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輝
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四字訣”
張輝

圖/金川
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是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部署的重要改革,新一屆國務院組成以來,將其作為重要抓手和突破口。李克強總理多次主持召開會議專題研究和全面部署這項工作,并作出一系列重要批示指示。經過各方共同努力,目前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取得較好成果,但還存在取消、下放的審批事項中“含金量”不高,部門之間統籌銜接、配套不夠,審批事項操作不規范,重審批、輕監管等問題。下一步,要以簡政放權為主線、制度創新為支撐、強化監管為保障、優化服務為宗旨,進一步在放權上求實效、在制度上求創新、在監管上求落實、在服務上求提升,在提高審批效率、優化審批服務上邁出堅實步伐。
“減”主要是圍繞簡政放權,減少審批事項、層級,以放促管,建立放管結合新機制,切實做到審批事項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
減少審批事項。進一步清理修訂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減少審批事項。已經取消的審批事項,不得轉為中介服務或其他審批事項的前置條件。
減少審批層級。全面推進行政審批扁平化改革,各級政府按照能放則放原則,進一步下放審批事項。對直接面向基層、量大面廣、由基層管理更方便有效的審批事項,盡可能委托下放縣(市、區)或由縣(市、區)屬地管理,進一步提高放權事項的整體性、協調性和有效性。
建立承接機制。各級政府組織專門力量對放權事項進行業務培訓和指導,統一行政審批事項的實施依據、標準,制定具體辦理流程。加快信息網絡互通互聯,組織審批骨干加強網上咨詢服務,公布并共享專家庫、數據庫。市縣政府調整充實審批力量,必要時采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實施。明確市縣承接放權事項的責任,確保權責一致。
建立監管機制。一是加強放權項目實施監管。針對取消、下放轉移審批事項等改革,推進行政機關工作重心從事前審批向事中、事后監管轉變,加快構建行政監管、行業自律、信用管理、網上監督、群眾參與的綜合監管體系。二是加強政府自身審批監管。加強行政審批效能電子監察和全程監督,推進陽光審批,杜絕違法審批、越權審批、超期審批等行為發生。通過實時備案、定期抽查評估,對行政審批權運行情況加強監管,使行政審批更加規范、高效、透明。三是開展總量控制監管。對能耗、污染物排放、建設用地等涉及資源、環境或其他約束性指標總量控制要求的事項,建立“總量調控超量叫?!焙蛯徟鷤浒钢贫?,定期組織開展抽查和評估,對于運作不規范、違規審批的,及時叫停審批或收回審批權。
“新”主要是圍繞制度創新,以“聯審聯辦”“流程優化”“寬進嚴管”等舉措,建立審批方式新機制,進一步提升審批效率。
全面優化審批流程。按照“流程最優、環節最少、時間最短、服務最佳”要求,通過整合和減少審批環節、壓縮審批時限、簡化審批程序,優化投資項目審批流程,提升審批效率。
建立聯合辦理機制。實施項目并聯、聯合辦理機制,如開展聯合測繪、竣工聯合驗收、證照聯合辦理等改革。
實施統一辦理機制。以工業園區為單位,明確功能定位,編制控制性規劃,統一設置相關指標,全面推進園區項目統一辦理水保、交評、文保、礦產壓覆、地質災害等前置審批服務事項,切實減輕企業負擔,提升審批效率。
創新便民服務機制。推廣“容缺受理”“預審納管”“超時默認”“缺席默認”“模擬審批”等便利化措施,進一步提升審批服務效率。
“破”主要是圍繞中介改革,進一步清理規范中介服務事項,破除紅頂中介壟斷,釋放改革紅利,建立公平競爭新機制,著力營造中介公平競爭環境。
立足“清理”,清理規范審批中介服務事項。對照國務院常務會議“五個一律”的要求和法律法規變動情況,對審批中介服務事項的名稱、設置依據、收費標準、辦理時限等內容進行清理審核,切實減少審批中介服務項目、時間、收費,制訂審批中介服務目錄清單,實行目錄化管理,目錄外中介服務事項不再作為審批受理條件。
注重“破除”,深入實施中介服務市場化改革。一是開展脫鉤改制。推進中介服務事業單位轉企改制,實行人、財、物、辦公場所與行政主管單位脫鉤,暫時不能脫鉤的中介服務收費納入行政事業性收費管理。審批部門不得以任何形式指定中介服務機構,對各類中介服務機構提供的服務同等對待。二是建立壟斷中介服務事項約束機制。將一些暫時處于壟斷服務的中介服務事項實行政府定價管理,降低收費標準,同時建立中介服務市場,相關中介機構進駐,從服務收費、時間、質量等方面進行監管,規范服務行為。審批部門在審批過程中委托開展的技術性中介服務,必須通過競爭方式選擇服務機構,服務費用由審批部門支付并納入財政預算。三是放寬中介市場準入。對處于壟斷服務的中介行業,研究制訂中介準入標準,降低中介資質、地域、數量、行業政策等限制門檻,建立中介服務資源共享機制,加快培育中介服務機構,促進有序競爭市場的形成。四是探索實施“互聯網+中介”。建立網上中介市場,凡符合準入條件的中介機構均可在網上登記注冊備案,實施淘寶店式管理,業主單位可在網上與中介機構實時互動,相互選擇、詢價,開展網上競價服務,對服務質量進行評價,根據評價結果建立信用評定和退出機制?!盎ヂ摼W+中介”模式要著力打破地域、數量等限制,促進公開、公正、公平中介服務市場的形成。
加強“誠信”,建立信用保障制度。通過獨立考核、評分,建立中介服務星級考評制度,有效規范中介服務行為和收費行為。推進統一的審批中介服務信用體系建設,建立中介信用等級評定制度、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和黑名單制度。
“優”主要是圍繞優化服務,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從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入手,建立審批服務新機制,進一步優化審批服務,著力打造全方位行政服務體系。
開展“互聯網+審批”服務。依托政務服務網,積極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化手段,探索實行“互聯網+審批”模式。加快部門之間、上下之間信息資源的開放共享、互聯互通,打破“信息孤島”,減少重復審批申報材料,加強網絡監督,提升審批效率,逐步實現行政審批一“網”打盡。
規范審批服務。進一步規范政府審批服務,對相對集中審批、跨部門協同審批、一窗式辦理等實行規范管理。各級行政服務中心建立審批標準化服務體系,完善服務機制,規范審批行為,提升審批效率。
深化集中服務。深入實施“兩集中、兩到位”改革,不斷完善服務體系,進一步提升審批部門、審批事項進駐行政服務中心比率,提高既能受理又能辦理事項比例,實現審批服務基本不出行政服務中心。
拓展審批服務。一是延伸政務服務。將與基層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保障、就業服務、供水供電、金融、郵政通信等便民事項下放到鄉鎮、村級(社區)便民中心,依托政務服務網延伸政務服務到村(社區),進一步拓展政務服務內容。二是推進代辦服務。進一步完善審批代辦制,拓寬代辦渠道,整合村級便民服務中心等資源充實代辦力量,為各類投資項目提供無償的審批代辦服務。三是推廣全天候服務。各地行政服務中心逐步推廣錯時上班制度、無午休制度、周末值班制度、節假日預約制度,保障企業群眾節假日和工作時間外辦事方便。
作者單位:浙江省發改委社會體改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