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寶連
杭州創新產業發展路徑與打造天堂硅谷建議
黃寶連
G20峰會后的杭州,已進入智慧經濟與文創產業并駕齊驅、eWTP(世界電子貿易平臺)與普惠金融雙輪引擎的嶄新階段,正以連接世界的創新方式打造“天堂硅谷”
進入新世紀以來,杭州大力推進創新產業發展,在板塊經濟與集群式發展的基礎上,全面推進文創等十大產業,進而以“一號工程”的高度加快發展信息經濟,努力打造特色小鎮產業創新平臺和構建“1+6”現代產業體系。G20峰會后的杭州,已進入智慧經濟與文創產業并駕齊驅、eWTP(世界電子貿易平臺)與普惠金融雙輪引擎的嶄新階段,正以連接世界的創新方式打造“天堂硅谷”。
產業結構演變與經濟發展具有內在必然聯系。國民經濟各產業部門保持一定的比例關系,是馬克思社會資本再生產理論揭示社會化大生產的客觀必然性,是國際產業結構變動的普遍規律之一,包括產業結構合理化,即在現有技術基礎上所實現的產業之間的協調;產業結構高度化,即產業結構根據經濟發展的歷史和邏輯序列從低級水平向高級水平的發展;產業結構合理化和高度化的統一,即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形成引領性產業形態。
產業結構的演變與工業化發展階段密切相關。國際產業結構的演進有以農業為主導、輕紡工業為主導、原料工業和燃料動力工業等基礎工業為重心的重化工業為主導、低度加工型的工業為主導、高度加工組裝型工業為主導、第三產業為主導、信息產業為主導等幾個階段。在工業化階段,工業一直是國民經濟發展的主導部門;在完成工業化之后逐步向“后工業化”階段過渡,高技術產業和服務業日益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主導部門,尤其是信息經濟和軟件服務產業,能促進產業轉型升級,走出一條新型發展之路。得益于互聯網經濟發展,世界城市發展正從傳統的占有型路徑轉向連接型新興之路。在《硅谷百年史——偉大的科技創新與創業歷程(1900-2013)》一書中,作者分析了美國舊金山灣區世界硅谷整個20世紀的歷史發展過程,即淘金熱催生鐵路業,而鐵路帶動運輸業,運輸業又帶動港口業;港口需要無線電通信,從而催生了半導體產業,半導體產業又衍生出微處理器產業,從而產生了個人計算機;計算機又催生了軟件業,軟件業又得益于互聯網,不斷引向了“人類進步中心”,走出了一條小體量大輸出的連接型城市發展道路。
適應國際生產性網絡布局向創新性網絡布局轉變,國內主要城市正努力搶占新興產業發展的新機遇,如上海打造“四新經濟”(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深圳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進入新世紀以來,杭州大力推進創新產業發展,在板塊經濟與集群式發展的基礎上,全面推進文創等十大產業發展,進而以“一號工程”的高度加快發展信息經濟,全力打造特色小鎮產業創新平臺和構建“1+6”現代產業體系。杭州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的路徑,正是國際產業發展規律的地方體現和靈活運用,順應國際引領產業體系的趨勢要求。
杭州創新產業發展的歷程和脈絡表明,每一次創新產業發展戰略的有效實施,都會促進杭州形成劃時代的大發展。2016年上半年,杭州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8%,增幅居副省級以上城市首位,資產投資增長9.1%,出口總額增長8.9%,財政總收入增長16.7%,三次產業結構為2.8∶36.6∶60.6,服務業增加值占比首次破60%,信息經濟增加值增長26.2%,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4%,跨境電商出口額實現25.31億美元,增長446.7%,已進入“后工業化”發展階段。杭州未來科技城、阿里巴巴集團分別被國家授予首批雙創示范基地,杭州高新區(濱江)則躋身國家級高新區第一方陣,形成獨有創新驅動型的“濱江現象”。

杭州云制造小鎮鳥瞰圖
G20峰會之后的杭州,新一輪創新產業的方向已初見端倪,已進入智慧經濟與文化創意產業并駕齊驅、eWTP(世界電子貿易平臺)與普惠金融雙輪引擎的嶄新階段。杭州打造“天堂硅谷”加快新興產業發展,要發揮G20峰會獨特優勢,搶占國際產業制高點,從產業角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創新成果與實體經濟加快融合,推動科技成果的轉化與產業化,培育形成世界電子貿易平臺、普惠金融新的產業形態、組織形式與商業模式,以連接創新方式實現超常規發展,實現杭州經濟從G20峰會再出發。
積極爭取國家層面支持,推進大改革以釋放制度供給紅利。相比上海、天津、福建和廣東等地的自由貿易實驗區試點,杭州的單項改革、單項紅利尚嫌單薄。杭州要爭取國家賦予杭州全面創新改革試點,根據發展實際研究提出科技創新、體制創新等一攬子改革方案,形成以改革促開放的態勢,為杭州獲取準自由貿易區甚至超自由貿易區的改革紅利。對于國家出臺了許多支持新興產業發展的政策,含金量很高,杭州要積極爭取。一是爭取成為國家試點示范城市。要積極向工信部爭取成為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在工廠物聯網、新能源汽車、5G車聯網等方面得到國家更多政策扶持,同時積極爭取3D打印試點示范城市。二是爭取國家對杭州的外債規模實行切塊管理,探索在杭州開展企業資本賬戶可兌換路徑,取消境外融資的前置審批;逐步實行外匯資本金意愿結匯,允許企業根據實際需要自主結匯,允許外商投資企業以結匯資金開展境內股權投資。
加快推進新興產業布局,集聚高要素以增強可持續支撐力。一是搭好產業發展平臺,利用跨境電商試驗區和自主創新試驗區的政策與平臺為企業提供更大的舞臺和空間,集中力量打造城西科創大走廊、城東智造大走廊、錢塘江金融港灣,圍繞“苗圃—孵化—加速—產業化”整個過程,為企業提供不同檔次不同層次的園區和平臺。二是明確產業的發展方向,以“中國制造2025”為導向,集中力量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端裝備制造、汽車與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與新材料、生物醫藥和高性能醫療器械、時尚產業等六大新興產業,圍繞“建鏈、強鏈、補鏈”等產業發展需求,制定產業的“路線圖”和“招商圖”,加快形成產業集聚。三是創新海外引資、引智、引技政策和方式,加快集聚國際高品質要素,用好海外人才和資金,探索在杭州綜試區組建一家以服務跨境電商為主業的銀行機構,獲得國內最優的外債和外匯管理試點政策,使之成為服務跨境電商、融通國際國內資本的重要橋梁;探索組建一支大規模的基礎設施投資基金,利用海外專家團隊的經驗,優化投資資金的籌集、資產評估、收益分配和風險控制,推動杭州公路、地鐵、橋梁隧道、賽事場館等重大基礎設施的建設;用好海外技術,鼓勵杭州企業引入海外戰略投資,以產業投資基金入股或以企業股東方式直接持股,獲取海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同時鼓勵在杭企業設立國家級、國際級創新實驗室,開展重大核心前沿科技攻關,引導企業購買或租賃國際先進技術裝備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充分利用先行試點政策,構筑新平臺以提高服務貿易水平。杭州要利用好首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和服務貿易改革試點城市契機,快速提升杭州向全世界買賣商品、服務的能力和水平。一是設定跨境電商綜試區新目標,杭州首家獲批的試點效應已經衰減,下一步要在做大做強商品進口和B2B貿易上有新的突破,在商品進口領域要促進杭州成為引領消費潮流的國際化城市,在B2B領域要探索實現大單貿易線上線下有機聯動的新模式。二是加快謀劃發展大數據產業,充分利用杭州信息經濟發達的優勢,以參與全球競爭的視野和決心,抓緊謀劃杭州大數據產業的重大基礎設施和重大工程布局。三是提高出口商品的附加值,改變原來大量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低附加值商品的局面,提高杭州智力密集型產品的國際市場占有率。四是開創杭州服務貿易新局面,利用試點所賦予的先行先試權,將更多土地、資金和人力資源投放到服務貿易領域,著力開展服務貿易的針對性招商,建設高端服務貿易產業園區,引導以計算機和信息技術服務為主體的服務外包、以影視動漫為主的對外文化貿易成為杭州新興的服務貿易產業,培育國際通信、國際金融、國際體育和國際保險等技術和資本密集型服務業。
全力接長國際物流短板,謀劃大格局以打通國際物流通道。一是多管齊下,全力以赴接長杭州的國際物流短板。立足自身建設好蕭山國際航空樞紐平臺,加快推進蕭山國際機場擴容和提升改造,擴大和完善蕭山機場貨站設施,有序建設通用機場。開通面向多個國家的國際航空物流貨運專線,引入新的國際航空公司和國際航班,出臺政策措施鼓勵現有航空公司和國家物流企業加密原有國際航班。二是借梯登高推動長三角國際物流一體化,借長江經濟帶海關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契機,打通上海、寧波、南京、義烏等城市到杭州的國際飛機、輪船、火車通道,實現長三角區域跨境電商物流通道一體化。三是重點加強與上海和寧波空港、海港,以及東航、南航、國航等航空物流公司的戰略合作,盡快實現將義烏的義新歐國際專列延伸到杭州。四是跨越發展推動智能物流產業在杭州落地,加快推動重大智能物流項目在杭州落地,提升杭州在國際物流領域的地位,推動杭州建成高能量級國際化智能物流產業集群。
推進全球交易與支付,推動新金融以支撐互聯網金融之都。杭州G20峰會最受關注的一個點是eWTP(世界電子貿易平臺)的提出。eWTP將改變全球貿易和連接規則,把中小企業和消費者連接到價值鏈中的電子交易模式復制到全球,連接1000萬中小企業和20億消費者,讓20億、30億年輕人通過手機就可以從事全球貿易,實現“所有人對所有人”的交易,才真正實現了分布式、去中心化的全球化。eWTP將極大地提升杭州的輸出能力和連接能力量級,杭州要加快推進全球電子交易基礎設施的建設,比如跨境電商中心、跨境電商實驗區、智能物流、技術支持等;要搭建在線支付工具以提供快捷的支付方式。杭州G20峰會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成果是《G20數字普惠金融高級原則》。杭州作為互聯網金融之都,正在改變傳統金融體系中“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賦能規則,杭州要率先推動普惠金融發展,利用數字技術推動普惠金融發展。
努力營造良好創新氛圍,自我改革以打造國際營商環境。一方面要為產業創新發展努力營造良好的氛圍,倡導創新、尊重創業,積極宣傳新興產業中的典型企業與先進人物,提升社會正能量;同時要不斷自我改革、簡政放權,為城市國際化打造優良營商環境。一是建立涉外管理負面清單制度,評估杭州外經貿領域涉及外企、外商、外資、外匯的所有行政審批和管制措施,努力打造“審批事項最少、辦事效率最高、投資環境最優”涉外管理示范城市。二是要擴大產業基金規模,加強政府基金與社會資本的合作,建立更多面向新興產業的產業基金;同時落實企業減負政策,出臺減負惠企的政策意見。三是打造杭州特色的民主法制軟環境,按照國際通行的標準和要求,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打擊假冒偽劣商品和服務。四是加快“信用杭州”建設,盡早建立健全與國際信用接軌的社會信用體系。
作者單位:杭州市發展規劃和體制改革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