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福艷(中山火炬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中山 528436)
流通服務產業性質
和經濟傳遞效應評價
■李福艷(中山火炬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中山 528436)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流通服務產業得到全面的提高。從2002-2010年間的數據統計可以看出,投入產出評價對流通服務信息產業的性質和經濟傳遞效應有較大的影響,并且隨著我國計算機技術的不斷革新,其變化趨勢也受到較大影響。由此表明,我國流通服務產業不管是從結構還是產業效果方面都有較大的經濟效益和傳遞效應,與信息制造業有較大的差異性,并且差異相對較為明顯。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全面提高,流通服務產業和信息制造業發生了較大的關聯,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關聯性更強、更穩定。從流通服務產業性質上可以看出,其表現向著純粹消費性產業過渡,經濟傳遞效應對其發展也起到了促進作用。
投入產出評價 流通服務產業性質 經濟傳遞效應
在我國經濟發展的推動下,各大服務產業迅速發展,流通服務產業是我國最為重要的經濟支柱產業。投入產出評價對我國流通服務產業的提高和發展起到了較大的積極作用,對我國經濟結構的合理調整有較大的促進作用。我國“十七大”對此提出了重要的產業思想,流通服務產業的發展作為我國整個經濟發展的重點,其中在發展的過程中采用投入產出評價的方法,此產業被政府稱之為第四產業,其產業主要包含三個發展較為穩定的傳統服務業和工業部門,但是不同產業部門在不同的發展環境中有自身的經營方式,這種差異性決定了其經濟發展的方向,并且產生不同的影響。所以,在發展的過程中需要進行不斷的檢驗和趨勢變動的總結,這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提高流通服務產業的發展水平,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
對于流通服務產業,我國有較多的文獻對此有描述,主要是將流通服務產業與傳統產業進行復雜性關系的對比,對兩者之間的影響因素進行系統描述和分析。一些與之相關的產業是流通服務產業在發展過程中比較重要和基礎的環節,所以,相關產業的發展與流通服務產業有著較為密切的關系,能夠有效提高相互之間的影響力。隨著我國經濟的全面發展,傳統產業得到了全面的更新。該產業的升級需要通過一些企業信息技術來完成,在完成的過程中需要采用一些較為系統的計量方法,通過較為簡單易懂的方法來表達出變量之間的關系,從而提高信息產業的經濟效應,采用的計量方法就是投入產出評價方法,該方法的評價從產業部門開始進行,從評價中反映出自身結構和與其他產業之間的結構關系以及兩者之間的影響作用。整個評價過程主要是從整體開始,對不同產業之間的差異性進行深入探究,也從信息產業結構進行探究。
2007年我國就對流通服務產業進行了結構調整,將其稱之為“商貿流通服務業”,與此同時對相關部門進行了劃分,將商品流通的一些相關業務部門歸為流通服務產業類,其中的具體事項由我國專業人士通過必要的方法進行必要的規劃。我國業內人士通過嚴謹的數據對流通業的彈性系數進行了研究,并且將其與地區經濟聯系在一起,落實了流通業彈性系數和地區經濟總量的相關性,由此對我國流通服務產業經濟的增長情況進行了系統的結論分析。這種產業的分析和GDP貢獻率有一定的區別,在此提供了較為前沿的思路,對于流通服務產業而言,地域經濟高低和流通部門業務率之間有較大的關系,地域經濟發展水平越高,對業務效率依賴越高。
2014年,我國業內專家從經濟學角度對此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對整個經濟的影響作用也做了進一步闡述,表明我國流通產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形勢相對嚴峻,主要原因和我國經濟政策、發展空間和城市經濟等有關,從宏觀經濟上對此有一定的限制。從微觀經濟角度來看也有一定的制約,比如自主知識產權和企業組織程度等,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著我國流通行業的發展。還有一個較為核心的發展問題就是省域流通產業發展,對一些大型城市進行研究,在研究的過程中采用投入產出方法對此進行了證實,由此發現工業增加值和流通產業增加值兩者在發展的過程中有比較穩定的相關因素,并且穩定程度較為均衡,兩者能夠有效和長期的進行發展。流通服務產業在穩定的發展過程中對工業經濟進行良性刺激,推動了我國整體經濟間接性發展。
由我國投入產出表可以看出,流通業不同部門的中間需求率和感應度系數等投入產出指標應當在一定的環境中進行必要的計算和深入分析。流通服務產業作為整個經濟比較重要的部門,一些比較重要的子行業的中間需求率和感應度系數在不同的環境中發生改變,發展趨勢逐漸降低。以此為基點并且通過參照“流通產業結構理論”學說,研究出了兩種不同的流通服務產業經濟,分別是“T型”與“土型”。專業人士表明,我國發展經歷了工業化,在工業化發展期間出現了不同的發展階段,致使流通服務產業結構出現一定程度上的差異,并且其他產業如批發業和零售業等產業量的不斷改變直接影響著流通服務產業量,與此同時對流通服務產業的整個發展方向產生了較大的改變,對此的影響尤為深遠。
在流通服務產業中,增長速度較快的就是物流,它也是流通服務產業中最為重要的一個部門。我國業內專家專門對此進行了分析,由投入產出表分析物流業對地域經濟的變化和深遠影響。專家表示,我國未來物流業最可能的發展方向是中間產品型產業,但是目前的狀況依然是基礎產業為主導,并且在發展中遇到了較多的阻礙,其最大的社會影響力就是就業率的提高和變動,并且在產業之間形成了一種傳遞效應,這種傳遞效應主要是價格波動。
所有產業在一些特定的情況下,其經濟影響主要分為產業關聯度、產業性質和經濟傳遞效應。流通服務產業對經濟發展具有較大的影響力,其量化識別主要是在投入產出數據研究的基礎上來完成。
(一)產業性質
流通服務產業性質主要由不同的量化指標組成,其中包括中間投入率和中間需求率,不同產業通過這兩個量化指標為依據進行不同的細化和分類,主要有中間產品基礎產業、中間產品產業和最終需求產業。
流通服務產業發展范圍不斷擴大,但是在一些情況下需要對此進行限制,其主要限制在倉儲、批發零售和交通運輸等方面;由供電供水、制造和采掘等行業構成;第三產業構成主要有旅游餐飲、金融保險和流通服務產業,由此通過此分類得到各部門的投入產出表并采用一定的方法進行計算。
我國流通服務產業MDR值在一種特定的環境中有一定的上升態勢,并且MDR值的不斷上升主要體現在行業下游經濟的不斷增長,所以,通過MDR值可以看出,流通服務產業性質對上下游產業產生了一定的積極影響,并且對此經濟的提高有很大作用。
(二)產業關聯度
流通服務產業和其他產業之間的投入和產出指標在較大程度上有較為密切的關聯性,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其經濟影響力提升到了一個特定的環境中,一般情況下主要分為前向和后向的聯系,前向聯系是一種中間投入,主要指的是為其他產業服務,自身產業的發展對其他產業帶來的實際性的經濟增長和影響;后向聯系指的是其他產業提供的服務會受到所有產業的影響。
2015年我國流通服務產業和制造業前向聯系系數相對較高,產業中的各個部門前向聯系逐漸提高;兩者的后向聯系系數也較高,與前向聯系唯一的不同就是,各部門后向聯系沒有較大改變,較為平穩。由此可以看出,流通服務產業不管是整體抗波動性還是業務規模都出現了較大的提升,任何周期性波動不能影響流通服務產業的經濟規模,也不會形成較大的沖擊。
(三)經濟傳遞效應
經濟傳遞效應主要是對產業中出現的一些變化,并且這種變化會對其他產業帶來影響的一種精準的衡量,也就是說對其變化后的影響力的衡量,所以也是一種經濟傳遞彈性。由流通服務產業的影響力系數和感應度系數變化情況可以看出,流通服務產業影響力系數和感應度系數相比有偏高的趨勢,也可以認為經濟影響力高于經濟感應力。從其他部門來看,其它各行業有著較大的影響力系數,可以看出其它產業對流通服務產業有一定的依賴性,并且其周期經濟波動在較大程度上會對其它產業產生一定的影響。

圖1 產業性質分析矩陣

圖 2 產業波及效應矩陣
(一)投入產出分析法的提出
投入產出分析法是國外的經濟學家針對該產業而提出的,投入產出分析方法能夠真實的反映出各部門之間的投入產出關系。在進行分析之前需要制定投入產出表,該表主要是對流通服務產業中各個經濟系統和產品進行系統的統計和分析,對不同部門之間的聯系采用比例的形式反映在表格中,并且從中分析出部門之間的影響關系。投入產出表由行和列組成,以此代表不同部門和產品,根據一個恒等式:“中間使用 + 最終使用 = 總產出”對部門之間的結構進行整體性的平衡。
(二)指標選擇
隨著流通服務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和發展,在某些方面對流通服務產業的概念還不是特別明確,并且較為細化的部分從分類方面還沒有統一。從整個產業角度來分析類別較為明朗,不管是從分類方面還是從指標選擇方面都有自身的選擇方法,對此我國統計局進行專門的計劃,對整個經濟的發展類別和標準進行針對性選擇運用。
(三)數據來源與處理
我國對在經濟發展中的流通服務產業進行了數據的跟蹤分析,從2014年開始將該產業的經濟狀況通過投入產出表進行了系統的記錄和反映,對服務過程中的信息傳輸和服務進行了分類數據的統計。所以,在此基礎上對我國近幾年不同年份的投入產出表格進行了嚴格的編制,在編制的過程中通過專用的統計軟件進行數據的統計與處理,統計軟件由專業公司開發并使用。在2015年投入產出表中將流通服務產業部門和其他產業部門進行相應的合并,在進行數據的計算和處理過程中,為了保證其數據的真實性和可靠性,把之前三年的投入產出表也進行了系統的合并。
流通服務產業在進行投入產出研究和分析過程中,產業性質中的經濟效應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體現,達到一定的經濟效應效果。
(一)產業直接關聯分析
產業直接關聯分析主要是對部門間的產品與技術進行合理真實的反映,將產品和技術之間的聯系通過產業直接關聯方法進行必要的分析,在分析的過程中主要包含兩大指標:直接分配系數和直接消耗系數。直接消耗系數是一種后向關聯,主要表現出流通服務產業中的各事項對其他產業的影響,各種事項包含了技術的提供、產品和服務等,系數和產品需求與消耗有直接的關系和影響,系數越大,表明產品在流通服務過程中,部門對產品的需求和消耗越大。直接分配系數是一種前向關聯,主要反映出產業中投入的比例大小,其中中間投入對產品分配有較大的影響,直接分配系數越大,表明流通服務產業的供給越大,并且有關部門對產品的需求也相對較大,有較強的推動作用。
由此可見,流通服務產業之間的關聯強度和其他產業相比有一定的穩定性,這表明了后向關聯中的一些關聯數量遠遠超過前向關聯,后向關聯包括強關聯和一般關聯。由此可以看出,流通服務產業的后向關聯程度相對較高,這也是經濟發展過程中比較重要的組成部分。流通服務產業不管是后向關聯還是前向關聯,一般關聯和強關聯與之前年份相比下降程度較為明顯。與此同時,前向關聯中的強關聯和一般關聯數量,與前向關聯和后向關聯數量明顯提高,由此表明流通服務產業中的前向關聯強度更高。
從流通服務產業和其他產業中的關聯中可以發現,其中的關聯結構出現了較為明顯的差異性,這種差異性表現出了明顯的變化性質,并且從兩者的表現可以看出有變化的趨勢。流通服務產業的不同關聯中的強關聯在較大程度上具有一定的自身性,但是對其他產業后向關聯來講主要是處于較弱的關聯,而且此種關聯程度和強度隨著環境的變化處于提升的狀態。流通服務產業對流通行業所消耗的系數一直處于比較高的狀態,并且狀態是通過自身的變量來完成的,由于關聯性的不斷下降或上升,縮短了兩者之間的差異性,使其之間的差距逐漸縮小。與此同時,流通服務產業中的分配系數和自身發展系數相比一直處于較低的狀態,但是兩者從經濟發展來看依然保持著較為平穩的上升趨勢。
從流通服務產業和流通產業中的關聯程度來分析,兩者前后不同關聯的支撐點相同,都是以流通業為核心,流通服務產業最穩定的就是前向關聯,其中直接分配系數的發展一直處于提升狀態。而流通行業中的不同關聯一直處于降低的狀態,不管是后向關聯還是前向關聯,隨著關聯性的不斷下降,其他產業的比重一直處于提升狀態。
(二)產業性質分析
對于流通服務產業性質的分析,可以通過對中間投入率來進行準確的計算和分析,并且中間需求率能夠對產業性質進行較高程度的反映。中間投入率實質上是一種比例關系,這主要反映出了上游產業中的能力,并且對其他產業的推動能力。中間需求率和中間投入率有一些相似的地方,主要是一種比例關系,反映出了中間使用部分主要是由不同產業部門來進行滿足。由此可以看出,其他產業中的中間投入率和流通服務產業中間投入率相比較高,并且在此基礎上有較大的提升;其他產業中的中間需求率和流通服務產業中間需求率隨著時間的推移出現了一定的下滑趨勢。另外,其他產業的中間投入率一直高于中間需求率,由此表明流通服務產業有較高的需求,并且此需求強度遠遠高于被需求強度。
由圖1可以看出,我國2014-2015年流通服務產業的發展比較迅速,并且有較為明顯的趨勢,與此同時在發展的過程中中間投入率隨著經濟的發展有較為穩定的狀態,但是中間需求率隨著經濟的發展出現逐漸下降的趨勢。由此表明,流通服務產業中的生產模式需要進行合理的改變,產出結構出現了比較大的轉變,產品的使用范圍相對比較狹窄,其主要形式是從消耗向最終消費進行有利的轉變。其他產業的發展相對處于穩定的態勢,并且在中間投入型和最終消費型的臨界點。中間投入率比較高,所以其他產業對服務的要求相對比較高,這也直接反映出了流通服務產業產品消耗的特點。另外,不同部門之間的中間投入率與中間需求率有較大的一致性,都大于0.5,表明不同部門都處在產業鏈中游,這對自身的經濟發展和我國整體的經濟發展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三)產業波及效應分析
產業波及效應被稱之為間接關聯,主要是對部門的推動力進行計算,首先需要對影響力進行精確的計算,推動力和影響力兩個不同的系數對一些部門進行必要的計算。影響力系數主要是一種比例概念,是指不同部門產品的投入量和完全投入量之間的比例關系,這主要能夠反映出部門之間的影響力度,在計算的過程中需要進行加權處理的計算。不管是推動力系數還是影響力系數,流通服務產業大于1,遠遠超出了社會平均水平。兩種系數在同一個部門中的表現完全不同。流通服務產業推動力系數遠遠低于影響力系數,這是一種長期表現的結果。由此可以看出,產業波及效應主要是通過推動力來進行支撐,并且之間的差距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經濟的發展逐漸擴大。
由圖2可知,流通服務產業是一種中間制品型產業,有較強的制約性和輻射性,能夠有效影響上下游產業,是自身經濟發展和社會經濟發展最為敏感的一部分,也是我國整個經濟發展過程中最為重要的產業。
從產業關聯關系方面來講,我國十余年間,流通服務產業在發展的過程中,不管是后向關聯還是前向關聯,一般情況下關聯部門都是流通部門,這主要表明了流通產業和工業制造業之間的關聯程度非常密切,這也說明了我國的發展道路是兩化融合道路,并且具有較大的合理性。通過關聯趨勢可以看出,兩種部門之間的關聯較為緊密,并且長期保持著較為穩定的狀態,與此同時,由于種種原因兩者之間的關聯度有下降的趨勢。
從產業性質方面來講,兩種不同的產業之間在發展的過程中均表現出了不同的差異性,流通服務產業的發展比較穩定,中間投入型具備了長期保持的條件,長期保持中間投入型產業特征。
從產業波及效應方面來講,流通服務產業和其他產業之間既有關聯,又有其相互促進的作用,相比之下,促進作用更強。由此可以說明,我國整體經濟的推動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一些環境的限制,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有降低的趨勢,這就需要產業波及效應進行必要的提升。
綜上所述,流通服務產業對我國經濟發展有較大的貢獻,并且是我國經濟最為重要的一部分,該產業的正常發展能夠有效推動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是經濟持續發展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部分。流通服務產業的較快發展和外部因素有較大關聯,比如說該地區整體的經濟情況,流通服務產業的發展對該地區的經濟是一個最大的支撐,并且能夠進行很好的經濟流通。我國很多地區的流通服務產業有較大程度上的發展,通過自身的良好發展,對其他的很多產業也有很大的扶持和推動作用。流通服務產業在自身發展的同時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以此促進整個經濟的良好運行。
1.盧生奇.流通服務產業經濟影響力的投入產出評價[J].商業時代,2014(29)
2.牟銳,閔連星.信息產業投入產出經濟效應分析—兩部門視角[J].軟科學,2015,29(4)
3.趙霞,蔡文浩,徐永鋒.欠發達地區流通產業的關聯特征與宏觀經濟效應分析—以甘肅省為例[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4(9)
4.雷小清,馬征守.基于投入產出表的廣東省服務業技術進步分析[J].管理學刊,2014(2)
5.李文峰.商貿流通對我國農業經濟增長影響實證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5 (30)
6.李惠娟.中國三大經濟區間服務業溢出和反饋效應—基于三區域間投入產出分析的視角[J].當代財經,2014(6)
8.王慧.中國信息產業關聯效應的投入產出分析[J].中國商貿,2015(13)
9.王元明.公共基礎設施不可操作風險傳遞效應分析[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5)
10.李萍.我國商貿流通效率與經濟增長關系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5(31)
◆F724 文獻標識碼: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