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雙雙
浙江民營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關系研究
應雙雙
摘要:浙江民營企業逐漸成為浙江經濟的主力軍,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與消費者意識的提高,許多負面問題影響著民營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已經成為提高企業競爭力的關鍵。本文根據利益相關者理論,選取2012年~2014年40家浙江民營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探討社會責任指標對財務績效的影響。實證結果表明:企業履行對員工、股東、債權人、供應商的責任與財務績效呈正相關關系,企業履行對消費者、政府的責任與財務績效之間呈負相關關系。總體而言,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有助于企業財務績效的提高。
關鍵詞:企業社會責任;財務績效;民營企業
進入21世紀后,民營經濟在不斷的摸索與成長中克服了各種缺陷,成為國民經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國民經濟中最為活躍的經濟因素。但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企業一昧尋求自身利益的同時卻未對履行社會責任提高重視。近年來,地下水“污染門”事件、三鹿毒奶粉事件、富士康跳樓事件等頻頻發生,這些事件反映了民營企業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存在環境污染、企業信用缺失、職工權益失去保障等問題,給社會造成了巨大危害,嚴重影響社會的和諧發展。正是由于這些社會問題的出現,社會各界以及企業家越來越關注企業社會責任問題。
有關企業社會責任對企業財務績效影響的研究,國外早已有大量的學者應用各種方法對兩者的關系進行了探討。對企業而言,其社會責任的直接成本很小,但企業卻可以從履行社會責任中獲益,從統計數據看,社會責任水平排名靠前的企業收益超過平均股票收益(Moskowitz(1972)),企業社會責任對財務績效有著正相關影響(Yuhei Inoue(2011))。但是也有學者持不同觀點,認為企業社會責任對財務績效不存在影響(Soana (2011)),甚至企業社會責任對財務績效影響為負(Ingram(1978),Freeman(1981),Makni(2009))。
在我國,學者們從理論和實證方面研究企業社會責任對財務績效的影響。企業在其長期戰略目標導引下,通過不斷營造和保持企業發展的和諧環境,在此基礎上能不斷提升企業自身的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使企業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標,獲得穩定的財務績效(徐光華(2007))。根據利益相關者理論,企業承擔社會責任不是一種簡單的利他主義,而是一種既利己也利他的最優抉擇(張兆國(2009)),企業通過樹立并增強社會責任的意識,能夠贏得社會的信任與支持,以形成核心競爭優勢,從而增強自身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從長期來看,企業承擔社會責任能夠給企業帶來多方面的利益,這些利益必將最終有助于提高企業的財務績效(李兆華,盧麗(2011))。本文正是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選取相關研究樣本進行分析。
(一)研究假設的提出
本文將從利益相關者角度出發,以股東、債權人、員工、供應商、消費者和政府六個對象具體分析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的關系,并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一:企業履行對員工的責任正向影響財務績效
假設二:企業履行對消費者的責任正向影響財務績效
假設三:企業履行對供應商的責任正向影響財務績效
假設四:企業履行對債權人的責任正向影響財務績效
假設五:企業履行對股東的責任正向影響財務績效
假設六:企業履行對政府的責任正向影響財務績效
(二)樣本選取及數據來源
本文以2012年~2014年浙江省民營上市公司作為研究對象,為了消除極限值對統計結論的影響,本文去除了業績過差的ST類上市公司以及被注冊會計師出具過非標準保留意見、拒絕表示意見、否定意見等審計意見的上市公司,最后取得40家浙江民營上市公司共120個數據作為有效樣本進行研究。本文數據來自于國泰安(CSMAR)數據庫整理而得,處理和檢驗均采用SPSS軟件作為分析工具。
(三)變量的選擇
為了全面衡量企業社會責任,本文從三大財務報表上選取反映六個利益相關者的財務數據,以體現企業對其履行社會責任的狀況。具體指標如下表:
(三)模型構建
結合浙江民營企業的實際情況,本文構建的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如下:積極性,帶來一定的財務績效提升。


表4 -1變量描述性統計結果

表3 -1變量的符號名稱及其含義

表4 -2模型擬合度檢驗
(一)描述性統計分析
表4-1是對最大值、最小值、均值、標準差描述性統計。通過表可以發現總資產報酬率極大值22%,極小值0,兩者數據較懸殊,反映了浙江民營企業的獲利能力參差不齊。支付給員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占比的極小值0,極大值0.13,標準差0.0206,這反映了不同企業對員工的貢獻差異不大。主營業務成本率極小值0.47,極大值0.98,標準差0.09604,說明民營企業在維護消費者利益的認識上差別不大。應付賬款周轉率極小值0.52,極大值83.59,均值5.1839,表明各民營企業對供應商的支付貨款積極性表現不一。利息保障倍數極小值1.11,極大值117.3,較高的標準差和負的利息保障倍數說明企業未能在約定時間向債權人償清到期債務。每股收益極大值1.61,極小值0.01,可以看出不同企業在對股東的利益保障上存在較大區別。賬面所得稅稅率極大值0.35,極小值0,標準差0.06109,說明民營企業在納稅意識方面差距不大。
(二)實證結果及分析
1.回歸模型擬合度檢驗
由表 4-2數據可以看出,決定系數 R=0.732,A-R=0.718,說明回歸模型的擬合程度較好。
2.變量顯著性t檢驗
表4-3反映了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的回歸結果。通過表4-3可以發現:
(1)員工獲利水平與總資產報酬率呈顯著正相關,與假設一相符。結果表明對員工的投入能夠提高員工的

表4 -3總資產報酬率與企業社會責任回歸結果
(2)主營業務成本率與總資產報酬率呈顯著負相關,假設二不成立。經分析,可能是民營企業為消費者履行了過多責任而造成的。
(3)應付賬款周轉率與總資產報酬率呈顯著正相關,與本文假設三相符。表明企業逐漸加緊與供應商的和諧合作關系,雙方合作周期逐漸變長,有利于產品供應連續,資金流動性提高,進而提高企業的整體業績。
(4)利息保障倍數與總資產報酬率呈顯著正相關,與本文假設四相符。反映企業向債權人按時支付利息或按時還款越來越有保障,公司的再融資可能性變大,有利于提升企業財務績效。
(5)每股收益與總資產報酬率呈顯著正相關,與本文假設五相符。反映了企業確保股東的效益,使股東獲得較大利益,對企業的今后發展充滿信心,并且愿意追加投資,為企業財務績效帶來積極影響。
(6)賬面所得稅稅率與總資產報酬率呈顯著負相關關系,假設六不成立。在統計數據時可以發現,在樣本企業中有稅款返還現象,這可能是影響結論的關鍵因素。
綜上所述,實證結果與假設一、假設三、假設四、假設五相符,與假設二、假設六不相符。即浙江民營企業履行對員工、股東、債權人、供應商的責任與企業財務績效呈正相關,并且效果顯著。企業履行對消費者、政府的責任與財務績效之間關系為顯著的負相關。此次模型的擬合效果和回歸效果較好,反映企業社會責任的解釋變量會影響財務績效變動。
(一)研究結論
本文在以浙江省40家民營企業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的基礎上,對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的關系進行實證分析,并得出結論:企業履行對員工、股東、債權人、供應商的責任與財務績效呈正相關關系,企業履行對消費者、政府的責任與財務績效之間呈負相關關系。即企業對員工、股東、債權人、供應商的投入會反饋于企業的財務績效上;企業履行對消費者、政府的責任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企業的成本,為企業的財務績效帶來負面影響。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之間雖然存在著負相關數據,但是整體上大多表現為正相關。綜上所述,本文認為企業若能履行較好的社會責任能夠帶動企業的財務績效,有利于保障企業的整體利益。
(二)建議
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對企業自身、對各利益相關主體、對整個社會都有積極影響。圍繞浙江民營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關系,本文建議建立企業社會責任的評價體系,有專門部門對此負責,并在信息披露制度中引入社會責任履行情況的披露,將社會責任的信息披露提上日程,并定期向社會大眾公布相關責任報告。同時,完善對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激勵機制,例如,給予企業更多稅費優惠政策;給予企業一些項目審批的優先權;加大對企業社會責任宣傳和表彰力度等,從而激勵企業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
參考文獻:
[1]Moskowitz,M.ChoosingSociallyResponsibleStocks[J]. Business and Society Review,1972.
[2]Yuhei Inoue,Effects of different dimensions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n corporate financial performance in tourism -related industries[J].Tourism Management,2011(31).
[3]Makni R.,Francoeur C.,and Bellavance F.Causality between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m Canadian Firms[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9(89):409-422.
[4]Ingram RW.An Investigation of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Certain)Social Responsibility Disclosure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78(16):270-285.
作者單位:(臺州職業技術學院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