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興縣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全力打造現代服務業經濟強縣
長興縣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015年,長興縣服務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總量效益實現雙提升,預計全縣實現服務業增加值192億元,增長9%以上,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41.2%,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穩步增長,年度全縣實現社零總額204億元,增速10%以上;全年實現服務業稅收22.9億元,增長6%左右。重點領域獲得新突破,金融業創新發展和企業上市步伐加快,商貿流通業發展總體平穩有序,全年實現批發業銷售額增長18%、零售業營業額增長10.5%、餐飲業營業額增長20%、住宿業營業額增長5%。項目引推取得新成效,2015年以來,先后引進了服務業項目20個,其中總投資5億元以上服務業重大項目8個,全年完成服務業固定資產投資187億元,增幅達到10%以上。主體培育再上新臺階,全年新增限上服務業企業51家,完成年度計劃的102%。
雖然2015年服務業發展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也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如服務業增加值增速在全市排名靠后,“大好高”項目還不夠多,項目建設推進不夠快,生產性服務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還不夠強,高級人才較為匱乏。2016年,全縣服務業工作要以規模化、多樣化、市場化為導向,堅持融合發展、集聚發展、提升發展、創新發展,以服務業發展“十大工程”為載體,深入實施現代服務業“三年行動計劃”,加快構建特色鮮明、功能完善、結構合理的現代服務業新體系,全力打造“現代服務業經濟強縣”。全年實現服務業增加值增長9.5%以上,力爭10%以上,服務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3%以上,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以上,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再提高1個百分點,達到42.2%。圍繞上述目標,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現代商貿轉型發展工程。按照“大商貿、大市場、大流通”的總體思路,加快建成一批重點商貿平臺和市場節點,大力發展電子商務。2016年,全縣批發業、零售業、餐飲業、住宿業分別增長18%、11%、13%和5%。一是促消費保增長。鼓勵大型商貿零售企業、專業市場和商業街區開展常態促銷,大力招引培育生活性服務業,引導傳統商貿企業和住宿餐飲企業加強網絡促銷,確保消費增長。二是強基礎拓市場。推進商業集聚區建設,著力做好老劇院地塊歷史文化街區建設、海洋城、浙北商業廣場市場培育工作。三是抓體系健網絡。重點加快農村商貿體系工程、農產品流通體系工程、供銷社基層組織網絡體系建設。四是強電商拓增量。深入實施“產業發展示范、平臺建設升級、電商應用增量、支撐體系優化”四大行動。2016年網絡零售額增長25%以上。
現代物流提升發展工程。以物流基地建設、企業培育、物流信息化建設為重點,狠抓物流業提升發展。2016年,公路、水路運輸周轉量分別增長10%、2%以上。一是培育新型物流業態。鼓勵發展電商物流,建立完善“四通一達”快遞物流網絡,推進高鐵貨運場站等設施建設。加快推動冷鏈物流,建立農產品采購、銷售、倉儲、包裝、配送為一體的供應鏈。二是扎實推進重點工作。重點加快推進長興貨運南站搬擴建項目、集裝箱內河碼頭、物流信息化、物流企業的股改上市、物流項目招引、城鄉物流配送體系建設等工作,其中長興貨運南站搬擴建項目確保年內投入運行。三是優化發展環境。切實加強政策、人才、金融等方面的服務,加快推進物流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對物流企業的指導和服務,全面優化物流業發展環境。
金融服務創新發展工程。2016年新增全社會融資總量271億元,增長12%,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余額分別增長12%、8%以上,推動企業股改30家,掛牌上市30家。一是推進股改掛牌上市。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建立健全協調機制,幫助和支持企業到主板、新三板和浙江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上市,積極開展浙江股權交易中心資本市場對接實體經濟試點工作。二是引育發展金融新業態。依托太湖資本廣場,開展多元金融招商,全年引進金融新業態機構60家。三是推進金融產業融合發展。探索“資本+產業+平臺”科技金融創業融資模式,打造創新創業金融服務中心。四是提升金融業服務能力。進一步推進金融產品創新,擴大金融總量供給,降低融資成本。籌備金融協會,搭建銀行、小貸公司和擔保公司等金融機構對接的橋梁。五是拓寬政府融資渠道。加快推進公司債、企業債以及銀行間交易商協會的中票和超短融,實現債券融資新突破。積極策劃、推進和落實多元化融資工作,拓展新型融資渠道,獲取長期限、低成本資金,抓緊推進轉貸基金、PPP等融資項目,為縣域經濟發展提供資金保障。
休閑旅游壯大發展工程。圍繞“長三角休閑旅游首選區”總目標,積極構建旅游大格局、建設旅游大項目、培育旅游大產業、打響旅游大品牌、優化旅游大環境。2016年力爭全縣旅游接待1350萬人次、增長8%,旅游總收入突破115億元、增長8%,進一步打響“茶文化圣地鄉村游天堂”旅游品牌。


文化產業突破發展工程。以重點企業為骨干,以重點項目為抓手,以重點園區(基地)為平臺,優化政策環境,加大扶持力度。2016年,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全縣GDP達到4.6%以上。
房地產業穩健發展工程。積極應對房地產行業形勢,努力去存量、控增量,2016年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長5%以上。一是加快商品房去存量化。加大政策宣傳力度,積極開展網絡營銷,提高群眾政策知曉率。全面推進廉租住房、經濟適用住房、公共租賃住房和征收安置房“四位一體”、租售并舉的住房保障體系建設,滿足多層次市場需求。二是加強市場監管和服務。合理規劃、有序推進房地產開發規模和進度,強化房地產市場監管,維護房地產市場穩定。三是探索房地產市場管理新機制。提高商品房預售和項目開發準入門檻,逐步實現房地產市場管理由管價格、管銷售向調結構、調供求關系的管理模式轉變。
科技服務集聚發展工程。進一步提升企業技術創新和平臺研發服務能力,努力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結構合理、機制靈活、效益顯著的科技服務體系。一是推進一批眾創空間發展。加快“1+5+N”創業孵化體系建設,2016年創建1家省級科技創新創業服務平臺。二是完善一批公共服務平臺。加快“浙江理工大學長興現代紡織研究院”、耐火產業檢測平臺建設步伐,啟動綠色動力能源中心創建國家級科技公共服務平臺工作。三是推進科技大市場建設。全年完成科技中介服務收入100萬元以上,網上發布有效技術需求(難題)80項以上,簽約項目40項以上,完成技術合同交易金額4500萬元以上。四是推動科技與金融深度融合。充分運用好成果轉化引導基金子基金、科創投資基金和天使投資基金,發揮科技銀行主體作用,全年完成10個以上股權投資項目。
信息服務培育發展工程。以兩化深度融合綜合性示范縣為抓手,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培育重點企業,進一步提高信息服務業發展水平。一是升級信息基礎設施。大力推進“光網長興”建設,提升光纖網絡覆蓋面。擴大無線網絡覆蓋,推進“無線寬帶城市”建設。二是引培軟件服務類企業。通過引進和產研剝離等方式,大力培育軟件中介服務體系,加大專用工業軟件研發和開發力度,不斷提升企業信息化水平,全年引進或新培育軟件服務類企業5家以上。三是加快大數據和云服務產業項目建設。重點加快云計算數據中心和大數據交易中心項目建設,力爭2016年云計算數據中心初步建成,大數據交易中心啟動建設。
中介服務規范發展工程。大力發展中介服務業,加強行業規范管理,提升中介服務水平。2016年,中介服務業企業達1800家以上,增長11%;從業人員達4600人,增長8%。一是推動中介服務機構提檔升級。重點培育咨詢策劃、科研服務、技術服務、法律服務、鑒證及財務服務等行業中介服務機構,建立梯隊培育數據庫。二是加強中介服務機構監管。深化工商登記制度改革,降低準入門檻,優化創業環境,激發中介市場活力。三是加強中介服務行業信用體系建設。加快構建以信息征集為基礎、信用制度為保障、信息服務為載體、信用應用為目標的信用評價體系。
社區服務提速發展工程。一是扎實推進社區服務設施建設。以社區公共服務平臺、社區為老服務設施、社區文體服務設施建設為重點,加快社區服務設施建設。二是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完善養老產業發展工作機制,鼓勵社會資本投資興辦以老年人為主要對象的各種特殊照料服務機構和服務項目,有序推進養老服務健康發展。三是提升社區綜合服務水平。加快提升社區物業、救助、就業和社會保障、衛生、計生、文體、法律安全和志愿服務水平。四是加快發展社區社會組織。加強社區組織建設,提高社區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