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澤軍
要素資源交易平臺建設的嘉興經驗
劉澤軍
近年來,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快速推進,嘉興市在經濟發展中面臨的資源要素剛性需求增長和資源環境剛性制約“兩難”局面逐漸顯現。從2014年開始,嘉興市不斷深化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大力推進資源要素交易平臺建設,加快培育資源要素交易市場,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提升要素資源的利用效率,助推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改革以來,嘉興市積極整合提升要素交易平臺功能,完善運行規則和交易流程,推動土地、排污權、用能指標等資源要素自由交易、市場化配置,著力破除要素配置中的體制性障礙,提高要素配置效能和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初步實現了要素資源的合理配、優質配、合法配、高效配。
2015年,全市資源要素交易平臺共舉辦資源要素交易1159場次,成交總價140.56億元,交易增值8.72億元;其中舉辦產權交易活動181場次,成交金額8.2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了19.08%、54.22%;舉辦土地一級市場掛牌(拍賣)活動208場次,成交土地547宗,成交金額123.11億元,平均交易增值率為7.29%;舉辦土地二級市場交易活動72場次,成交金額7.52億元;舉辦用能權交易活動126場次,成交金額743.9萬元;舉辦排污權交易活動459場次,成交金額9947.2萬元;舉辦其他交易活動113場次,成交金額6463.7萬元。通過不斷推進和深化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實現了要素價格發現、合理流動、優化配置和價值實現的功能。
(一)
作為浙江省首個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配套改革全覆蓋的地級市,嘉興市在推進資源要素交易平臺建設、構建便捷高效的要素交易機制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積累了一定經驗。
抓機制創新,成立全省首家市級交易平臺。由嘉興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出資1500萬元,設立嘉興市資源要素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在全省率先組建了公司制形式的地市級要素資源交易平臺,主要承擔市本級國有產權、建設用地使用權、用能權、排污權、股權管理、政府特許經營權、農村產權以及其他符合市場化配置要求的要素資源交易和服務。2015年,依托嘉興市資源要素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共舉辦資源要素交易142場次,成交總價29.8億元,交易增值9089萬元。
抓內部管理,完善企業法人內部治理結構。根據業務發展,嘉興市資源要素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設立了綜合部、業務一部、業務二部,并有序將相關業務由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向公司劃轉。業務一部主要從事各類國有物權、債權、知識產權和股權交易、股權托管(管理)、排污權指標交易、農村產權交易、技術(知識)產權交易、司法機關和行政執法部門的罰沒資產處置、各類公共資源和政府特許經營權交易以及政府授權的其他符合市場化配置要求的要素資源交易。業務二部主要從事土地交易,包括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一級市場招拍掛、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二級市場交易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指標交易、用能總量指標交易、小汽車特殊號牌交易等。
抓業務指導,全面完成要素交易平臺組建。市本級和各縣(市)根據各地實際,因地制宜,采取了不同的平臺交易模式,整合提升要素交易平臺功能。嘉興市本級和海寧市采取公司制搭建要素交易平臺,如海寧市成立了江南要素交易中心,是集國有資源要素交易和各類要素交易服務于一體的國有企業;平湖市采取在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增掛牌子的方式搭建;嘉善縣和海鹽縣不新設交易平臺,將公共資源交易內容拓展到要素資源;桐鄉市引入專業國資公司負責進場統一交易各類要素資源。目前,市縣兩級都已全面完成了要素資源交易平臺的搭建工作,并開展了相關交易服務,全市統一的要素資源交易大平臺正在逐漸成形。
抓交易擴面,推進各類要素統一進場交易。按“成熟一樣進一樣”的原則,有序擴大各類要素資源統一進場交易的范圍。目前,土地交易、國有產權交易、用能指標、排污權、農村產權、股權管理、政府特許經營權等11項資源要素內容都已進入要素交易平臺運作,初步建成要素市場體系,推動了要素資源順暢、公平、快速流動。
抓統一規范,完善各類要素進場交易規則。由市公共資源交易管理委員會辦公室會同相關行政主管部門制定各類要素資源的交易規則,梳理各類交易流程,規范交易程序,促進要素交易陽光透明。目前已制定了《嘉興市農村集體資產股權登記備案和交易管理細則(試行)》《嘉興市本級用能總量指標交易實施細則(試行)》《嘉興市排污權統一進場交易實施細則(試行)》等交易規則,規范操作方式和交易行為,實現了各類要素資源統一進場交易規范有序。
抓手段創新,豐富各類要素資源交易方式。結合交易內容和性質,靈活采用拍賣、招標、現場競價等不同的交易方式,確保交易陽光透明。同時,探索公共資源交易“互聯網+”模式,推進電子化交易平臺建設,特別是完善了以投標企業CA認證、線上投標、網上競價等為核心的“互聯網+”交易系統,確保各項交易規范、高效、有序。

(二)
當前,嘉興市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整體推進、勢頭良好,要素資源交易統一平臺運轉良好,但仍存在一些問題與不足,需要持續改革、升級優化。
進一步破除制度障礙。要素資源交易缺乏統一的法律框架體系來規范,有待進一步破題。尤其是目前對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中開展排污權交易和用量指標交易尚無國家的法律法規明確規定,具體操作缺少法律依據,總量核查沒有強制措施。如用能指標交易方面,缺乏上位法依據,向用能企業收取額外費用,一定程度上會加重企業負重,也與依法行政、規范收費存在一定矛盾。工業用地市場化配置改革中,二級市場統一進場交易也缺乏相關法律依據,需要進一步吸引、規范二級市場公開交易行為,破除流通障礙。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制經濟,市場經濟只有用健全的法律法規來規范、制約人們的經濟行為,才能維護良好的市場秩序。因此,進一步建立健全要素資源交易的法律框架體系就顯得迫在眉睫。
進一步統一交易規則。由于要素交易具有很強的政策性和區域性,各類要素資源性質不同、政策目標不一致,加之部分要素交易尚處于探索階段,沒有實現交易規則的統一,因此影響了要素資源交易的嚴肅性。如排污權交易,浙江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的交易規則是既競單價又競數量,嘉興市的交易規則是只競單價不競數量;再如用能指標交易往往局限于一個較小的行政區域,無法實現跨區域交易。因此,全市、全省都要進一步統一交易規則、統一收費標準、活躍交易市場,確保要素資源交易規范、有序。
進一步培育交易市場。由于資源要素交易處于起步階段,市場發育不充分,且資源要素交易的政策性很強,對交易主體和交易價格往往都作了嚴格限定,加之一級市場主要由行政主管部門依職權核定,跨區域、跨行業交易受到限制,導致市場化和價格指引作用發揮得不夠充分、活躍程度受到一定影響。部分交易有的實際上只是出讓方與受讓方進場辦理交易手續,流于形式,交易競爭性沒有得到充分體現,形成事實上的程序空轉,導致要素市場化和價格指引作用發揮得不夠充分,無法體現出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的效果。因此,要素交易市場還需要進一步培育、發現和拓展。
進一步融合交易平臺。由于平臺性質不同,有采取公司制自負贏虧的,也有純公益事業單位的,標準不統一、進展不平衡。同時,交易區域行政壁壘嚴重。如雖然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已實現嘉興市全覆蓋,各地都以不同形式建立了要素資源交易平臺,對本地的要素資源開展交易,但受到各縣(市、區)行政區劃的影響,無法跨行政區域開展交易,也無法在市本級平臺上交易,影響了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的效果。因此,要根據國務院《關于印發整合建立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工作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5〕63號)文件的精神,立足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的公共服務職能定位,進一步推進市、縣(市)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的深度融合,整合公共資源交易信息、專家和場所等資源,完善“互聯網+”要素交易模式,建立公共資源交易大平臺,防止公共資源交易碎片化,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
作者單位:嘉興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