾造成了相應產業的項目開展速度延緩,加之原材料和水資源的缺乏,使得開展項目活動受到一定的制約。孝義市的重點產業分布較為分散,沒有形成集約型發展趨勢,自身的高新科技創新水平不足。大部分產品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缺乏相應的創新觀念,整體團隊協作性較差。高新科技創新人員數量不多,孝義市在建成高新科技創新園區后需要引進大量的高新科技創新人才,解決園區內的技術人員缺乏問題。孝義市實現城市轉型首先要轉變產業發展方式,轉變產業體系的關鍵在于加強優化生產要素之間的聯系,減少相應的內部矛盾,引進先進的技術和創新型人才。
針對孝義市此類資源枯竭型城市所面臨的城市轉型中所出現的問題,科學性規劃出以下資源型城市轉型方式。在推動產業轉型過程中,不斷加強產業機構的優化調整,將科技發展作為產業優化、經濟增長的新出發點,在發展的過程中以人為本、尊重自然,依照可持續發展的方針,實現綠色環保節能發展。做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三方面相統一,以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3.1 整合傳統優勢產業,加強環境治理
針對孝義市的發展現狀我們可以發現,其主要的經濟增長來源于傳統礦產產業的發展。不斷推動多類型產業的整合,增加傳統優勢產業的產品附加值,形成完善的生產銷售和治理產業鏈條。整合傳統產業可以分類型進行:煤炭行業可以將小型落后的煤礦收編重組,統一建設成新型規范化的煤礦產業;焦化行業可以采用等量兌換的方式,將產能較低的企業重組兼并,重新規劃建造高水平的機焦工程。
加強傳統產業造成環境污染治理力度,從傳統礦產生產的源頭上控制污染,不斷創新實現煤炭的潔凈高能產出。針對孝義市的煤炭產業發展所帶來的發展問題,要從根本上來解決。重視煤氣化率和集中供熱,針對傳統工業排出的廢水、生活廢棄物和生活污水要加強管理和回收利用,以此來優化生活環境中的空氣和飲水安全性。在環境治理上,除了要控制污染源頭的發展,更要加強后期的綠化和完善。注重綠化和植樹造林,確定相應的森林覆蓋比例和城市中的有效綠化面積,在加強污水處理的同時,做好環境綠化治理工作。
3.2 創新煤鐵鋁改造技術,實現規模效益
針對于焦化行業,加強提高焦爐工藝水平,確保裝備的高效性。同時拓展產業的規模性,加強煤炭和焦化之間的行業連接,密切兩者關系,做好產業鏈條的每一項。在建設新型煤化工產業時,利用產能兌換和產業重組,確保新項目的順利實施。針對鋁工業產品,按照“一大四小”的新規則進行,深化鋁工業的產業鏈條,形成生鋁——4A沸石——電解鋁——鋁材的具備附加值的深加工產業鏈條。目前孝義市在轉型期所建設的五大園區,意義就在于創建上下游相連接的產品生產鏈條,相關聯的產品聚集形成商業發展圈,形成資源封閉循環發展。完善的生態工業體系的建設,其最終的目的是要實現規?;洕б娴脑鲩L。在不增加多余的物耗前提下完成經濟效益的總體增長。
3.3 引進高新技術,形成戰略型產業
在轉型過程中,關閉小型落后的、能源消耗較大,缺乏技術創新性的企業,同時加強產業的技術水平,創建集約型產業圈。完成技術革新,引進先進的高新技術產業,形成戰略型產業。引進的煤化工類產業、新材料能源等產業以及最新的節能環保產業等策劃項目,將項目統一規劃為現代服務業基地中的內容,創建具有創新意識的新型發展產業。在孝義市現階段有諸如LED照明燈產業項目,旨在生產節能環保、低效高能的燈具產品,這些新型技術產業的產品價值都較高,附加值利潤較大。政府對于未來高新技術的引進和產業結構的優化都需要依據當地情況來進行規劃,加大科研投資力度和技術引進,逐漸改善當地的產品架構。
山西省孝義市是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成功的代表性城市,其在早期的依靠煤礦產業創收的單一產業結構,粗放型的經營模式,環境污染嚴重的生產模式逐漸轉變為經濟上以煤礦產業為基礎,建設多樣化的產業模式體系;城市建設上依據生態宜居、文明開放的新發展方向前進;孝義市的順利轉型為我國其他資源型城市轉型提供了有效的理論和實際參考。
[1] 曹道勇.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4.
[2] 董星,施維克.城市經營下的資源型城市發展探析——以山西省孝義市為例[J].江西科學,2012(02).
F299.2
A
2096-0298(2016)07(b)-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